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茶馆》中王利发形象的典型意义

 我来答
张廖汝827
2023-07-02 · TA获得超过1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11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18.3万
展开全部
王利发是《茶馆》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心人物,他的形象具有典型的含义。以下是对王利发形象的理解:
1. 王利发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小商人,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他的经商原则和处世哲学是谨小慎微、八面讨好、圆滑变通。他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善于应对各种情况,包括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公寓的房客能耐心倾听,虽然不一定理解,但会逢迎讨好的说话。
2. 王利发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顺应时势变迁,精明、干练,致力于改良茶馆,以迎合茶客的心理。然而,尽管他善于经营,但最终还是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终导致茶馆破产。
3.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他的个人奋斗和改良维新的道路在当时是走不通的。
4. 王利发的自杀寓意着旧中国的衰败与灭亡。
综上所述,王利发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旧中国社会中那些渴望通过改良和努力奋斗来改变生活命运的人们。虽然他们精明能干,谨小慎微,但最终仍然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这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
陕西宝石
2016-1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万
展开全部
他遵祖训,莫谈国事,但恰逢乱世,看透世间炎凉,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的洪流不可怕,可怕的是道德败坏,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奴性不改,与世道同流合污时丧失的一身骨气。王利发子孙出逃好似给了希望,但人生的经历又让他看不到希望。结尾的祭奠更多是表达了人生的一种无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小芝麻大大梦
高粉答主

2016-12-2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928万
展开全部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馆》中,“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贯穿全剧,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所以按着老辈儿留下来的老办法,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
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
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
在解放前夕,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
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
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王利发的这点儿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在那个世道下面的贫苦市民,就更没指望了。
王利发走到人生最后一站喊出来的几句话,也正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的困惑和愤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