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中学生的不良情绪
如何调节中学生的不良情绪
稳定的情绪;能够适当的表达情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清醒的理智等等
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做别的事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然了,每个人都不是机器,总会有那么几天情绪会很低落,那么,你就当给自己放几天假好了,好好的休息,调整。
教师如何指导中学生调节不良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何调节?
多去想想你的家人和朋友啊,他们都对你抱着期望和鼓励,你要加油才对!我也是学生,我也厌过学,但你不能让关心你的人伤心啊!不要害怕,有空时多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做决定,上学并不是日后唯一的出路,实在不行就勇敢的选一条自己的路吧!
如何转化学生的不良情绪
寓教于乐,尽力疏导
如何处理学生的不良情绪
这个就要看平时举动,
还有就是他们的性格,
或者是家庭的成长环境。
如何化解小学生的不良情绪
第一,尊重学生,依法执教。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和国家公民,无论在人格上还是在法律、社会地位上都应该与我们是同等的。教师育人,切不可高高在上,漠视学生,否则,我们的教育活动,很容易变成“违法活动”。比如,案例中的李老师,试图没收小A的漫画书,并最终导致漫画书撕坏。在法律的界定里,这里的“漫画书”,属小A的私有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小A不让李老师没收自己的漫画书,是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是完全正当的。李老师不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威,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违法”行为,这是当前教育中很普遍的现象。还有的比如学生迟到,或上课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将他们拖到教室外面“罚站”,这也是违法行为,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还有,我前面讲到的,学生在人格上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实就不光是师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宪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首先要有守法意识,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避免学生激起叛逆情绪。
第二,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你OUT了”——一句普通的广告语迅速流传开来,并在青少年口中广为传播,其实正好呼应了他们追求个性、崇尚“另类”的心理需求。有调查显示,“幽默、时尚”是当下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个性之一。青少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这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主流文化相抗争是其特点之一,所以“鄙视、非主流”等是他们的高频热词。教师如果主动了解其文化特点,便不会处处强调“教育”、处处讲“大道理”;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一些时候尊重学生,给与他们自由——甚至偶尔来几次无伤大雅的“非主流”,那师生关系一定会十分融洽。教师是需要威性,但威性何来?“不怒而威”才是最好的境界。做一个让学生既爱又怕的教师才是教师威性的最好体现。
第三,爱学生,并使学生感受到爱。爱能促进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教师只有加深对学生的爱,学生才能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也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热爱教师所讲的道理,从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对学生无私、宽厚的爱,会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利用从教师那里感知到的情感体验,去对待别人,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理性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采用叛逆、冲突这种较冲动、不理智的方式。
现在来说说如何化解学生的叛逆情绪。
有了前面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学生的叛逆情绪发生机率也许会大大降低,但不代表不会出现。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常常要处理别的老师与引发学生叛逆的冲突事件。像《小A的突变》中的情景,班主任无可避免地会要遇到学生的叛逆。当学生出现叛逆情绪时,以下三个步骤和要点特别重要。
第一,共情。
共情(Empathy)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此词有多种译法,比如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
在师生沟通中,共情表现为:教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从而更准确的掌握资讯;学生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沟通进展会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师生双方更深入的沟通交流。
案例中班主任何老师,化解小A的叛逆情绪,采取的第一个策略便是“共情”。他对学生说的第一句是:“小A,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直接反馈学生的情绪。所以,小A立刻觉得被理解,从而感到满足,心理得到平衡,解除了戒备,身体慢慢得到放松。
接下来的两句话:“你是不是觉得李老师不应该撕坏你的漫画书?”和“你是不是很讨厌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则是在价值观层面上再一次的共情。这一层面的共情,更加让对方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他再一次获得一种更大的满足感。
班主任接下来的第四句话:“呵呵,我也不喜欢别人随便动自己的东西,”仍然是共情,这让学生觉得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老师也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谈话从教师主动,开始转向学生主动。果然,学生觉得完全放松后,一下子激起了表达欲望,开始自我对话。到这个时候,第二个技巧便“闪亮登场”了。
第二,倾听。
有人认为,班主任工作,能说会道是第一位的。其实不然,倾听才是第一位的。倾听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展开良性沟通的基本要求。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对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开展自我分析。
