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 我来答
爱学习的小雅2333
2023-03-06 · TA获得超过2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6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3.9万
展开全部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些误区包括: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注重创新,忽视传统;注重教法,忽视学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教师本身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误区
  
  一、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倾向。为了应考,把一篇篇课文变成许多考题去教,把课文肢解得细细碎碎、七零八落。一篇篇精彩的美文变得“冷面无情”、“面目全非”,本应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变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学生得到的是所谓一个个知识点:主题、技巧、语法、修辞、逻辑,如此等等。漠视课文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蕴,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一味地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陈旧的教育观念、过时的教学方法仍然主宰着我们时下的语文课堂。
  其实,语文教学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为我们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媒介,因为优秀的作品总是以情感人的。《将进酒》中李白追求个性自由的激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侠肝义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中杜甫和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仁者之德,《背影》中朱自清先生与父亲的父子深情,《老人与海》中圣提亚哥的硬汉精神……每一篇不朽之作无不折射出强烈的伦理道德之光,闪烁着耀人眼目的人格魅力。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陶冶功能,要通过体会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之心灵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二、注重创新,忽视传统
  近几年来,创新教育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创新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依赖于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大谈特谈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时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着实存在着注重创新、轻视传统的倾向。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少见了,试卷上工整清秀的书写少见了,能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的学生少见了,能自觉阅读报章杂志并做读书摘记的学生少见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例如,诵读教学法是我国最具传统特色的教学法,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学堂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培育出了成千上万的文章大家、诗人才子。诵读教学法,是受汉语语言特点决定的。汉语富有音乐节奏美,平仄声韵整齐有序,易于诵读,琅琅上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读”这一环节,示范性地朗读,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诵读,读出意境,进入角色。在此基础上,教师披文入情,诱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并受其熏陶感染,借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法不应摈弃,而应继承,语文课堂上就应书声琅琅。
  当然,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决不是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重于知识的传授。
  三、注重教法,忽视学法
  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时下的语文教坛可谓名家辈出、异彩纷呈。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很好,同时也善于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课堂教学激情四溢,旁征博引,能深深吸引和打动学生,这样的老师常常能得到同行和学生很高的评价。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溢美之辞:某某老师讲课太精彩了!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好课吗?恰恰相反,这正是时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走进我们的课堂,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听讲―背诵―练习―再现的学习方式还屡见不鲜,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索,如此这般的教学过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语文主要不是教会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通过语言实践学会的。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这一点,很明显是有针对性的。课堂不是教师个人才艺展示的舞台,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的心态和策略,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着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应当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教师本身的作用
  无庸置疑,多媒体的介入,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来传道授业的传统,已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这应当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话得说回来,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课堂运用多媒体要适时、适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时下,我们有部分老师把运用多媒体教学看成是一种时尚,一味地去赶时髦,以致于出现了教学中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课堂教学从头到尾按电脑程序进行,板书不见了,教师的“点拨”少见了,师生的交流没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不见了。课堂上教师俨然成了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关注的只是鼠标、键盘和屏幕,漠视了学生的存在和教师本身的职责,似乎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都可以从多媒体上去获取。学生一味地被动地吸收,满堂灌这种陈旧的教法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除了获得一些视听感受,其他又能得到什么呢?
  语文课应当以语文阅读为主体,通过阅读和品味、想象和再创造完成对作品的理解。如果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再者,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课堂中的教学机智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映灵活变通。有的老师利用别人现成的课件,不切实际地照搬。本应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得千篇一律:同一篇课文重点中学的教师这样教,普通中学的教师也是这样教,这恐怕与个性化、人文化的教学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吧。
  总之,语文教学介入多媒体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教师合理的运用。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运用不当甚至滥用、乱用,则会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汉开
2024-12-11 广告
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由原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博士创办,是广东省第一所用“数理”命名的优质、高增值、高进步率的高中,立志建设成民办高中里的“深中”。这里是学术与创新共融的教育殿堂,我们拥有前沿的数理教育理念,卓越的教育管理团队,师资汇聚了众多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