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

 我来答
脑袋控控
2023-03-02 · TA获得超过4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2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如下:

1、直音法

直音法用读音相同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的读音。它在中国历史上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盛行于汉代。《尔雅》中有:“肇”注“兆”。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者注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汉字更难、更生僻,都会为学习带来很大不便。

2、读若法

读若法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给被注字注音。比如,《说文解字》:“唉,应也。从口矣声,读若埃。”有时“读若”也写成“读如”“读为”“读曰”“声同”“声近”等。

用“读若”的方法注音简便易懂,但缺点是不够精准,有时读音只是大致相似,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用来做注的字读音发生变化,后人很难根据注音把握该字的准确读法。

3、譬况法

譬况法是用相近的事物来对比说明,它的重点不在于字的本身读音,而是告诉我们发音的方法和重点,一般分为以口势譬况、以舌位譬况、以送气急缓和声调长短譬况等。这种源于早期先秦的注字方法现在被认为是汉字注音之始。

4、反切法

反切法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