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是谁?
近年来,对我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研究人员一位接着一位离世,是我国的一笔笔重要财富流失。就在2021年4月8号下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出消息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这一任院长赵勇教授因病逝世,救治无效,享年45岁。赵勇院长刚刚在去年获得国家级荣誉(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转眼不过区区一年,就与世长辞,令人惋惜。
据称,赵勇院长在今年的四月初还正常在岗。4月1日上午的生命科学院会议,赵勇也如常出席,并在会上传达了学校工作会议精神。但世事无常,就在4月8号下午突然因病传来噩耗,国家又损失了一位杰出青年,中山大学也损失了一位认真负责的院长。
赵勇院长当初在美国时,对细胞的衰老机制的研究和对癌细胞的生成过程以及如何对肿瘤进行治疗就有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多家顶级学刊上都有发表过自己的成果,如Cell、Molecular Cell等
在回国后,赵勇院长很快成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靶向特异性抗癌新药和疫苗研发”核心成员,这和他在国外的研究内容对口,且他自己在国外就已经积累较多经验,随后在中山大学带领课题组也持续取得突破。他在癌症治疗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可能长期高负荷工作,导致他身体出现问题。根据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对国内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时长调查展示,科技工作者每天工作的平均时间为八个多小时,这与普通工作者平均工作时长差不多,但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这样的工作者是在拿自己的身体拼科研成果,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此外,学历高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会更长,严重缺乏睡眠。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更甚者,博士学历的科技从业人员每日平均工作时间达到九个多小时,是科技从业人员中工作时间最长的。
同时,特别是拥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研人员每周运动时间尤其少,大多数人员不足五个小时,对比其他学历的从业者,运动时间显著减少。
同行之间相互竞争赶超,薪酬制度与经费管理让科技工作者疲惫不堪,每天疲于奔命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温饱,在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上与国外的自由不能相比,因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必须与其科研成果挂钩,所以,高学历的科技从业者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空余时间,保证自己身体健康的时间来出成果。
无论多么要紧的事情,身体健康都应该排在第一位,希望社会、国家、机构能够多多关注科研人员们的压力来源,采取更合理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从业人员们的后顾之忧,使得高学历科研工作人员有足够的保障,使得他们健健康康地为祖国发光发热。科研人员平时也要注意多多锻炼,遵循健康的生活规律,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有柴烧。
大家对于我国目前各大高校对于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等有什么看法呢,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或者身边是否有科研工作者,他们是怎样排解这些的压力呢?写在下方评论去,一起讨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