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为什么输给多尔衮,多尔衮为什么要跟豪格集团对立,争夺皇位到
多尔衮为什么要跟豪格集团对立,争夺皇位到
皇位不争是不会自己掉到头上的。
皇太极生前极力打压两红旗和镶蓝旗,阿敏死后济尔哈郎只有一小部分镶蓝的牛录,其余的牛录属于阿敏的儿子和其他兄弟。这一旗直到清末属于舒尔哈齐血脉系统,没有染指皇位的可能,只能靠投机保持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济尔哈郎倾向豪格却不明确支持的原因:还没得到明确的更多好处,谁给你卖力?代善不支持多尔衮兄弟上位是因为它欠着血债:绞死大福晋的帮凶唯一尚存的一个。但是他的儿孙阿达利和硕托分别控制了两红旗的大部分,他们是多兄弟的铁杆支持者:所以代善也不能坚决支持豪格。实际上双方实力是多尔衮占优势:两白旗98牛录同仇敌忾,两红旗的大部分,两黄旗的小部分——譬如此后多尔衮的死党何洛会等,其实力大约占五旗,130多个牛录,而豪格只有自己的正蓝旗是基本实力,42牛录。但是他本人占有武力优势——也就是在选举大会会场上打架动刀子他占优势,多尔衮和多铎计谋见长,动手还未必是豪格的对手,代善和吉尔哈郎岁数大了。若投票,7个王爷,多尔衮已经占了四票,稳胜了,打架却还差口气。 代善是两红旗领袖,爱新觉罗皇族族长,地位,声望极高。没有代善的支持,阿达利和硕托不可能实际控制两红旗。而且代善随时都有可能倒向豪格。豪格亲掌正蓝,外有两黄旗支持,在军事实力上是不输给多尔衮的。多尔衮实际能掌控的军力也就是两白旗,当然啦,不得不说两白旗的实力在当时八旗中最强的,这也是多尔衮可以强势的资本。多尔衮之所以退让帝位就是考虑到了代善的因素,不过就算两红旗中立,豪格凭借手中的三旗和多尔衮还是有的打的,并不像老兄你说的多尔衮稳胜。 何洛会是正黄旗都统,索尼是什么?二人地位谁高?你的观点是把一旗当成一个铁板,但是八旗的分封制度否定了这个望文生义的结论。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强,在于老努死掉之前把两黄旗都给了三兄弟平分,最初一人15牛录,后来多铎变成35牛录,而其他的旗主也么有一人这么多的牛录,老努死掉后仅算个人实力,除了阿敏,多尔衮的个人牛录数差不多就是和阿及格并列第三,多躲第一,阿敏第二。代善的牛录已经大部分分给岳托硕托和萨哈连,这也是多尔衮自傲的原因,要知道搭背了莽古尔泰正蓝旗不过21牛录,还是莽古而泰,得格类,昂阿拉,费扬古和莽古济共分的。多尔衮的舅舅对他说两黄旗的相当部分倾向多尔衮,那是在夺权前夜,你乱说要影响形势判断的,历史记载简略,但当时它必然是把反对豪格的牛录给外甥说清楚地。多尔衮敢于单身赴会,而不是带兵来,就是觉得自己胜卷在握实力强大,没想到豪格及其死党来个动武。事后索尼鳌拜等人并非死忠豪格,而是叛向多尔衮,以致豪格痛骂它们背叛:伊等率两黄旗去附睿亲王。为什么顺治在多尔衮死后为豪格 *** ,然后一百年后乾隆也为多尔衮 *** ?
