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末怀李白》的格律

1、在《天末怀李白》中: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从整首诗的角度看,这样标是没错的,但是我有个疑问:憎,为去声,属仄声;达,为阳平,属平声,不是... 1、在《天末怀李白》中: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从整首诗的角度看,这样标是没错的,但是我有个疑问:憎,为去声,属仄声;达,为阳平,属平声,不是该标成:“平平仄仄平“吗?

2、在考试中,如果我忽略诗的实际情况,而只是根据它属于哪一式(例如:平起平收式,或仄起仄收式)的标准格律,标它的诗律,老师会不会判我错误?
展开
 我来答
简兮简兮bc7a
2005-12-08 · TA获得超过4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7万
展开全部
哈哈,楼主搞错了,古时候发音和现在不一样

“达”,在古代是入声不是阳平。

判断古代诗歌里字的平仄,应该参照韵书。
如《平水韵》,当然,现在有些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
创作者CLHmYdV2KU
2019-04-07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1015万
展开全部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依夏丽2998
2005-12-08 · 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现代汉语音韵与古代音韵有所不同,在《天末怀李白》中:

憎,是平声。
达,现在为阳平,古代读仄声。同样的如“白”、“出”、“杰”、“节”、“绝”、“竹”等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中首句“凉风起天末”的第三字处应为平声字、第四字处应为仄声字,即应为“平平平仄仄”。根据诗意,在第四字处用了平声字“天”,因此杜甫采用“拗救”之法,在第三字处用了仄声字“起”。同样的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

“魑魅喜人过”的“过”应读平声(作“路过”解,今读去声),同样的如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看”。

2、在考试中,如果忽略诗的实际情况,而只是根据它属于哪一式的标准格律,标它的诗律,那么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绝大部分近体诗(格律诗)平仄是符合诗律的,如果考试的诗正好是这种,那你的答案就正确;
二是如果诗中采用了拗救之法,那么平仄就与标准格律有所不同了,那你的答案就应判错误。

参考资料: 一点浅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青蝎
2005-12-08 · TA获得超过45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说的好
楼上的古文功底一定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