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旅游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问题描述:
概念,以及对生态旅游的一些辨证性的看法
解析: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
由于二次大战后,全球的经济成长迅速及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渐渐重视旅游休闲,因而造成大量旅游现象。然而此结果往往面临成长的上限,不仅降低了旅游品质,以及对当地社会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许多观光游憩资源遭到了不易复原的破坏,因而使全球的旅游事业蒙上极大的隐忧。而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人们渐渐产生危机意识,因而积极提倡所谓「生态旅游」的观念,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也产生了众说纷纭的情形。
Ceballos-Lascurain(1988)指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为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而Fennell&Smale(1992)则指出人类对于环境伦理信仰的变更,以及对于自然环境伤害的觉醒等一连串的结果,导致另一种选择性旅游的兴起,也就是生态旅游,而这样的旅游是一种不同于大众旅游的个体观光,是一种地区性发展,并以地方资源、经济、特色、生活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特色是当地提供资源、服务,而观光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则归当地居民所享有,经由供需合作的关系,使当地资源得以受到保存,并维持观光游憩活动,同时亦能借此获得当地的保护经费,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虽然生态旅游的定义各家不同,但经过本研究的整理归纳后,发现到大家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其实都大同小异,而本论文也将生态旅游的定义归纳整理为认知上及情意上两个层面:在认知方面,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所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目标在使自然生态及文化传统的观光资源得以永续经营。在情意方面,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及关怀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总之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是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游憩的生态资源,且标释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所发展出的旅游模式(Kurt Kutay, 1989),并强调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
二、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原则
〈一〉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由生态旅游的定义得知其主要在解决及调和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及地区发展三者间的问题,期望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则下使游客能够享受多采多姿的游憩体验,并同时尊重地方文化及照顾当地居民,使我们的观光旅游能够永续发展。然而这三个问题彼此间互相影响且息息相关,也可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绝对不是偏重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就可以解决。然而若解决不当也将带来许多隐忧以及不堪设想的结果,由此可见发展生态旅游并非一个口号,而是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和付诸实行。我们都知道地球只有一个,相对的地球上的所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如此,如果遭到破坏或管理不当也将造成不可复原的后果,然而到最后受害的依然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自然资源,毕竟它们非人类能力可以重造的,而我们却又不能没有它们。而唯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受到保护,人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则更别谈观光旅游。因而趁现阶段还来得及的情况下,推行生态旅游的观念,让旅游和环境保护得以同时进行,这样一举两得且利人利己的观念当然格外显得特别重要。而人们也应当想办法透过各种管道和方式来推展生态旅游观念,及早让全球的人们都能共同来维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这些管道和方式是可多元且多方并进,并非只靠某些人或机关来推展,而从人家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需求性。
根据田家驹(2002)曾以福山植物园为例,调查生态旅游地区游客环境识觉与行为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出生态旅游地区游客教育程度较高,多数均有生态旅游相关经验,游伴性质以朋友、同学、同事居多;在旅游动机上以欣赏大自然美景、慕名而来者为主,且多数希望具有专业解说的旅游方式,以及在旅程中学习大自然,足见人们对于经过规划的生态旅游是较能满足游客需求的。
而根据陈炳辉(2002)以大雪山森林游乐区为例,调查游客环境态度对生态旅游之影响,显示出环境教育确实可以启发游客的旅游态度与旅 *** 为,且可以使人和大自然更加亲近,也可以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和体会大自然的价值。而研究也显示受过生态教育及参加过生态社团的民众,都愿意配合园区的许多规范和限制,可见生态旅游教育是推展生态旅游观念很重要且必然的途径之一。
然而,诸如以上的研究例子越来越多,且都显示出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及大部分游客只要经过适当的安排,大都非常乐意接受生态旅游的观念,并且都能加以付诸实行,但在实行前有些关于生态旅游的原则也是我们必须仔细去思量的。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由上可知生态旅游的重要性是我们无法忽视,而且是日后观光旅游发展的趋势,因此除了清楚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外,对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以达成保育自然生态且确保地方福祉为目标,并遵守下列几项原则(生态旅游白皮书,2002):
1.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规划整套区域性的观光及游客管理计划。
2.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调查分析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评估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拟定长期管理与监测计划,将可能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
3.以小规模发展为原则,以减低游憩活动可能造成的冲击。除了限制游客人数外,发展生态旅游应以辅助地方原有产业为原则,以避免当地对观光产业的过度依赖。
4.在生态旅游的规划、执行、管理、监测与评估等四阶段,应尽量邀请当地社区一同参与。而在每个阶段进行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与当地居民的充分沟通雨共识,在发展当地观光特色前应先征求居民同意,以避免触犯地方禁忌。
5.提供适当的社区回馈机制,提供居民充分诱因,协助他们了解保育地方资源与获取经济利益之正向关联,将有助于地方自发性的保育自然及文化资源。
6.强调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并与当地社区合作,以确保观光发展的方向符合地方需求同时利于当地自然保育。
7.确保一定比例的观光收益用于保育及经营管理当地自然生态。
8.发展生态旅游应为当地社区及自然生态带来长期的环境、社会及经济利益。
9.发展生态旅游应促进游客、当地居民、 *** 相关单位、非官方组织、旅游业者以及专家学者间的良性互动。
10.制定周详规范以约束游客活动以及各项开发行为。
11.提供游客、旅游业者及当地民众适当的教育解说资料,除了介绍当地生态、文化特色外,更可借此提升大众的环境保护及文化保存意识。