个人推测:顺治是有多尔衮扶植上台的皇帝,也是多尔衮替他打下江山携他入主中原的,他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有些气短,还有多尔衮与自己母亲之间的私情,他实际上对多尔衮是极度不满但又没有办法的,所以在多尔衮死后马上就被抄家灭族,他大权在握之后,当然是凡事多尔衮决定的事都要反过天来,才能彰显自己的权威。再者,豪格与自己是兄弟,而他与多尔衮是叔侄,这血缘又远了一截,所以给豪格 *** 了。而乾隆为多尔衮 *** 都百年以后的事了,他作为一代明君,也不是当时利益有关者,从后人的角度看历史更清楚和中肯,多尔衮是满清入主中原最大的功臣和奠基者,这是没有办法抹杀掉的事实,也许还有当时各种政治上的考虑,所以给多尔衮 *** 了
多尔衮为什么被鞭尸
多尔衮对拥立顺治贡献极大,但一次次对顺治的加强控制让顺治忍无可忍,更不用说民间他和自己母亲孝庄的传说,所以在多尔衮死后对其掘坟鞭尸。
请问豪格为什么不当皇帝
清朝当时的立储制度是 八王议政
是需要得到大部分亲王贵族的认可才可以继位的 而且,最后选择福临 就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豪格虽然是多尔衮的侄子,但是他比多尔衮大四岁 而且从军也比他早 手上也有不弱的实力 多尔衮肯定不可能同意让他继位 而豪格也不能让多尔衮继位 双方僵持之下 就立下协议 立新皇帝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 而且必须未成年 这是双方妥协的一个结果豪格为什么没当上皇帝
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
但豪格又素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 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顺治五年,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
豪格心里当然是一万个不愿意多尔衮当摄政王阿,但是他从实力上说不如多尔衮,从辅政经验上也不如多尔滚,甚至在大臣们的支持上,也觉得多尔衮辅政这大清前景会更有盼头…
当然吧,从豪格的心里肯定是觉着,那实在不行,退而求其次,双摄政王行不行,也不是没人站在豪格的这一边,只是那会大清刚入关,民心未稳政局未定,那会的大臣都是以这江山社稷为先的。看这豪格跟多尔衮在之前争夺那位置上就已经是面红耳赤势成水火,都是恨不得把对方掐死的样子了,那在政见上搞不好带着自己的私心为了灭对方的威风而提出或者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那我们拼死拼活打下来的江山不能就为了这两人的私心争斗而白白断送在这吧。
①、从战功上来说,多尔衮的战功卓越,那豪格的战功都几乎是在多尔衮的帐下所立下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真本事。
②、多尔衮那边即使不谈外援那身后的双白旗实力就比豪格正蓝旗双黄旗什么的加起来都要强;
③、多尔衮在皇太极在世期间就一直有协助皇太极处理政务,经验比豪格老道,现在初入关正是需要早日稳定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时间给豪格熟悉上手;
④、豪格背后的支援者更多的是因为豪格是皇太极儿子这个身份,甚至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中立的话也不想要与多尔衮那边产生正面的冲突。
于是大臣们经过深思熟虑以及权力争斗之后,还是决定只把多尔衮推上摄政王的位置,所以豪格心里再不情愿吧,也于事无补。
多尔衮为什么不篡位啊
多尔衮既是顺治的恩人,又是顺治的仇人,说多尔衮是顺治的恩人,因为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起了一定的作用。皇太极是八月初九病故,过了六天,就是八月十四,要讨论皇位继承,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四位亲王,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努尔哈赤有遗诏,就是皇位决定的时候,要满洲贵族来讨论。七个人里面多尔衮兄弟占了三个,他再拉一票就过半数了。
