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一、智力发展显著。
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力不断增强,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二、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
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青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窘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早恋现象在中学生身上很普遍,也是基于此原因。
四、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现将这一时期产生的几个主要矛盾做一简单的分析:
1、闭锁性和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轻易他人吐露,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了他们与父母、师长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感到缺乏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人,于是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交往需要,二者构成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尤其是自认为已经成人的青少年,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因为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做决断;同时,在经济上大多还靠父母,对家庭的依赖作为一种惯性影响仍然存在。
3、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往往瑕瑜不分。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予适当引导。
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世故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常常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事后却往往为此追悔莫及,苦恼不已。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伟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升学、就业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风,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观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一个人的生理发展是一个由生物进化和基因内在决定了的自然和必然的过程,而心理发展却是一个社会化的充满各种诱惑、危机和机遇的过程。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主要有过度性 矛盾激化性 闭锁性社会性啊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
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扩展资料: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要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
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落落寡欢的孤独之中。
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就要使自己和环境相适应,做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样才能少失败,也少烦恼。
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而适当的劳逸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总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该是襟怀坦荡,目光远大,热爱生活,信心百倍,精神愉快,活泼可爱以及孜孜不倦,奋发上进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少年心理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少年。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
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
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那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
我国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特点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而展开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为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 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
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
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
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总称为“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都具有可塑性。
如果以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研究指标相比,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不仅提高了2.1cm,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而且脑电波α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60年代的水平。就平均频率而言,90年代6岁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60年代10岁被试的发展水平;9—10岁的被试则达到了12—13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 (一)身体外形剧变(略) (二)生理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的变化(略) (三)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略) 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 点?按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 什么叫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
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
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于是,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
这种转化的关键期在初中二年级,约十三四岁。从初二开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到了高中二年级,约十六七岁,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青少年的思维或认知趋向成熟。
所谓思维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各种思维成分或认知成分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基本上达到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2)个体差异水平,包括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都趋于定型;(3)成熟前,思维或认知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大,成熟后则可塑性小,与其成年期的思维或认知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也有一些进步。 青少年阶段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构成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初中二年级是青少年认知或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既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认知基础,又可能成为引起学生思想道德变化的认知机制,重视初中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高中一年级的认知或智力表现和学习成绩变化的可塑性还是较大的,道德认识和思想变化也是起伏不定的,而高二、高三的学生则比较稳定,因为其基础高中二年级是认知发展的成熟期,所以,抓住成熟前的各种认知、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二)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青少年的辩证思维是怎样发展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初一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掌握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为低下,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初三学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二学生得分中的正确率已超过半数,这表明他们的辩证思维已趋于优势地位,但谈不上成熟(离成熟指标——统计上的第三四分点,即75%还有一定的距离)。
青少年在掌握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三种形式中,其发展趋势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性: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发展,似乎是同步的,在每个年级中,两者几乎都处于同。
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一、智力发展显著。
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力不断增强,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二、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
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青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窘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早恋现象在中学生身上很普遍,也是基于此原因。
四、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现将这一时期产生的几个主要矛盾做一简单的分析:
1、闭锁性和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轻易他人吐露,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了他们与父母、师长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感到缺乏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人,于是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交往需要,二者构成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尤其是自认为已经成人的青少年,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因为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做决断;同时,在经济上大多还靠父母,对家庭的依赖作为一种惯性影响仍然存在。
3、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往往瑕瑜不分。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予适当引导。
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世故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常常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事后却往往为此追悔莫及,苦恼不已。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伟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升学、就业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风,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观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一个人的生理发展是一个由生物进化和基因内在决定了的自然和必然的过程,而心理发展却是一个社会化的充满各种诱惑、危机和机遇的过程。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主要有过度性 矛盾激化性 闭锁性社会性啊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
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扩展资料: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要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
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落落寡欢的孤独之中。
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就要使自己和环境相适应,做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样才能少失败,也少烦恼。
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而适当的劳逸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总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该是襟怀坦荡,目光远大,热爱生活,信心百倍,精神愉快,活泼可爱以及孜孜不倦,奋发上进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少年心理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少年。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
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
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那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
我国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特点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而展开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为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 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
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
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
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总称为“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都具有可塑性。
如果以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研究指标相比,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不仅提高了2.1cm,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而且脑电波α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60年代的水平。就平均频率而言,90年代6岁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60年代10岁被试的发展水平;9—10岁的被试则达到了12—13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 (一)身体外形剧变(略) (二)生理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的变化(略) (三)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略) 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 点?按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 什么叫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
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
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于是,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
这种转化的关键期在初中二年级,约十三四岁。从初二开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到了高中二年级,约十六七岁,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青少年的思维或认知趋向成熟。
所谓思维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各种思维成分或认知成分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基本上达到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2)个体差异水平,包括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都趋于定型;(3)成熟前,思维或认知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大,成熟后则可塑性小,与其成年期的思维或认知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也有一些进步。 青少年阶段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构成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初中二年级是青少年认知或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既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认知基础,又可能成为引起学生思想道德变化的认知机制,重视初中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高中一年级的认知或智力表现和学习成绩变化的可塑性还是较大的,道德认识和思想变化也是起伏不定的,而高二、高三的学生则比较稳定,因为其基础高中二年级是认知发展的成熟期,所以,抓住成熟前的各种认知、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二)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青少年的辩证思维是怎样发展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初一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掌握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为低下,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初三学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二学生得分中的正确率已超过半数,这表明他们的辩证思维已趋于优势地位,但谈不上成熟(离成熟指标——统计上的第三四分点,即75%还有一定的距离)。
青少年在掌握辩证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三种形式中,其发展趋势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性: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发展,似乎是同步的,在每个年级中,两者几乎都处于同。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心理测评系统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它显著提高了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自动化的测试流程和数据分析,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其次,心理测评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场景的需求,为各个领域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评服务。此外,系统...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