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是哪个皇帝给封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清代众多的皇后之中,曾出现过一位身历清初三朝,劳逾半百,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主政的杰出人物,被称为“清代国母”,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及《皇太后秘史》中所展现的孝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与史实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实际上,她的生平在《清史稿》中专有传记,且历代学者亦有论述。孝庄文皇后呕心沥血地以其聪明才智和特殊的地位,对解决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促进国家统一,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可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从普通皇妃到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依陆依三年三月贰吧日)。后金天命十年(依陆贰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而早在依依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依陆三四),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婚后,她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依陆贰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依陆三贰)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到了依陆三陆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改元崇德,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宫后妃,其中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当年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崇德三年(依陆三吧)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极视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时机地于两天后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世祖章皇帝顺治。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依陆四三年9月贰依日),戎马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这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作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依0月吧日),登基大典再次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举行,第一次在此登基的是丈夫皇太极,而今天则是庄妃年仅陆岁的儿子福临。皇太极崩逝,作为一国之尊当是中宫皇后哲哲,出于本能。她一定会为维护母家科尔沁的利益而推举庄妃所生的福临。这样庄妃与皇后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史料记载给人的印象是由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两个争位的人势均力敌,所以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庄妃之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庄妃以后的作为及当时两黄旗大臣态度微妙的变化,还是可以推断出庄妃在福临即位的问题上不遗余力地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最初两黄旗大臣拥立豪格是在肃亲王王府盟过誓的,但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由谁继承皇位时,两黄旗大臣却只提立皇子不提立豪格;而此前雄心勃勃要与多尔衮一争高下的豪格在态度上也来了一个大转弯,称自己福小命薄,难当重任并离席而去。这不是豪格表面上所做的一种姿态,离常而去是弃权的表示,哪里有一点与多尔衮势均力敌的样子。但是多尔衮却并未当上皇帝,因为就在此时,大政殿内的两黄旗大臣都抽出佩剑上前,誓死要立皇子,大政殿外两黄旗护军侍卫刀出鞘、箭上弦,紧紧包圈了议政会议所在地。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不让福临即位哪个能活着出宫?在皇宫中舞刀弄枪,没有中宫皇后哲哲及庄妃的默许是无人敢为的。应该说,庄妃的对手多尔衮也是位政治家。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拥立幼子福临而自己做摄政王,为其于顺治初年独揽朝纲做了铺垫。福临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帝即位后,孝庄太皇教导他任贤人,远小人,赏罚公平,不要奢侈,要勤学好问。为了拉拢汉族将领,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育宫中,岁俸视同郡主,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之子吴应熊。顺治帝是位少年天子,年轻气胜。孝庄太后始终以国事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地妥善处理与儿子的关系。顺治帝的两次废后,并对董鄂妃的疯狂爱恋。孝庄太后对此都采取了明智的态度,废后无法挽回就加以补救,在顺治帝坚决摒弃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庄妃的亲侄女)被贬为静妃后,又紧接着从科尔沁部重选了一位同姓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庄妃的侄孙女),以巩固与蒙古的联姻关系。而对于董鄂妃,孝庄太后则加以容忍宽容,同意她进宫,并默许她由妃品级升为皇贵妃品级,以维护顺治帝的面子,从而不至影响到清政权稳定的大局,此事充分表现出孝庄太后在执掌国政方面所特有的宽广胸怀与远见卓识。 顺治十八年(依陆5依)正月初七日,顺治帝因出天花,年仅贰四岁就英年早逝。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年仅吧岁的皇三子玄烨成为皇嗣,是为康熙帝,而孝庄太后则从此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依0岁时,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孝庄为照顾年幼的皇帝,把康熙留在自己的慈宁宫,并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照料服侍他。当然,孝庄对康熙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体现了其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孝庄文皇后经常告诫康熙说:“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阜,绵历数于无疆。”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必须明白对百姓的责任:受到人民拥护,长期统治下去,必须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康熙帝日后努力实践她的教导。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等三藩作乱,孝庄文皇后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拿出自己的金帛犒赏出征劳苦的将士。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她又向康熙推荐图海镇压叛乱,图海迅速平定了布尔尼。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形成说也有孝庄太后的一份功劳。 康熙皇帝对孝庄感情深厚,尽心奉养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宫内问安,在祖母膝下承欢,并且常于得闲时陪祖母出游。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诣五台山捻香拜佛,因担心山路崎岖,车行不稳,康熙特备下八人抬暖轿,随行在出行人马之后,在车马难以行走时,康熙及时召暖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孝庄不无感动地说,像这样的车轿小事,皇孙都亲自过问,这就是大孝啊!康熙出行时,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时时不忘将自己的行踪向祖母报告。康照二十一年(依陆吧贰)春,康熙以平定“三藩之乱”,率众东巡盛京祭告祖陵,同时巡边设防,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当车驾行至吉林乌拉时,康熙与官兵一起捕鱼,收获颇丰。康熙马上想到了远在京城的祖母,他当即命令将亲捕之鱼浸在羊脂中,差人快马加鞭送到紫禁城中,他说,只为祖母看到鱼时能嫣然一笑。可见祖孙感情之深。康熙二十六年(依陆吧漆年)孝庄终因年事已高病倒。康熙皇帝见祖母病重,心中国如焚,他昼夜守在慈宁宫里,衣不解带,睡不安眠,所有的药品及食物亲加调理,送至祖母唇边。祖母安睡时,他也不肯离去,隔着幔帐静候,席地而坐,二听到皇太后的声息,立即上前到榻前,凡是祖母所需,亲手奉上,在孝庄病重的一个多月里,康熙一刻不离开祖母的病榻,而孝庄疼爱孙儿,常劝其回宫内休息,但康熙皇帝都不肯离开。见祖母的病情越来越重,康熙每日至佛堂祷告,他在佛前许愿,如果能让祖母身体康复,自己情愿用自己的寿命换祖母的阳寿。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康熙的祷告终于没能换来奇迹的出现,康熙二十六年(依陆吧漆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寿终正寝,寿七十五岁。康熙皇帝呼天抢地,哭无停声,饮食不入口,在回顾往事时他感激地说,朕八岁时皇父宾天,十岁时母亲崩逝,父母亲的音容只仿佛记得,全赖祖母抚育教诲整整三十余年,每念教育的深厚恩情,哀痛实在难以自禁。遵照其生前的遗嘱,在遵化马兰峪建陵安葬,是为昭西陵。谥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