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谚语的理解
对谚语的理解
对谚语的理解,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谚语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谚语一般凝练、通俗,富含哲理,下面看看对谚语的理解及相关资料。
对谚语的理解1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谚语分类: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
1、气象类
2、农业类
3、卫生类
4、社会类
5、学习类
6、事理类
对谚语的理解2
1、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2、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3、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4、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5、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6、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7、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8、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9、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10、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
11、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12、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13、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14、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15、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16、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17、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18、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19、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20、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21、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22、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23、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24、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25、春雷响,万物长。
26、枣芽发,种棉花。
对谚语的理解3
一、气象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二、励志
1.人要闯,马要放。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4.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8.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三、卫生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 伤筋动骨一百天
四、社会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7.擒贼先擒王。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五、学习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