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法入门以楷书为宜?
您好,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从篆书和隶书入手比较好,因为篆隶在技术上相对 简单,在气息上很高古。
可以先学篆书里的中锋行笔,再经由隶书掌握方笔。方与圆是笔法构成的最基础的表达方式,这些技法为之后的楷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解决了重要的气息问题。然后,可以系统地学习唐楷,在颜真卿处学会把笔铺展开,在欧阳询处学骨力和结构,在褚遂良处学线条的表现力,再在虞世南处学到一种由精神到笔端的虚静……如此再到行书、草书,都有次第。
我把自己学习的顺序分享一下,供您参考。
从临写《峄山刻石》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使线条达到“圆、转、厚、通”,为书法打下良好基础,然后可以临写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和吴让之的《宋武帝与臧焘敕》等,感受一下篆书墨迹作品;然后可以练习一下经典的隶书碑刻如《张迁碑》,《曹全 碑》等,再写写汉简如《居延汉简》,清人隶书如伊秉绶作品等感受一下墨迹隶书。
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楷书字帖临写,比如颜真卿大人的《勤礼碑》,欧阳大人的《九成 宫》,虞世南大人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大人的《雁塔圣教序》等,学习唐人书法的法度,提高对字的结构的认识。
之后可以临临小楷的经典法帖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等,练习对毛笔笔尖弹性的认识及 控制。
接着再进行行书的学习,比如练习智永禅师的《千字文》,怀仁禅师的《集字圣教序》,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赋》等等,继续练习对毛笔的控制。之后,可以选择再喜欢的隶书、唐楷、魏碑、行草书等等进行临写,增加见识。临写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脱帖进行创作。
看到刚劲有力的字体我想到了这是一位久战沙场,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生命的英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质更是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苏东坡的那几句著名的话:“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又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这两句话的大体意思都是说学书法应该要首先学楷书,其次学行书,再次学草书。
扩展资料
黄庭坚也有过同样意思的话:“欲学草书,须精真书”。但是我们仔细的来推敲下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话会发现,他们强调学习楷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学好行草的必要前提,但是却从此之后,逐渐演化成为:“楷书是书法入门的不二选择,是书法的唯一基础,写不好楷书便不算掌握了书法。……”
从楷书入门其实是源于中国书法书体演变的历史所形成的,我们知道书体演变到魏晋之际,楷书初步形成,尤其是到西晋以后,楷书便逐渐的成为主流的书体,到唐代,楷书达到高峰,而书体的演变也至此结束,之后中国书法的字体再无新体创造出来,由此从唐代到宋代才最终演化成书法入门以楷书为宜的观念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