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服饰:宋代幞头
幞头发展到宋代,已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
幞头(fútóu),亦名折上巾。又名软裹。一种包头的软巾。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也称“乌纱”。后代俗称为“乌纱帽”。
宋代幞头以藤织草巾子作里,用纱作表,再涂以漆,称为“幞头帽子”,可以随意脱戴。其式样有直角、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身份不同,式样也不同。皇帝或官僚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长,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则多戴无脚幞头。
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朝会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头幞头的形制,也和前代有明显的不同。作官宦形象多用直脚,仆从、公差或身份低下的乐人,多用交脚或局(曲)脚。幞头内衬木骨,或以藤草变成巾子为里,外罩漆纱。 *** ,为足衣,有长统和短统,一般女子所用,男子也有穿着。
幞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平式幞头,是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亦称‘平头小样”,为一般 士庶与官吏宴居(闲居)时戴用。
结式幞头,结式幞头也是一种软裹巾式,在幞头之上加一巾子,将其两脚系结在头前,呈同心结状,将另两脚反结在脑后,为将尉、壮士所好戴用。
软脚幞头,软脚幞头是在幞头之下衬以“巾子”(即假发),或“木围头”使幞巾的外型乎整固定,幞巾的两脚加厚并涂漆,成为软脚,使其乎展下垂,行动时则飘动尔雅,为文官与学士所爱戴用。
圆顶直脚幞头,这是一种硬裹幞头,用“木围头”衬在额前,再用幞巾裹之,也可用藤草作成内型,外糊皂纱,涂漆而成,其两直脚用铁丝织成,外罩漆纱,使其向左右平伸,为朝臣与地方官吏所用,唐,宋,明历代皆有采用。
方顶硬壳幞头,这是一种硬裹的巾帽,用铁丝或藤草编成内型的硬壳,再糊绢或罗,并涂于黑漆,外型方而隆起,左右两脚用铁丝制成,并糊漆纱,向两侧乎伸或上翘,为宋代官员所好戴,宋代帝王也常戴用,但其两脚平直而长,向左右平伸,长至二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