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 我来答
感情大使17
2022-07-12 · TA获得超过70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5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36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感受真的很多,挺有代表性的。现实如此,心酸,但又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两种情况

当然,要分两种情况。一种变得更暴躁。或许因为疾病,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能怪罪老人。

或许因为自身的不安全感, 根本上源于被(或是即将被) 社会 淘汰的无力感。

年轻时候适用的道理,有些现在已经不适合了。 科技 也日新月异,老人的学习能力又天然比较差,这种无力感又更强。

因为自己的亲人也有这样的情况,有时想想就挺难受的。希望家人和 社会 多一点宽容、理解和耐性吧。

另一种变得更柔软,也就是所谓小心翼翼,这种情况占据绝大部分。

所谓的为你好,是不是真的好?

几年前去其他城市走亲戚,半夜听到母女俩在吵架。不是故意要偷听,但睡不着觉,声音基本都钻到耳朵里来了。

吵架的内容大概是保健品、投资产品骗案之类的。相信家里有老人的都能明白,不用说太多。

说句题外话,最痛恨这些骗老人钱的人。现在的老人,年轻时的世界是很单纯的。他们想不到有人一面亲热地叫他们“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一面将他们辛苦一辈子的血汗钱骗光。

相信这个问题也一定困扰了儿女们很久,否则不至于在有客人的时候,大半夜还会吵起来。

说吵架,其实也算不上吵架,因为全程都是女儿在喊叫(我不想用这个词汇形容,但当时的听感确实如此)母亲偶尔出两句像蚊子叫的声音。

最后用上了威胁的手段,女儿说,母亲再要一意孤行,以后就不让孙子过来。于是,母亲瞬间软化,立马表决心,以后一定怎样怎样。

第二天,母女关系变得很和谐,一切仿佛并未发生过。

这位老母亲年轻时是当领导的,人比较强势,也很有能力。年老了,却始终要任人摆布。

虽然不很清楚人家的家庭关系,但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可以肯定的是,这家儿女一定不是不孝顺。相反,还是出于关心、好心,不希望老人的钱被骗走。

尽管是所谓的“为她好”,但当时的听感,还是很不好。也许威胁等强硬的手段,对于固执的老人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方案。但这样的方案,太残忍了,也失去了亲人间最起码的尊重。

很多儿女对老人说的“为你好”,就像大人跟孩子说的那些话一样,本质上都是缺乏尊重。

比起来,我们家是一个反例,家里老人也是单纯的人,比较容易上当。每次全家人劝,什么道理都说了,也听不进去。或者答应的好好的,转头我行我素。

埋怨过,生过气,也激动过,但老人执意如此,我们也就算了。那毕竟是老人的钱,即便明知是被人骗,那也是他们的自由。子孙有什么理由去控制他们呢?

当然,如果看钱的话,结果就没那么好。因为最后还是被大大小小骗过不少钱。不过只要老人心理能承受的了,其他都无所谓。毕竟钱财乃身外物。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多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受骗,我们也没有踩过底线。

但我们家对待老人,也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很多事情上,都不够细心。大到搬家、装修、找保姆等等,小到扔东西、吃饭、吃水果等等。

老人的表达能力欠缺,有时候表达不出自己想要啥。儿子们又粗心,不会察言观色,不理解老人的心理。

结果所谓的商量,只是空耗时间。 儿子拍板的时候,以为是给了父母最好的,其实未必是父母最想要的。

其实老年人的生活和思想,与年轻一点的人完全不同。比如搬大房子,对老年人来说,就未必是好。保持一个稳定、不变的环境,才是最好的。

我觉得对待老人,最重要还是多听、多问,了解也理解一下,他们在想什么。

《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

说到养老问题,一定要提到琼瑶写的《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

琼瑶借自己和丈夫的经历,探讨了很多养老和医疗问题,包括安乐死等争议话题。 书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尊重老人意愿。

琼瑶的丈夫得了老年痴呆,也有很多并发症,长期处在痛苦当中。原本早就跟儿女讲好了,到怎样怎样的情况就放弃治疗。但真到了那个地步,儿女哪里舍得,老人的意愿早抛之脑后了。

