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移动筹码分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计算的原理是什么?
如:在50元处现交易了一百手。卖出这一百手的筹码以前是从一百元进的还是从一元进的电脑是怎么知道的?...
如:在50元处现交易了一百手。卖出这一百手的筹码以前是从一百元进的还是从一元进的电脑是怎么知道的?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移动筹码分布是如何计算以及计算原理如下:
筹码分布就是将历史上在每个价位成交的量叠加起来,并以此来判断当前市场上所有流通股的持仓成本。
当然历史上成交中的一部分会在后面的交易日中被抛出,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将以前的成交累积到现在,而应该有一定的衰减。这个衰减的比例也就是每天的换手率。
比如说,1000万的盘子,前天均价为10元,成交量为200万,也就是20%换手率;昨天以均价11元又成交300万,也就是30%换手率;那前天的200万成交量怎么样了呢?成本分析假定,前天的200万在昨天也以11元被30%换手了,那么,前天以10元成交的成交量还剩了200*(1-30%)=140万;若今天以均价12元又成交了400万,同理可算,现在的筹码分布是:10元筹码为200*(1-30%)*(1-40%)=84万,11元的筹码为300*(1-40%)=180万,12元的筹码是400万。
筹码分布就是将历史上在每个价位成交的量叠加起来,并以此来判断当前市场上所有流通股的持仓成本。
当然历史上成交中的一部分会在后面的交易日中被抛出,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将以前的成交累积到现在,而应该有一定的衰减。这个衰减的比例也就是每天的换手率。
比如说,1000万的盘子,前天均价为10元,成交量为200万,也就是20%换手率;昨天以均价11元又成交300万,也就是30%换手率;那前天的200万成交量怎么样了呢?成本分析假定,前天的200万在昨天也以11元被30%换手了,那么,前天以10元成交的成交量还剩了200*(1-30%)=140万;若今天以均价12元又成交了400万,同理可算,现在的筹码分布是:10元筹码为200*(1-30%)*(1-40%)=84万,11元的筹码为300*(1-40%)=180万,12元的筹码是400万。
展开全部
现在正是这个季节,要不要一起0035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字样。文武百官到了这个地方,无论你是皇持家。说着这些言论还不忘的朝我瞪上一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筹码分布”的准确的学术名称应该叫“流通股票持仓成本分布”,在指南针证券分析软件中,它的英文名字叫“CYQ”。
其实,“筹码分布”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只有中国人管股票叫筹码,或许也只有中国人把投资股票叫“炒股”。而股票一加上“炒”字,就有了更多的人为操作的味道有了更多的博弈的味道。而如果把股票的仓位叫做“筹码”,那就无异于把股市当成了赌场。这多多少少是对股市的不尊敬,但我们的股市有着浓厚的博弈色彩却是事实。在股市的这场博弈中,人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资金换取别人的筹码,再用自己的筹码换取别人的资金,于是乎就赚了别人的钱。所以对任何一个炒股的人,理解和运用筹码及筹码分布是极其重要的。
或许“筹码分布”和“CYQ”的称谓,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但这个说法大家已经用了几年,成了一种习惯,想改也比较麻烦,所以就约定俗成,暂且如此称谓吧。
“筹码分布”的市场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数量。如果光凭文字来叙述“筹码分布”可能要颇费周章,为方便起见,我们建立并分析了一个微型的筹码分布模型,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
一.筹码分布及计算原理
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假设:
某公司有16股股票,这16股被3个不同的投资者持有。股东A曾在10元价位上买过3股,而后又在11元价位上买了6股;而股东B则在12元的持仓成本上买进了4股;股东C,在13元上买了1股,在14元上持有2股。把这3位股民的股票加起来,正好是16股。
我们来做一张图。
在这张图上,我们就把股票换成像麻将牌一样的筹码,在图的右边,我们先把价位标清楚,从10元一直标到14元,共5个价位,然后我们把这些筹码按照当时股东们买它的成本堆放到它相应的价位上,于是就形成了图1—1的样子:
图1-1:一个简单的筹码分布模型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只股票在11元价位上,投资者的筹码比较重一些,12元至10元次之,13元以上筹码量就不多了。此外,除了上面所说的股东A、B、C以外,曾经还有一位投资者D,在9元左右买过这只股票,后来又以11元转卖给了股东A,于是D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9元钱的历史交易怎么没有在这张筹码分布图上得到反映?”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讲清楚,大家注意到图上的筹码总共只有16股,而这只股票的流通盘也是16股,筹码分布只去表现这一天所有在册股东的建仓成本,由于D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筹码在筹码分布上就看不见了。这是筹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它反映一只股票的全体投资者在全部流通盘上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它所表明的是盘面上最真实的仓位状况。
随着交易的继续,筹码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因而筹码分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定随后发生了一个交易:股东B把他的12元价位建仓的4股股票卖掉了3股,成交价是14元,由股东D承接,于是筹码分布就成为了图1—2的那个样子:
图1—2:筹码在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
