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概念
民间美术的概念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主要来源于民间,很多人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其实是由普通老百姓创作,然后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创造的美术,以下分享民间美术的概念。
民间美术的概念1
一、 民间美术的概念: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特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由身处社 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经由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是区别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一种历史概念。
二、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民间美术的产生源于实用,物质使用 精神实用。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的产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解。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和禁忌等。张紫晨先生称“民俗”就是下层人民创造的用来自我教化或传袭已久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给民俗下个定义:民俗是创造于民间,传袭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现象,特别是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当中带有传承性的行为,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 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民间美术也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
民间美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它依附于民俗活动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至于被历史淹没。一方面民俗活动为民间美术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另一方面,民间美术又丰富了民俗民风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因此人们说民风民俗是民间美术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沃土,而民间美术则是民俗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视觉形象载体,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体现在民居,服饰等方面)
②民间美术与社会民俗(包括岁时节令,礼仪习俗等)
③民间美术与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术等)
民间美术的概念2
民间美术的界定
1983年7月16-2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民间美术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王朝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71名代表参会。相关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齐聚贵阳,深入探讨民间美术相关问题。
与会者针对当时中国民间美术现状发出四点呼吁:
(1)建立民间美术研究会;
(2)创办《民间美术》或《民间美术研究》杂志
(3)各类高等美术院校建立民间美术系科,开设民间美术课,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民间美术的专门人才;
(4)中央和地方的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的研究单位、群众团体,对民间美术进行有计划的普查、发掘、抢救、搜集和整理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学术集会,发挥了开创性与动员性的文化意义,鼓舞并促进着民间美术事业的复苏与前行。
与会代表发表了40余篇论文,并汇编为《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于1987年出版面世,在当时堪称一本“最丰富、代表性相当强的论文专集”,可谓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学者们用鲜活的文笔表述出自己对民间美术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民间美术”的定义是具有前提性的核心问题,在贵州会议中,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与层面对“民间美术”进行了界定,但往往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正如王朝闻在论文集“代序”(题为《总要选最“趣”的画——民间美术研究漫谈》)所谈“我不企图在这里探讨民间美术的定义。”
[张道一也谈道:“民间美术,就字面看似乎不难理解,但若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并严格界定其范围,却又不太容易……但是,为了深入地研究民间美术,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其实,民间美术已经成为大众舆论中一个常用词汇,尽管其定义没有清晰的厘清,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宽泛指向性的词汇概念,所以,“从实际入手,从量中求实,或许能筛选出一点有用的东西来。”
民间美术的概念3
民间美术究竟始于何时?如今已经无从也无须追溯。但可以断定“民间美术”是一个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新生词汇,《装饰》杂志2000年第1期设“中国民间美术百年回顾”专栏,刊登了4位学者撰写的相关文章。
2005年,徐艺乙发表《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一百年》谈道:“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美术研究文章,则是1930年代的事了。但是,与民间美术研究相关的基础工作可能要更早一些。”[8]20世纪初期应当是民间美术相类观念产生的萌芽期。
在20世纪初的相关文献记载中,“民间美术”一词尚为少见,与之相近的概念为“民间艺术”,也可见“人类学标本”“民俗物品”“民物”“民族文物”“民间图画”“工艺”“民族工艺”“民间手工艺”“农民美术”“乡土艺术”等相近术语。“
民间美术”是一个新拟的名词术语[9],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为一个具有宽泛性概念,当代学者也就此从多层面进行定义与探讨。
顾方松从工艺美术的层面讨论,在《论民间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是“城乡劳动人民为满足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原材料并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完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首先,强调“城乡劳动人民”,是对一般将民间美术理解为乡村农民人群的观点的拓展,将城市平民也涵盖其中;其次,他提出民间工艺美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充分说明了在现实中所谓民间美术品往往具有多样性的功能,除了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在精神层面往往也是多方面的,并不仅局限于审美方面;再者,在生产方式方面更强调手工性;最后,在材料方面,繁杂的民间美术品制作所需材料是多样性。
由于民间美术是一个相对晚近的新生概念,专家学者所作出的努力,与其说是对其进行定义,不如说是一种范畴的界定,顾卫松从这样四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作了讨论。
王树村认为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美术。民间美术是与‘宫廷’或‘官方’美术相对而言的,但宫廷美术里的作者也多是来自民间艺人。
所不同者,他们创造出来东西只为宫廷内少数人享有、享用,所以为数不多,质料上高于一切民间美术品,固非普及之物。民间美术则相反,它到处可见……它是从人民大众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民间美术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众所创造“普及之物”,有着大众生活和民俗内涵。所以民间美术一称,与其说一个学术概念,毋宁说是阶级话语下的美术事物的划分,有着“阶层”或“身份”先决的意味,这也就是所强调的“民间”的内涵。
关于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美术内涵相近,然而,差异何在?王树村谈到“拙意将中国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美术分作两大类,……可澄清中国美术辞书中分类方法上的模糊观念。”他作出了具体阐释:“一类是纯民间美术,即不含使用价值或仅起装饰作用者;
另一类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前者以负载人民精神生活为主,后者则通过实用物质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往往并非泾渭分明,所以“有的兼而并存,并非绝对如是。”[12]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而简单的割裂对待,应当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