儿女们认为,老人因为年老和疾病而失去了判断力。其实,他什么都明白,他有自己的坚持和尊严。

而因为琼瑶与丈夫是半路夫妻,结合的时候又有些争议,所以跟继子继女的关系也很尴尬。

尽管她了解、也理解丈夫,但却不敢坚持。一个年轻时果敢坚强、创造出无数奇迹的女作家。到老了,也会不敢坚持,也会软弱。

琼瑶眼看着丈夫,因为自己的软弱,遭受到更多痛苦,心里就更加痛苦。

对于丈夫的 情感 、丈夫在病床上的绝望眼神,这些细致的描绘,也刺痛了我的心。

对于琼瑶和她的丈夫来说,儿女们的好心,变成了负担。 这些好心,能为他们自己带来安心,但为父母带来的,却只有痛苦。

儿女希望父母活得更长久,可以理解。但是否可以尝试了解,父母究竟有怎样的想法?

小结:

老人确实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年纪大了,身体弱了、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变差了。我们不能再像要求年轻人那样要求他们。

但是即便再老,他们也是有意志、有思想的 。我们不能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他们,也不能像对待附属品一样,控制他们。

力量弱了,话语权少了,是事实,也是现实。但听到、见到,还是会觉得心痛、鼻酸。

有些事我们可能无力挽回,但至少可以对待老人多一点耐心(这点对大部分善良的人来说不难做到)。

更重要的,多一点尊重。

即便他听不懂你说话了,还是要试着跟他讲话。

即便他们的判断力下降了,能不能别一刀切,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们一定要听话。

如果他们没能力表达了,我们又是否能够尝试看看他们的细微表情,看看他们的眼神,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父母在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不管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父母总归还有自知之明:自己到了用人的时候了。

其实我见过一种父母,他们从内心并不存在这种小心翼翼。即使到了风烛残年,即使已经不能自理,依然态度强硬。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只能无条件的对我好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父母的架子 。他们从小灌输给子女的唯一理念就是,我生了你,你必须得孝顺我 。并不断的向子女索取,以求得回报。

无论什么关系,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如果用理性的观念强制感性,温暖度恐怕会降低很多。

这种以索取为目的的父母,如果遇到的是孝顺的子女,也会被善待,但在孝顺的同时,只会让子女的心一天天凉透。这种父母的子女无疑是悲哀的。如果遇到的是不孝子孙,后果可能不敢设想。

有自知之明的、小心翼翼的父母也会因自己子女的品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常言说的好:亲慈子孝。还是让亲情把父母和子女联系起来吧。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被善待,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依。

让亲情充溢在每个父母和子女相伴的空间。子女不必让父母因年老而变得小心翼翼,而父母也不必用小心翼翼来换取子女孝顺。

我家楼上有个邻居,男主人姓马,退休前是 汽车 司机。我们都称他马师傅。马师傅有个儿子,我们叫他小马就住在我们对面的一栋楼上。

马师傅的孙子是他们老两口带大的。只要小马媳妇一管教孩子,孙子就到爷爷这里来告状。于是半夜我们常常听到马师傅站在自家阳台上朝着儿子的窗口开骂:“你们两口子真不要脸……”。儿子媳妇不敢吭气。

只要听到小马的儿子哭着上楼,没几分钟,马师傅的骂声便划破夜空。

有一次我在楼道里看见两个人搀扶着哭哭啼啼的马师傅的老伴。后来才知道是老婆婆打了儿媳妇,结果自己气得不行,被人送回来了。

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马师傅60多岁。

上个月马师傅让儿子给他取退休金。卡里面有一万多块钱。他让儿子取五千。小马去自动取款机上取,结果卡被吞了。小马联系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让他过几日去取。小马拿到卡后,取了五千元,结果卡上只剩下几元钱。

马师傅觉得不对,取了五千,还应该剩五千多才对呀。他不敢问儿子,找老朋友一起去银行问。他们到银行问,人家还要当事人一起来,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地给儿子说了这件事。后来还是小马和老马一起去银行,问题解决了。

以前动辄骂儿子的马师傅,如今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为什么呢?老了,凡事要靠儿子,只能看儿子的脸色。这就是老年人的悲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