倾听时老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对学生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学生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
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就很好地进行了倾听,充分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班主任说了很多很简单的“哦”、“嗯”等字。不要小看这些字。这些可被看作是“敲门砖”,能促使、鼓励学生谈下去,对良性沟通的推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敲门砖”不但打开了沟通的大门,还传达了对孩子的接受以及对他本人的尊重,它们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尊重你以及你的想法和情绪。”
“我可能会从你那里学到些什么。”
“我真的很想听听你的观点。”
“你的想法值得一听。”
“我对你很感兴趣。”
“我希望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更多地了解你。”
所以学生会愿意继续讲下去,并且开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对话。
除了这些简单的敲门砖,班主任也还说了一些较完整的句子,这些句子也都是表达了对学生的积极倾听和回应,对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做出及时的鼓励和认同。最终,学生自已说出了事情的解决办法,叛逆情绪完美化解,冲突圆满解决。
但有时,学生的叛逆情绪很强烈,师生之间的冲突很大,并涉及到一些原则问题,双方都可能僵持不下,那就不得不靠第三种策略了。
第三,双赢沟通。
双赢沟通是一种不涉及权力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冲突解决后,完美有人赢也没有人输。双方都赢了,因为冲突的解决方案必须被双方接受。这是一种双方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这种策略出现在学生的叛逆情绪很强烈,双方冲突很大的时候。
比如:一个学生违犯学校校规,在校园内骑车,被扣分。事情到了第三次,班主任老师特别生气,于是找学生谈话。如果老师一味地以权威压制,那有可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认可,也就是就最终会导致破坏师生关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根本不接受,老师一再坚持,于是导致冲突升级,事情闹大。而如果用双赢沟通的策略,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班主任: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关于你在校内骑车的问题。学校有明确规定不准在校内骑车,而你今天第三次违规,导致班级扣分。我为此很生气,前两次我都跟你讲过。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矛盾。我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学生:(感到有一点奇怪——老师竟然没有大发雷霆。)好吧,老师你能如此坦诚地交流,那我也不妨直说,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校老师可以在校内骑车穿来穿去,速度比我们的还快好多,我们学生就不许。
班主任:哦,那么,你在校内骑车并不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而是表达一种不满。
学生:是的。我私底下跟同学们交流过,他们也都不认同这个规定。所以,虽然我给班上扣分了,但同学们一点也没讨厌我。
班主任:可是,这个问题总要解决。我们都不想班级扣分,不想班级落后。而我也不是校长,无法对这个规定进行修改。你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我也知道,学校这样规定是出于对我们安全的考虑。
班主任:是的,咱们学校学生这么多,如果不这样规定,很容易出事。
学生:嗯,我们理解。我们就是心理不舒服,不平衡。
班主任:可是,老师们有时要赶时间,再说,老师群体也比你们少很多啊。
学生:赶时间不是理由,赶时间不知道早一点出门啊。
班主任:嗯,你的话蛮“犀利”啊。
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呵呵,不过,老师群体比我们少倒是真的。
班主任:是的。
学生:我有一个主意,学校组织一次师生之间的骑车比赛怎么样?这样,也许能让我们平衡一点。
班主任:可是,如果搞这样的比赛,我担心大家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出安全事故。
学生:也是的。要不我们就比“慢骑”。跑道100米,看谁骑车最后到达。这样便不会有安全事故了!
班主任:(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如果学校举行一次这样的比赛,让你们有机会跟老师们比试一下,你们便会内心平衡很多,以后不再为学校的这个规定“钻牛角尖”?
学生:是的,我保证,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班主任: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还能引导大家骑车速度放慢,更可以融洽学校师生之间的感情。好,我去向学校提议,我相信学校会同意的。
学生:谢谢老师。
班主任:那这个问题咱们就这样说好了。
学生:嗯,说好了。我还要感谢老师今天没有把我臭骂一顿,对于给班级扣分这件事,我正式向您说声对不起。
班主任:(开怀大笑)你这个鬼崽子,好了,上课去吧!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叛逆让他们对学校的规定发出质疑,认为是不合理,并屡屡挑战学校的权威。这是中学生心理的明显特点。班主任老师没有爆发自己的情绪,而是采取“双赢沟通”的策略,跟学生一起商讨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在对话的过程中,老师渐渐理解学生出现这一行为的背后真象。如果不是这样的沟通,我想,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反感,如果不是这样的沟通,那这件事情很难得到圆满的解决。
以上三点便是化解学生叛逆情绪的步骤和要点,此外,在教育中还要特别注意三个原则:
1.关系大于教育;
2.方式重于内容;
3.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中学生怎样排解不良情绪
看是哪种不良情绪
建议多跟亲人朋友沟通
多看看书,表太封闭自己
如何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
做教师的,教师有宽广的胸怀,接纳学生的优缺点,就不会有那么不必要的消极情绪.一定要把眼光放得远大一些,把心放宽一些,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要学会不要发怒,要学会在发怒之前有一个间歇,利用这个间歇对情绪作一番调节.做教师的,我们都明白有时一个调皮的学生会把整个课堂搅乱,可以把你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刚下课在批评他,气还没缓过来,又要进入课堂上课了.这时,就尤其值得注意,要学会控制情绪.切不可把对这位学生的怒气带入课堂中要利用进入预备铃的间歇来调控自己的情绪.比如,采用深呼吸来缓解情绪;对自己说我是教师,不能带着怒气去上课,这样会影响班中其他学生,他们是无辜的利用顽强的意志来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
