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是几点
三更指的就是子时,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子时是指当天23时至第二天1时,也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按道家学说。由于古代每个夜晚分为五更天,一更便是戌时,亥时为二更,子时就是三更,直到寅时五更结束。子时对应的是晚间11点到凌晨1点,属于一夜中的一半,所以古人便将子时称为“半夜三更”。
古代时辰和现在时间的对照:
1、一更夜从黄昏始(19~21点)
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2、二更定昏人不静(21~23点)
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3、三更暗夜深(23点~次日凌晨1点)
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
4、四更入睡沉(凌晨1~3点)
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5、五更鸡打鸣(凌晨3~5点)
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