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灭绝的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物种自身。人为原文包括:人为破坏、环境污染、乱捕滥猎、过度开垦。
一、自然原因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2、物种自身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如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竹为食,一旦失去其现有栖息地或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无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现生存危机。
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如朱鹮,现存数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再加上处于人类的半饲养状态,个别适应于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会逐步丢失,进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导致其灭绝。
二、人为原因
1、人为破坏
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既占据了野生动物固有的家园,又将野生动物人为地分割成许多孤岛状的小种群,使得它们的生存繁衍遭到极大的影响。
围湖造田和占用滩涂是导致水禽、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湿地、湖泊以及沿海滩涂被大量开发成工农业用地后,使依赖于此的动物丧失了栖息地、繁殖地而濒于灭绝。如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野生种群快要绝迹了,有关部门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个体实施再引进工程,但苦于无地而不得不坐等扬子鳄野生种群灭绝。
2、环境污染
20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3、乱捕滥猎
乱捕滥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龟鳖类、蛇类、鹰隼类、藏羚羊、观赏鸟类和蛙类是猎捕最为严重的几类动物。龟鳖肉、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猎隼活体和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均招徕了上述动物的捕杀之祸,致使其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
4、过度开垦
因人类过度放牧和开垦,使草原沙化愈加严重。野山羊、黄羊等草原生物的数量也在锐减。
扩展资料:
动物灭绝
近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约95种,两栖爬行类约80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数字表明:现在,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长。
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本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 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 100~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CITES公约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多边物种保护协议,目前共有160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通过各缔约国政府间的合作,加强贸易控制来切实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确保野生动植物种的持续利用不会因国际贸易而受到影响。现在每年约有50万宗贸易是按照CITES制定的标准、要求和程序进行的,公约保护了不少于5000种动物和25000种植物。
CITES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公约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濒危动物
参考资料:人民网-动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