如何调节排球比赛不良情绪
1.2.3、出现挫折时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
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是受其主观因素和排球比赛的规律所影响,,对外界 *** 物的反应过程及其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都是影响排球技战术发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排球比赛中,场上出现挫折时,如裁判误判,要特别注意控制运动员的环境和行为,如带他们退出比赛场地,同引起挫折的物件保持距离,或转移他们对挫折的注意力。
1.2.4、提高教练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高排球队教练员自身的素质和执教能力,提高教练员的心理指导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业务能力,培养教练员高尚的人格和大局观。教练员应注意和运动员保持顺畅的沟通,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思想变化,及时对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进行疏通。
1.2.5、教育年轻运动员,做到奖惩合理
要为年轻运动员提供控制不良情绪的事例,使他们具有学习的角色榜样。对于运动员不良情绪失控导致的失败以及引发的攻击行为要给予必要的惩罚,使他们特别认识到不良情绪是不可接受的和将被惩罚的。还应谴责和制裁允许运动员放纵不良情绪,采取暴力行为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奖励那些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控制不良情绪、承受惩罚性打击或受到攻击但不予报复的运动员情绪,狭义是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的 *** 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暂时性的较烈的态度及体验。它分为积极情绪和不良情绪,20世纪末排球竞赛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特别是每球得分制的实施,比赛时间相对缩短,规则的改变不仅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运动员体能和心理的考验。在不良情绪状态下,运动员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的运动器官不良情绪,会使运动员反映迟钝,动作僵硬等现象。运动情绪状况良好与否队运动员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不良情绪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1、排球运动员赛场不良情绪的原因分析
许多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对心理训练重视不够,往往凭经验和习惯临时处置,致使运动员大都不能正确认识正常兴奋和过度紧张,缺乏自我抑制和调节的能力,只能打顺风球,一到挫折就束手无策。本文主要从影响情绪的心理、生理等因素来分析排球运动员赛场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为教练员进行赛场心理训练和心理辅导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现代排球采用每球得分制后,竞争比以前更激烈。
1.1、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1.1.1、过度兴奋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急于比赛。队员赛前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表现为心跳加速、失眠、尿频等。虽然信心十足,体力充沛,但由于用力过大、过猛,致使去打球动作变形,球的落点把握不准,难以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1.1.2、过度紧张血压下降,脸色苍白,求胜欲望降低。由于对比赛不能正确认识,对于选手实力强或者个子高的运动员过度紧张焦虑,产生恐惧,出现抑制心理。表现为出冷汗、沉默寡言、不主动、不积极。
1.1.3、过高估计自己,产生松懈的心理
急躁,面对困难准备不充分。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能按既定的计划打完比赛;当比分接近时,盲目、急躁、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面对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1.1.4、其他方面
运动专案的特点、运动员的人格和个性心理特征和教练员的态度,也是影响运动中产生良情绪的因素。集体专案中不同位置队员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对排球运动员的人格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问题,以便加以训练和辅导。
1.2、不良情绪的调节
排球运动员赛场不良情绪会影响排球运动员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的发挥,甚至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爆发,使得参与者的关系恶化。同时,这种不良情绪和由此带来的攻击行为还给其他人提供了很坏的榜样,这显然不利于排球运动专案自身的发展。因此为了在排球比赛中减少运动员不良情绪的产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以下几点。
1.2.1、情绪控制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对排球运动员进行情绪控制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降低排球运动员对赛场内外 *** 的敏感度,对于客场、观众、裁判等不利因素宽容对待,不要太过在意。运动员要端正比赛动机,采用目标设定、表象训练、放松训练、注意集中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模拟训练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适应不利因素,把精力集中到比赛中去,全力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1.2.2、调节场上比赛队员气氛
在排球比赛中,如果队员场上气氛好,队员在比赛中整个生理、心理活动进行得和谐协调,运用技战术迅速、准确、合理,甚至超水平发挥。相反,场上气氛很沉闷,队员就会产生情绪,而导致过分紧张等现象,运动员会处于一个较低的运动水平,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因此,作为一个教练员在临场比赛中,不光要对技术、战术进行指导,而且,还要要求队员积极调节场上气氛。使之达到适应比赛的最佳水平,以保证夺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首先家长要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这样,孩子慢慢长大
慢慢也就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