问题描述:
概念,以及对生态旅游的一些辨证性的看法
解析: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
由于二次大战后,全球的经济成长迅速及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渐渐重视旅游休闲,因而造成大量旅游现象。然而此结果往往面临成长的上限,不仅降低了旅游品质,以及对当地社会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许多观光游憩资源遭到了不易复原的破坏,因而使全球的旅游事业蒙上极大的隐忧。而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人们渐渐产生危机意识,因而积极提倡所谓「生态旅游」的观念,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也产生了众说纷纭的情形。
Ceballos-Lascurain(1988)指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为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而Fennell&Smale(1992)则指出人类对于环境伦理信仰的变更,以及对于自然环境伤害的觉醒等一连串的结果,导致另一种选择性旅游的兴起,也就是生态旅游,而这样的旅游是一种不同于大众旅游的个体观光,是一种地区性发展,并以地方资源、经济、特色、生活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特色是当地提供资源、服务,而观光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则归当地居民所享有,经由供需合作的关系,使当地资源得以受到保存,并维持观光游憩活动,同时亦能借此获得当地的保护经费,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虽然生态旅游的定义各家不同,但经过本研究的整理归纳后,发现到大家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其实都大同小异,而本论文也将生态旅游的定义归纳整理为认知上及情意上两个层面:在认知方面,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所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目标在使自然生态及文化传统的观光资源得以永续经营。在情意方面,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及关怀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总之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是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游憩的生态资源,且标释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所发展出的旅游模式(Kurt Kutay, 1989),并强调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
二、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原则
〈一〉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由生态旅游的定义得知其主要在解决及调和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及地区发展三者间的问题,期望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则下使游客能够享受多采多姿的游憩体验,并同时尊重地方文化及照顾当地居民,使我们的观光旅游能够永续发展。然而这三个问题彼此间互相影响且息息相关,也可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绝对不是偏重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就可以解决。然而若解决不当也将带来许多隐忧以及不堪设想的结果,由此可见发展生态旅游并非一个口号,而是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和付诸实行。我们都知道地球只有一个,相对的地球上的所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如此,如果遭到破坏或管理不当也将造成不可复原的后果,然而到最后受害的依然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自然资源,毕竟它们非人类能力可以重造的,而我们却又不能没有它们。而唯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受到保护,人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则更别谈观光旅游。因而趁现阶段还来得及的情况下,推行生态旅游的观念,让旅游和环境保护得以同时进行,这样一举两得且利人利己的观念当然格外显得特别重要。而人们也应当想办法透过各种管道和方式来推展生态旅游观念,及早让全球的人们都能共同来维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这些管道和方式是可多元且多方并进,并非只靠某些人或机关来推展,而从人家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需求性。
根据田家驹(2002)曾以福山植物园为例,调查生态旅游地区游客环境识觉与行为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出生态旅游地区游客教育程度较高,多数均有生态旅游相关经验,游伴性质以朋友、同学、同事居多;在旅游动机上以欣赏大自然美景、慕名而来者为主,且多数希望具有专业解说的旅游方式,以及在旅程中学习大自然,足见人们对于经过规划的生态旅游是较能满足游客需求的。
而根据陈炳辉(2002)以大雪山森林游乐区为例,调查游客环境态度对生态旅游之影响,显示出环境教育确实可以启发游客的旅游态度与旅 *** 为,且可以使人和大自然更加亲近,也可以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和体会大自然的价值。而研究也显示受过生态教育及参加过生态社团的民众,都愿意配合园区的许多规范和限制,可见生态旅游教育是推展生态旅游观念很重要且必然的途径之一。
然而,诸如以上的研究例子越来越多,且都显示出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及大部分游客只要经过适当的安排,大都非常乐意接受生态旅游的观念,并且都能加以付诸实行,但在实行前有些关于生态旅游的原则也是我们必须仔细去思量的。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由上可知生态旅游的重要性是我们无法忽视,而且是日后观光旅游发展的趋势,因此除了清楚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外,对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以达成保育自然生态且确保地方福祉为目标,并遵守下列几项原则(生态旅游白皮书,2002):
1.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规划整套区域性的观光及游客管理计划。
2.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调查分析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评估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拟定长期管理与监测计划,将可能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
3.以小规模发展为原则,以减低游憩活动可能造成的冲击。除了限制游客人数外,发展生态旅游应以辅助地方原有产业为原则,以避免当地对观光产业的过度依赖。
4.在生态旅游的规划、执行、管理、监测与评估等四阶段,应尽量邀请当地社区一同参与。而在每个阶段进行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与当地居民的充分沟通雨共识,在发展当地观光特色前应先征求居民同意,以避免触犯地方禁忌。
5.提供适当的社区回馈机制,提供居民充分诱因,协助他们了解保育地方资源与获取经济利益之正向关联,将有助于地方自发性的保育自然及文化资源。
6.强调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并与当地社区合作,以确保观光发展的方向符合地方需求同时利于当地自然保育。
7.确保一定比例的观光收益用于保育及经营管理当地自然生态。
8.发展生态旅游应为当地社区及自然生态带来长期的环境、社会及经济利益。
9.发展生态旅游应促进游客、当地居民、 *** 相关单位、非官方组织、旅游业者以及专家学者间的良性互动。
10.制定周详规范以约束游客活动以及各项开发行为。
11.提供游客、旅游业者及当地民众适当的教育解说资料,除了介绍当地生态、文化特色外,更可借此提升大众的环境保护及文化保存意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