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有什么恐龙呢?
1、建设气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食肉性恐龙,体长4米,重约130-140公斤。其主要特点是头大而轻颖,侧扁尖锐的牙齿呈匕首状,颈子短,后肢强壮有力,趾端长有尖锐的利爪,善于两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动物,是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可怖的捕猎者。
2、甘氏四川龙。四川龙(学名Szechuanosaurus)是一属中华盗龙科恐龙。它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亚洲。它的外表有点像小型的异特龙,体重约100-150公斤,身长约8米。
3、石油克拉玛依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次亚目、异特龙科、克拉玛依龙的一个种。肉食性,体长约6米,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化石发现于新疆的鄂尔多斯盆地,材料是一些颌骨的碎片。克拉玛依龙是白垩纪早期一种大型的食肉类恐龙。
4、暴龙科。是一个广泛称谓,是指那些头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后的食肉性恐龙之一。暴龙科所有成员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个头大小等些许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征,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龙。
5、驰龙科。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它们是群体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繁盛于白垩纪。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们通常被称为“盗龙(Raptor)”。
扩展资料:
主要区别: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出的耻骨,而鸟臀目恐龙的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除臀部结构不同外,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以及几乎用两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大多为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