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帮帮忙,着急啊....谢谢! 25

关于折杖之法五季衰乱,禁罔烦密。宋兴,削除苛峻,累朝有所更定。法吏浸用儒臣,务存仁恕,凡用法不悖而宜于时者著之。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 关于折杖之法
五季衰乱,禁罔烦密。宋兴,削除苛峻,累朝有所更定。法吏浸用儒臣,务存仁恕,凡用法不悖而宜于时者著之。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杖七下。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徒、流、笞通用常行杖,徒罪决而不役。
节选自《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二•刑法一》
谁能帮我把它的作者与简介,翻译的译文 ,与法制史的相关点写出来,我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比较郁闷.....
大家帮帮忙,谢谢,我所有的分了!着急用~
底下那位兄弟给的网站里我找不到啊,再求助.....
展开
 我来答
无不知无知
2007-01-16 · TA获得超过4.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0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778万
展开全部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内容简介】:
宋史修于元末,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后来,袁桷又奏请购求辽、金、宋遗书,虞集也曾奉命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由于元王朝内部对修撰宋史的体例主张不同,一派要「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一派要「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双方「持论不决」〔一〕,长期未能成书。元顺帝于公元一三四三年(至正三年),又诏修辽、金、宋三史〔二〕,决定宋、辽、金各为一史。宋史在纪、传、表、志本已完僃的基础上〔三〕,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于一三四五年(至正五年)成书。
在二十四史中,宋史以卷帙浩繁著称。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一倍,志的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兵志〔一〕〔三〕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三。〔二〕元史卷四一顺帝本纪。
十二卷,是新唐书兵志的十二倍。礼志二十八卷,竟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例如,从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创造的超越往代的巨大物质财富和他们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宋史具有以往封建史书所没有的特点,这就是它始终遵循的基本思想是程朱理学。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宋史「大旨以表章道学为宗,余事皆不甚措意」〔一〕。清代史学家钱大昕也说:「宋史最推崇道学,而尤以朱元晦(熹)为宗。」〔二〕这是符合实际的。在宋史修撰中起主要作用的那些人物,都是道学的信奉者。例如,对于宋史修撰「多所协赞」的铁木儿塔识,就对「伊洛诸儒之书,深所研究」〔三〕。张起岩对「宋儒道学源委,尤多究心」〔一〕。特别是在宋史的修撰中「尤任劳动」〔二〕的欧阳玄,更是一个对「伊洛诸儒源委,尤为淹贯」〔三〕的道学家。宋史的修撰原则是,遵循「先儒性命之说」,「先理致而后文辞,崇道德而黜功利。书法以之而矜式,彝伦赖是以匡扶」〔四〕。在这个原则下,欧阳玄为宋史定下的体例和他所撰写的论、赞、序以及进宋史表〔五〕,都集中地贯彻了道学的思想。
宋史在史料剪裁、史实考订、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许多缺点,使它在二十四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六〕宋人国史记载北宋特别详细,南宋中叶以后「罕所记载」,宋史依样画葫芦,显得前详后略,头重脚轻。在宋史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牴牾等等。
宋史的版本,主要有下列几种:公元一三四六年(元至正六年)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公元一四八○年(明成化十六年)的成化本(朱英在广州按元刻本的抄本刻印,后来的版本大都以此为底本):明嘉靖南京国子监本(南监本):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北监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殿本);清光绪元年浙江书局本(局本);一九三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一九五八年缩印本个别卷帙有抽换)。由于百衲本是用至正本和明成化本配补影印而成,又同殿本作了对校,修补和改正了某些错字,是一个较好的版本。因此,这次校点宋史,是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同时吸收了叶渭清元椠宋史校记和张元济宋史校勘记稿本的成果,参校了殿本和局本。凡是点不断、读不通而又无法从版本上校正的地方,适当地作了本校和他校工作,在卷末校勘记中说明。

译文:五代时期战乱,刑法繁多。宋朝兴起,废除了一些酷刑,经过几代皇帝刑法有所修改更正。法官逐渐任用儒家文官,主要体现仁恕的思想,凡是某种不违背当时政策而且比较合适的刑罚就确定了。宋太祖受禅即位,开始制定了折杖法。流放的刑罚有四种:外加作苦役的流放,脊杖(打在犯人背上)二十,做劳役三年;流放三千里,脊杖二十,流放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流放二千里,脊杖十七,并做苦役一年。犯人服劳役的刑罚有五种(相当于如今的劳教徒刑):服劳役三年,脊杖二十;服劳役二年半,脊杖十八;服劳役二年,脊杖十七;服劳役一年半,脊杖十五;服劳役一年,脊杖十三。杖刑(臀杖是外加在脊杖上的刑罚)有五种:杖打一百,臀杖(打在犯人屁股上)二十;杖打九十,臀杖十八;杖打八十,臀杖十七;杖打七十,臀杖十五;杖打六十,臀杖十三。笞刑(鞭打犯人)有五种:鞭打五十,臀杖十下;鞭打四十、三十,臀杖八下;鞭打二十、十,臀杖七下。一般所用的官杖都采用周显德(后周太祖郭威年号)五年制定的标准,长三尺五寸,大的一头宽不过二寸,棍子的厚度以及小的一头的直径不得超过九分。徒刑、流刑、笞刑通用这种官杖,犯人犯死罪被处决就不用服劳役。
林进锋JAY
2007-01-11 · TA获得超过7.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70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4133万
展开全部
http://www.1wen.net/

上面有许多!

折杖法。宋太祖创立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但因存在不足,即“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肢体,为终身之辱;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所以,在徽宗时又对徒以下罪的折杖刑数重作调整,减少对轻刑犯的危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