当时这七个人争夺皇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两个人,第一个豪格,第二是多尔衮,豪格的有利条件是皇太极的长子,年35岁,屡立军功,有两黄旗支持。多尔衮的有利条件,他父亲努尔哈赤的时候,喜欢他,年龄32,战功卓著,有两白旗支持。会前多尔衮找索尼探口风,索尼说,说先帝有诸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多尔衮不是皇子,八月十四,开会讨论皇位问题的时候,两黄旗的清兵持枪,带着弓箭,环卫宫殿,会上索尼先发言,他建议立皇子,多尔衮说,说你这个资格不够,你出去,索尼就退席了。完了代善说,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很明确,就是豪格继位。豪格这时候自己觉得有两黄旗,两红旗支持他,觉得比较有把握,他就又故意谦辞了一下。他说福少德薄,非堪当任。他的意思是我客气一下,大家再一推我不就行了嘛。这时候多尔衮弟弟就说了,说既然你推辞,那就请睿亲王多尔衮做皇帝。多尔衮赶紧就说,说这个事情还得再讨论。于是多铎又提出来了,既然多尔衮谦辞的话,那就请代善来继位,代善说我年纪老了,身体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推辞,这样继位的事情变成一个僵局了。济尔哈朗因为是属于侄子辈,皇太极的堂兄弟,他没有继承皇位这种可能,就在中间协调。多尔衮考虑了,他如果强行登极的话,势必遭到两黄旗,两红旗和一个蓝旗的反对,就是五个旗的反对,那让豪格继位他又不甘心,怕豪格反过来报复,最后就折衷了。多尔衮说我赞成黄旗的意见,由皇子继位,皇子当中豪格他提出,他不做了,那就请福临继位,福临年纪又小,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我们俩辅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顺治继位,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第一,多尔衮是居功骄傲,独擅威权,顺治不满意了。第二,就是多尔衮把豪格给杀了,这个豪格带兵打仗,为清朝立下了功劳,下西安,战陕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张献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带了大军凯旋的时候,到了卢沟桥,豪格死了,怎么死的?《清史稿为什么多尔衮不自立
你好
关于多尔衮为何不自立的问题,从当时第一次争夺皇位失败,到最后不得已推福临继位,2次与皇帝位失之交臂,多尔衮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痛苦和无奈的。 第一次继位失败就不多讲了(有史书说,努尔哈赤死前已将帝位传于多尔衮)究其原因是因为多尔衮方面当时自身实力不足,年纪尚小,没有军功。且竞争对手过于强大,皇太极当时40岁左右,正是政治经验和军事才能最鼎盛的时期,且皇太极当时威信颇高,且有军功在手。 第二次皇位争夺战来说,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已经是实际上的满清最高军事决策人,当时能和他叫板的仅有三人,皇太极长子豪格,大贝勒代善,以及蓝旗的吉尔哈朗。其中吉尔哈朗是舒尔哈气的儿子(舒尔哈气就是被努尔哈赤杀掉的,但是因为怜惜其子故留在身边效力)从血统上讲吉尔哈朗就不可能继位,因为他不姓爱新觉罗。所以此人率先被淘汰。第二位:大贝勒代善,他在第一次争夺战中,知道实力不如皇太极,故自动退出,转而支持皇太极。事隔十余年后,代善的精力和能力以不及当年,试问他又有什么自信能战胜如日中天的多尔衮呢,要知道如果争位失败,等待他的将是多尔衮接踵而来的打击与报复,所以倒不如安心作稳他现在的位置,做个老好人,两不相帮。最后来说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从理论上来说,皇太极死后豪格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继位人,而且豪格在军功上虽然不及他的十四叔,但是在军中也是颇有威信的。至少2个黄旗是铁了心支持豪格的。但是争夺皇位不单单是谁军功大就能赢的,豪格和多尔衮相比,最致命的就是豪格不会玩心机,其政治手腕和多尔衮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该去拉拢谁去支持自己,该去打击谁来消减多尔衮的势力,这点他完全搞不清楚,脑子里面一团浆糊。可以说豪格手里有的也仅仅是先帝爷长子和2黄旗这2个有力武器。 那么多尔衮方面呢,多尔衮自从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军功无数,且在多次战役中表现的非常成熟稳重,故皇太极也封其为睿亲王。顾名思义睿乃睿智的意思。赞其聪明,睿智之意。皇太极死后,从多方的支持率和多尔衮的出生来说继承帝位也是顺理成章。当时的清朝还没有完全过渡到之后的子承父业的传承制度。