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东德和西德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自1945年之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国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了对公民出境的管制,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余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辗转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
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东德的领土过夜。更宽松的边境管理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在莱比锡等城市持续爆发群众集会和游行,要求东德当局发扬民主,实行改革,改善供应和服务,开放出国旅行、放宽对新闻媒介的限制。
扩展资料:
影响: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确实很悲痛也很欢乐,值得庆祝。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
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著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德统一
一、根本原因――两德经济实力的差距
(一)国内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因
1.资源环境的差异。两德资源分布存在很大差异。东德位于欧洲大陆中心位置,国土面积仅为西德的1/3,自然资源贫乏,“全境出铁量仅占1.3%,煤占2%,钢占7%”。而“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铸造产品出自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形势的影响和相对缺乏工业原料,东德强烈依赖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联系一旦被切断,其生产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而事实是上东德不仅拒绝了欧洲复兴计划的援助,而且也未能参加整个欧洲经济整顿和传统贸易关系的重建工作。1961年“柏林墙”的建议虽有效的阻止了劳动力的外流,却也阻隔了与西方的联系。这对东德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长远的影响。相比之下二战时期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集中在西部。1936年德国西部地区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其中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备生产占61%,东部寥寥无几。战后的西德又承袭了战前德国的绝大部分工业设施,因而西德拥有的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经济重建与东德相比处于高水平起点。
2.人力资源的差异。战后西德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成为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而东德,从建国之初就不断有公民往西边逃跑,这与不习惯,不认同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生活方式有关,加上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剥夺一部分人的财产,促使一些有产者的西逃,人们不满足于东德的现状,而向往西德的消费文化水平。因此,到1961年柏林墙修建之前,从东德跑到西德的总人数达260万人之多,大量人口的涌入,使西德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并改善了劳动力分布不均的状况,提高了竞争力,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的难民涌入,参与了西德的重建。
(二)战胜国对德国经济政策是影响德国经济的外部原因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为彻底摧毁德国战争潜力,对德国施行“非工业化政策”,通过拆迁德国工业设备作为盟国的战争赔偿,将德国经济改造成农业经济。但很快的意识到“遏制德国的工业将非常有害于欧洲复兴计划”。而东德在盟国制定索取赔偿计划之前,苏联就开始拆迁了120家工厂,“至1948年初为止,总计拆除了1900家工厂,其中1700家为完整的工厂。由于拆迁和战争的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使生产能力下降了40%”。而且苏战区经济损失惨重,此外苏联还要求无偿使用德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战俘。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置态度,使东德的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德,且苏联的政策严重影响了东德重建。二战后美苏冷战白热化,局部战争的爆发为西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据统计,西德1951年第四季度工业生产水平比1949年同期增长了1/3,就业人数从1360万1420万,1951年下半年外贸第一次出现顺差,半年出口额几乎可以平衡全年进口额。这就使西德迅速积累大量资本,扩大了市场占有额,为自身经济的腾飞做好了准备。而东德经济却在苏联的高压下缓慢发展。
二、直接原因――两级失衡的国际政治局势
二战后,美苏两分天下,互有攻守。在这种情况下,北约非但不能容忍统一后的德国成为苏联的盟友,也不愿其成为阻止自身东进的政治缓冲地带。因此,美国与北约默许、鼓励并直接帮助实施西德的统一计划,甚至幻想两德统一之际迅速消灭全球范围内的“赤色”共产主义力量。与此同时,自身内外交困的苏联也逐渐放弃了对东欧国际事务的有效干预,使东德在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压力时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二十世纪末,世界格局的演变打破了两个超级大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尽管联邦德国还留驻北约,但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双方完全依附关系逐渐改变,逐步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民主德国方面也懂得独立的走本国特色道路,全社会各方面也有别于苏联高度集中地政治经济体制。世界格局多极化为两德独立解决本国事务提供了机遇。冷战末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德国的统一在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时出现。也可以说,两德统一是时代格局变化的“孕育儿”。
以“缓冲”“对话”为基准特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为两德统一创造了“对话气氛”,为美、苏、英、法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尽量取得一致意见而创造了条件。两德各为其主,西德追随美国,拒不承认东德的“哈尔斯坦主义”政策,企图孤立民主德国,而东德则筑“柏林墙”予以反击。这使两国之间丧失对话的机会,随着国际政治气候的逐渐变暖,两国间的交往开始松动和频繁起来。西德转行“新东方政策”力图与东德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东德也加紧与西德的经济往来活动。应该说两德对话和交往的不断加深与世界政治气候变暖有很大关系,同样美苏之间即使冷战相互对攻,也可能对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德国问题坐下来对话,这都会促进德国统一。正是有了这些态度上的变化,才有了波恩,莫斯科关于德国统一的“2+4”会议的顺路召开。美、苏、英、法在缓冲与对话的作用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客观上为两德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