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哪些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重工业和轻工业,其中:
1、重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告郑空制造的工业。
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2、轻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扩展资料:
相关报道:我国工业的急速增长
2018年9月5日报道,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
4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工业实力:从基础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
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丛脊地的巨大变化。
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
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
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
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
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产品:由短缺到丰富充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
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
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
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
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逐渐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8.4%,高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1%的比重。
转型升级:加快向工业强国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
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袜瞎增长10.0%、10.5%和1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4.5和4.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5700万吨等。
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提升传统动能。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工业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
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到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市场经济融合更加紧密,国有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价合计293839亿元,较1978年的3193亿元,增长91倍。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惊艳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民营企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私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85.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8.4%。
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0年,在中国大陆落户的外资企业仅有3家,到2017年末,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达2088.6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12.9%和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