兄终弟继的制度,还普遍存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所以作为四哥小弟弟的多尔衮而言,继承帝位也本无可厚非。但是最终 多尔衮为何没能如愿以偿呢。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豪格的两个武器,威力巨大。 豪格虽然只有2个武器,但几乎都是杀手锏,其一,皇太极死的突然(脑血栓,爆血管)死前没有明确的接班人,但是 世人都知道,老子是公司大老板,死了后总想把自己的产业留给自己的嫡亲儿子,你兄弟在怎么亲都不及儿子亲。所以从现实的角度讲,豪格应该是第一继承人。 其二,豪格虽然只有得到2个黄旗的支持,但是这2个黄旗无论从战斗力上讲,还是从政治影响力来讲,毫不夸张的说抵得上4个旗的能量。因为自八旗制度建立以来,满洲人一向以黄色为尊,所以黄旗向来都是皇帝的直属部队,相当于亲卫队,禁卫军的感觉。里面个个是精英,且对皇帝忠心不二。更重要的是两黄旗的总兵力要远远超出正常的编制。如正黄旗的总兵力竟然和正蓝和镶蓝的总和差不多。直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才把自己和弟弟多铎所在的2个白旗的地位硬拉上来,压制了两黄旗。这也导致黄旗和白旗经常打架,相互仇视已久。试想如果多尔衮强行继位,那些受够了白旗欺负的黄旗将士们,一定会怂恿他们的主子豪格和多尔衮硬碰硬,可能他们不怂恿自己,豪格也一定会和多尔衮大干一场。 第二点:代善稳重,顾全大局。 前面讲到代善自身没有竞争皇位继承权的能力,故退而求其次,两不相帮。从主观上说,代善是因自身实力不行,而退出的。但是从客观上讲,代善也起到了顾全大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从代善方面是绝不愿意看到豪格干多尔衮,或者多尔衮干豪格的局面发生的。因为如果谁要强行继位,那代善的红旗势力也不是吃素的,一定会从中立方转为支持豪格或者多尔衮的一方。但是支持谁才是真正站对了阵营呢?以当时的时局来说很难判断,所以代善要不选择中立,要不选择帮助那个被欺负的一方。因此代善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这也是让多尔衮和豪格谁都不敢主动挑事的重要原因。 第三点:多尔衮依旧不够强大。 先前已经说了多尔衮在第一次皇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过于弱小,敌不过实力强劲有三大贝勒支持的皇太极一方。那么经过这十几年之后,多尔衮是否已经拥有了舍我其谁的绝对实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多尔衮方面依旧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原因如下,皇太极当政期间,为了加固皇权,有意识的排挤和冷落三大贝勒(代善还被整的少点),重用年轻的弟弟门,其中被皇太极期望最深的就是多尔衮。所以但凡大小战役,皇太极总把这位小弟弟带在身边,悉心教导。这也让多尔衮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多尔衮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且在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可能是皇太极晚年慢慢发现多尔衮的成长,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这对自己死后的接班人是否能够驾驭这位十四叔而感到莫名的担忧。故 皇太极之后又大力培养豪格,让他参与诸多战役,以此来提高豪格的威望与能力。可以说,多尔衮和豪格都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在残酷的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但是不得不说,多尔衮在先天上要强出豪格不少,这就是先前说到的多尔衮不但会打仗而且懂政治,能从全体的战略局面去考虑,去规划。而豪格,冲锋陷阵虽是一把好手,但其他方面却远不及多尔衮。自然这些皇太极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相信如果皇太极在晚死个3年,他一定能够消弱多尔衮方面的影响,同时继续提高豪格的能力和威信。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皇太极就这么突然死了。这也给了多尔衮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即便如此,沉稳老辣的皇太极在自己这段不算长的执政期间,依然作了许多铺垫。