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苍术简介

 我来答
三夜见2581
2022-10-16 · TA获得超过31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0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3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苍术的性味归经
  • 4 苍术的功效与主治
  • 5 焦苍术
    • 5.1 焦苍术的炮制方法
    • 5.2 焦苍术的性状
    • 5.3 焦苍术的炮制作用
    • 5.4 苍术的炮制研究
      • 5.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5.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 5.4.3 工艺研究
    • 5.5 焦苍术的贮存方法
  • 6 麸炒苍术
    • 6.1 麸炒苍术的炮制方法
    • 6.2 麸炒苍术的性状
    • 6.3 麸炒苍术的炮制作用
    • 6.4 苍术的炮制研究
      • 6.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6.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 6.4.3 工艺研究
    • 6.5 麸炒苍术的贮存方法
  • 7 参考资料
  • 附:
    • 1 用到中药炒苍术的方剂
    • 2 用到中药炒苍术的中成药
    • 3 古籍中的炒苍术

1 拼音

chǎo cāng zhú

2 概述

炒苍术为苍术的炮制品。现主要有炒焦和麸炒两种炒法。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1]。

3 苍术的性味归经

苍术味辛、苦,性温[1]。归脾、胃、肝经[1]。

4 苍术的功效与主治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能[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2]。

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1]。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及湿温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治风寒挟湿之感冒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1]。

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1]。如治脾胃不和的平胃散和痰饮内停的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青盲、雀盲眼目昏涩的二术散(《证治准绳》)[1]。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1]。如治脾虚泄泻的椒术丸(《保命集》)[1]。

5 焦苍术

焦苍术为苍术的炮制品。苍术的炒法唐代已有,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1]。焦苍术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1]。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1]。

5.1 焦苍术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方法[1]。

宋代有炒黄(《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麸炒(《本草衍义》)、米泔浸后醋炒、皂角煮后盐水炒(《圣济总录》)、米泔水浸后葱白罨再炒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米泔浸后盐炒(《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土炒(《校注妇人良方》)等炮制方法[1]。

金、元时代增加了用多种辅料制,“米泔水浸,椒炒,盐炒,醋煮,酒煮”(《儒门事亲》),茴香炒、茱萸炒、猪苓炒、童便浸、东流水浸焙(《世医得效方》),米泔浸后乌头、川楝子同炒焦黄,川椒、破故纸、陈皮、酒浸后炒,酒或醋浸炒(《瑞竹堂经验方》)等方法[1]。

明代有了制炭、蒸法、茱萸制(《普济方》)、土米泔并制、姜汁炒(《仁术便览》)、桑椹取汁制(《景岳全书》)、米泔浸后牡蛎粉炒(《济阴纲目》)、米泔浸后黑豆蜜酒人乳并制(《炮炙大法》)、米泔浸后再用土、水浸,并与脂麻粳米糠拌炒(《本草乘雅半偈》)等方法[1]。同时对炮制目的也有了阐述,如“苍术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干用[1]。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本草纲目》)[1]。

清代增加了九蒸九晒法(《医方集解》)、炒焦法、土炒炭法(《外科证治全生集》)和烘制(《丛活》)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焦、麸炒等[1]。

苍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焦苍术的炮制方法:取苍术片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1]。

5.2 焦苍术的性状

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周边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俗称“朱砂点”),并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1]。质坚实[1]。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1]。

焦苍术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1]。

5.3 焦苍术的炮制作用

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1]。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及湿温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治风寒挟湿之感冒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1]。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1]。如治脾虚泄泻的椒术丸(《保命集》)[1]。

5.4 苍术的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1]。

5.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对苍术不同炮制品(清炒、麸炒、米泔水制)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明显减少,并以麸炒和米泔水制效果为佳,而起到了缓和“燥性”的作用[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β桉油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炮制品的相对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有减少,物理常数(比重、比旋度、折光率)有所不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改变,炮制品之间比较,上述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

5.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据实验报道,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亢进[1]。大剂量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过量的苍术挥发油引起的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1]。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1]。可见炮制后的苍术能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1]。

5.4.3 工艺研究

实验比较苍术的麸炒、米炒和烘制三种方法,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可使挥发油含量减少,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差异[1]。其中烘制工艺改善了加工条件,易于控制温度,饮片受热均匀,便于掌握药物的质量,且此法操作简便[1]。实验结果烘制最佳条件是温度70℃,烘制30分钟[1]。

5.5 焦苍术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1]。防霉,防蛀[1]。

6 麸炒苍术

麸炒苍术为苍术的炮制品。苍术的炒法唐代已有,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1]。麸炒苍术表面黄色或焦黄色,香气较生品浓[1]。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1]。

6.1 麸炒苍术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方法[1]。

宋代有炒黄(《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麸炒(《本草衍义》)、米泔浸后醋炒、皂角煮后盐水炒(《圣济总录》)、米泔水浸后葱白罨再炒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米泔浸后盐炒(《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土炒(《校注妇人良方》)等炮制方法[1]。

金、元时代增加了用多种辅料制,“米泔水浸,椒炒,盐炒,醋煮,酒煮”(《儒门事亲》),茴香炒、茱萸炒、猪苓炒、童便浸、东流水浸焙(《世医得效方》),米泔浸后乌头、川楝子同炒焦黄,川椒、破故纸、陈皮、酒浸后炒,酒或醋浸炒(《瑞竹堂经验方》)等方法[1]。

明代有了制炭、蒸法、茱萸制(《普济方》)、土米泔并制、姜汁炒(《仁术便览》)、桑椹取汁制(《景岳全书》)、米泔浸后牡蛎粉炒(《济阴纲目》)、米泔浸后黑豆蜜酒人乳并制(《炮炙大法》)、米泔浸后再用土、水浸,并与脂麻粳米糠拌炒(《本草乘雅半偈》)等方法[1]。同时对炮制目的也有了阐述,如“苍术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干用[1]。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本草纲目》)[1]。

清代增加了九蒸九晒法(《医方集解》)、炒焦法、土炒炭法(《外科证治全生集》)和烘制(《丛活》)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焦、麸炒等[1]。

苍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麸炒苍术的炮制方法: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炒[1]。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1]。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1]。

6.2 麸炒苍术的性状

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周边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俗称“朱砂点”),并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1]。质坚实[1]。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1]。

麸炒苍术表面黄色或焦黄色,香气较生品浓[1]。

6.3 麸炒苍术的炮制作用

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1]。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及湿温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治风寒挟湿之感冒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1]。

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1]。如治脾胃不和的平胃散和痰饮内停的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青盲、雀盲眼目昏涩的二术散(《证治准绳》)[1]。

6.4 苍术的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1]。

6.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对苍术不同炮制品(清炒、麸炒、米泔水制)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明显减少,并以麸炒和米泔水制效果为佳,而起到了缓和“燥性”的作用[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β桉油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炮制品的相对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有减少,物理常数(比重、比旋度、折光率)有所不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改变,炮制品之间比较,上述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

6.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据实验报道,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亢进[1]。大剂量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过量的苍术挥发油引起的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1]。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1]。可见炮制后的苍术能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1]。

6.4.3 工艺研究

实验比较苍术的麸炒、米炒和烘制三种方法,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可使挥发油含量减少,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差异[1]。其中烘制工艺改善了加工条件,易于控制温度,饮片受热均匀,便于掌握药物的质量,且此法操作简便[1]。实验结果烘制最佳条件是温度70℃,烘制30分钟[1]。

6.5 麸炒苍术的贮存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