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斯塔I级导弹巡洋舰
克列斯塔I级导弹巡洋舰。
克列斯塔Ⅰ级导弹巡洋舰是苏联继肯塔级导弹巡洋舰后研制的第二代导弹巡洋舰。
简介。
该级舰采用长首楼线型,首楼很长,一直延伸到了舰尾直升机机库处,舰身细长,首部呈深V型,尾部呈圆形,首甲板末端明显上翘且有外飘,显示设计者在防止甲板上浪、保护武器装备和提高适航性方面所粗羡做的努力,从舰体舯部到直升机甲板两侧有明显的折角线。
上层建筑几乎全部布置在首楼,整体上低矮的上层建筑被一高耸的钝顶金字塔式主桅和双通道向舰舷两侧排烟的烟囱分隔成前后两个部分,舰桥前的02甲板占据舰首大部分面积,且两边接舷,形成的平台专门用于安放舰空导弹系统。全舰标准排水量5340吨,满载排水量7130吨,比“肯达”级加大了近2000吨。
舰长155.6米,舰宽16.8米,吃水6.2米。动力系统由四台KVN-98/64型蒸汽轮机加两台TV-12型汽轮机组成,总功率90000马力(66150千瓦),另外还有四台总功率2000千瓦的ASDG-500/1型柴油发电机和两台总功率1500千瓦的TD-750型涡轮发电机,最高航速33节,经济航速14节,续航力2400海里/32节和5000海里/14节,海上自持力15天,人员编制312人(军官30人)。
武器。
舰首靠前布置两座RBU-6000型“龙卷风-2”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共配备RGB-60火箭深弹192枚;“龙卷风-2”的后面是02甲板,甲板前部安装一套使用改进型ZIF-102发射装置的“波浪”舰空导弹系统,舰上共装备两套这种导弹系统,另一套位于首楼尾部的上层建筑末端,紧挨直升机机库,总备弹量为64枚。
“波浪”导弹的后方两侧安装两部首次上舰的PK-2型双联装140毫米箔条诱饵发射装置,该系统备弹100枚,能同时干扰5~7枚来袭导弹。舰桥的两侧是两组使用KT-72型双联装发射筒的“萼片”导弹,I级上为4枚,且舰上无弹库雹桥。
烟囱后部两舷,布置两座PTA-53-1134型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管内可装10枚“浣熊-2”反潜鱼雷或反舰鱼雷。紧跟鱼雷发射管的是两门位于低矮甲板室上的AK-725型双联装57毫米全自动舰炮。AK-725全炮重12吨,身管长为80倍口径,单管射速每分钟120发,射程12千米,射高5000米,初速度每秒1000米,最大俯仰角85°,弹丸重2.7千克。
在首楼尾部的直升机机库两侧安装两套RBU-1000“龙卷风-3”六联装火箭深弹发射架,两套系统共备48枚RGB-10火箭深弹。“龙卷风-3”具有自动装填功能,口径为300毫米,长度1.8米,射程1000米。
舰载机。
Ⅰ级在舰尾设计了一个机库,机库内可停放一架卡-25直升机。直升机的上舰使该级舰成为苏联海军首级可独立作战、无需岸基飞机援助的舰只。
电子系统。
舰桥顶部有一部制导“波浪”导弹的“果皮群”雷达,另一部安放在两门AK-725之间的平台上;主桅顶有一部“头网C”。
烟囱顶有一部MR-500“三角帆”,这是一种工作在D/E频段的大型远程对空搜索雷达,最初于1959年服役,采用椭圆形状抛物面反射体结构,由架在桁梁上的悬挂式喇叭馈源照射,天线背后有两块平衡翼片,它对中空飞机的作用距离为185千米,对高空飞机的作用距离为370千米。
“头网C”下面的小型前支平台上有一部MR-212/201“伏尔加河”导航雷达,这种雷达除导航外还用岩肆拍于监视近海情况,外形是钝角形椭圆抛物面反射体,作用距离46.5千米,从1985年开始取代“顿河”系列雷达;“伏尔加河”再下是制导“萼片”的巨大“双杓”。
主桅侧面各四个大型的圆形外凸式球形装置是MR-403“边球”主动雷达干扰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干扰敌方的机载搜索雷达,保护载舰不受敌方飞机的攻击;四个“边球”中间的主桅侧面平台上各布置有一部“柱网”雷达。
主桅中部前置平台上上大下小的两个底部相挨的长筒形物什是MRP-15-16“湾”电子干扰装置,“双杓”雷达平台后部的主桅两侧是MRP-11-12电子干扰装置;主桅顶部“头网C”雷达后面高细的小桅上,从上到下分别是“高杆”敌我识别器、“郁金香”、“石墨”、R-613通信天线等。
最后,在烟囱中后部平台上有两部控制AK-725火炮的MR-103“皮手笼”火控雷达。部分加装了AK-630近防炮的舰还在SS-N-3B导弹的上部平台上增加了两部“低音帐篷”雷达。
“克列斯塔”Ⅰ级使用MG-312“大力神”声呐和MG-311“维切格达河”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