其中最明显的即是继续加强两黄旗在八旗中的绝对地位,而且增加其兵力,让其成为八旗中的巨无霸。豪格也正是因为有这2个巨无霸,才敢和有勇气和他聪明睿智的十四叔叫板。反观多尔衮方面,虽有三旗在手(正白是他自己的,镶白是多铎的,镶红是他哥哥阿济格的)但是在兵力上和豪格的两个黄旗相比较,却占不到什么便宜。也就是说从军事角度上说,多尔衮最多也就有60%的把握,不能在比这高了。那么从政治上讲呢,多尔衮的支持者又有多少?代善前面已经讲过,他不会主动去联系任何一方。那么多尔衮是否有主动去找过代善,表明让他支持自己的意图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单单是多尔衮找过,豪格也肯定找过他。但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代善肯定巧妙的给敷衍过去了。为什么代善不肯坚定的支持自己或者豪格呢?原因也非常简单。代善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是所有皇亲贵气中辈分最高的,谁看到他都要叫他一生大哥,或者大伯。可以说已经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除非自己作皇帝,否则无论给他安排什么新职位和他现在的待遇都差不了多少。既然如此代善又何必冒着压错宝的风险去支持多尔衮或者豪格呢。这一点代善很清楚,多尔衮和豪格其实也很明白。至于其他人如吉尔哈朗等,这帮人一样是政治的投机者,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成不了多尔衮坚定的盟友。 第四点:多尔衮,豪格顾全大局,从整体出发。 基于以上的三点,多尔衮和豪格都知道。双方都没有绝对把握以军事行动,坐上皇位。那么此时就不得不说,这些清朝的老祖宗们自身的质素和觉悟了。相比200多年后的腐败子孙们,他们的确能算得上顾全大局,出类拔萃。 要知道,多尔衮和豪格在争夺皇帝位的背景是处于满清皇朝和大明朝以及李自成决战的关键时刻。而打进关内,是整个清王朝的终极战略目标,并且经过了三代人的努力(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且当时局面对满清有利,他们只需要在咬一咬牙,再需要一个坚实的领路人,就能够完成百年的梦想。所以在这个当口,如果双方真的火拼起来,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并且会严重影响并妨碍到清王朝近百年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这么简单的道理,多尔衮也好,豪格也罢,他们不会不懂。谁都不敢也不想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去成为一个满清的罪人。所以为了大局,为了祖宗的理想。他们都放弃了。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福临也就是顺治成为了那个幸运儿。至于为什么是顺治我就不讲了。 ******第五点*******:孝庄??? 因为多尔衮和孝庄的暧昧关系?所以多尔衮推举孝庄的儿子作皇帝?小说家言尔,不能当真!因为多尔衮是政治家,不是琼瑶的粉丝。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四点,满清王朝最终完成了他们的百年梦。成了 *** 的主人。开始了长达275年的封建统治。至于多尔衮和豪格的最终结局也都是以悲剧收场。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开始了对豪格的报复以打击,豪格最终死在狱中,而多尔衮虽然风光了几年,并且率领满清八旗入主紫荆城,凭借其非凡的才干迅速安定了社会各个阶层,以雷厉风行的手腕实行铁腕统治。顺利帮助满清 *** 完成了过渡期,可以说他的功劳是无可比拟的。而且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废立小皇帝,虽然多少有些不臣之举,但人家毕竟有那么大的功劳,而且小皇帝实在年幼。有点过分的举动也不是不能理解。可怜死后被顺治鞭尸,除去宗籍。直到乾隆时才为他 *** 昭雪。由此也能证明他确实没有废立顺治,自己做皇帝的野心。否则乾隆皇帝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为他说话,帮他 *** 。以下是乾隆对多尔衮的评价。 “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打的,不是网页上复制的。可能有错别字,语句不通畅等,还请原谅哈~ 皇位(20)要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