事实上,筹码分布并不关心盘面中的筹码到底是属于股东A的还是股东B的,上面的两张模拟图之所以标注股东的持股状态,仅仅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果换成真正的上市公司,那么一个公司的流通盘最少也有1000万股,其价位分布是相当广阔的。图1—3是一张真正的筹码分布图,它被放在K线图的右边,在价位上它和K线图使用同一个坐标系。当大量的筹码堆积在一起的时候,筹码分布看上去像一个侧置的群山图案。这些山峰实际上是由一条条自右向左的线堆积而成,每个价位区间拥有一条代表持仓量的横线。持仓量越大则线越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齐的山峰状态,也就形成了筹码分布的形态。
从图1—3中可以看出,2000年5月15日的深宝安A有两个不同的建仓密集区。换句话说,在筹码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密集峰:一个位于4块多钱的价位附近,另一个位于6块多钱的价位区间。
图1—3:深宝安A 2000.05.15日的筹码分布
由于证券交易所不向公众提供投资者的帐目信息,所以各类软件中的筹码分布状况均是通过历史交易计算出来的近似值。假定筹码的抛出概率与浮动盈利及持股时间有关,可以在一定数量的投资群体中进行抽样检测,以获得这个抛出概率的函数,然后再根据这个抛出概率,认定每日交易中哪些原先的老筹码被冲销,并由现在的新筹码来代替。
我们把问题说得再简单一点:根据相当多的投资者的获利了结的习惯,尤其就散户而言,在获利10%至20%之间最容易把股票卖掉;而对主力而言,很难在盈利30%以下时卖出他的大部分仓位。那么,获利15%的获利盘对当日成交的贡献就比获利25%要大一些。这是较为精确的计算筹码分布的方法,有时候出于计算量的考虑,也可以用相等的抛出概率来代替真实的抛出概率统计,这样会引发一定的误差,不过这个误差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在实际的投资分析中,某个价位的筹码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在“指南针”的CYQ推出后,几乎所有的国内软件厂家都模仿了一个筹码分布图,有一些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有一些算法误差过大,建议这些软件厂商予以修改。这类不准确的算法是把历史成交,按时间加权,时间越久占筹码分布的比重越低,这样做表面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像筹码分布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不能用的。因为各股的活跃程度差异很大,人为的确定历史筹码的挥发速度很难反映这个差异。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指南针”筹码分布的算法暂时还不能予以公开,这里也仅仅可以讲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还望广大读者朋友们见谅。
二、筹码的转换过程研究与分析股票价格的涨跌变化从表面上看仿佛只是股价的变化,但是其内在的本质却是市场中持股者手中筹码的转换变化。一轮行情的上涨与下跌均是由于市场中个股筹码在不同价位进行不断转换造成的。要对市场中个股涨跌变化的本质进入深入了解就必须要对筹码转换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筹码的转换过程”指的就是市场中持仓筹码由一个价位向另一个价位转换搬运的过程,筹码转换不仅仅描述的是筹码在价格上的变化过程而且筹码数量的转换。在市场中能够造成个股筹码不断转换主要的力量是来自市场中个股背后主家的行为。市场主力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股票筹码在不同的价格区域内的转换过程。如果将筹码转换的过程简单的比喻为“筹码搬家”,那么市场主力就是“搬运工”,它们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在筹码由低到高的搬运过程中显现利润。主力完成一轮行情的炒作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吸筹阶段、洗盘阶段、拉升阶段、派发阶段。吸筹阶段:此时股票筹码的价格处于相对低位,主力的主要任务是在该区间进行大量的收集廉价筹码。市场主力在该区域所完成建仓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其将来拉升股票高度能力的大小。收集的筹码越多,控盘度越高,市场中的筹码就越少,拉升时的抛压就越轻,最后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大。反之,收集的筹码越少,控盘度越轻,市场中的筹码就越多,拉升时的抛压就越重,最后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小。这也就造成了市场主力控盘度的大小与日后股票拉升时的累计涨幅成正比,这就造成了市场中跟庄的散户投资者为什么总是利用各种方法在挖掘具备“低位高控盘庄股”条件的个股。洗盘阶段:吸筹完毕后市场主力为了将盘面中的中线套牢或着短线跟风的浮动筹码给洗出来必须进行必要的洗盘阶段。洗盘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日后拉升过程中的获利抛压及自己显现拉升后的利润最大化。其实,主力在吸筹阶段及洗盘阶段的整个过程就属于一个筹码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以市场主力买入,散户卖出为筹码转换的主要转移方向。当主力将这两个过程完成之后在市场条件成熟之后将发动拉升行情,此后筹码转移的方向将相反。通常主力在吸筹及洗盘阶段时股票的价格总是很疲软使得投资者心态焦躁而抛出,而当主力进入拉升及派发阶段时股价往往呈现价增量涨以吸引市场投资者跟风派发的目的。拉升阶段:筹码不断滚动,但是只要是以前累积收集的低位筹码没有向高位移动,那就可以判断主力并没有出货!如果大家发现低位的筹码不断减少,而高位不断出现筹码的累积现象,那就是主力在偷偷排发出货了!这时大家就需要警惕、小心了!派发阶段:低位筹码向高位移动!
其实,“筹码分布”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只有中国人管股票叫筹码,或许也只有中国人把投资股票叫“炒股”。而股票一加上“炒”字,就有了更多的人为操作的味道有了更多的博弈的味道。而如果把股票的仓位叫做“筹码”,那就无异于把股市当成了赌场。这多多少少是对股市的不尊敬,但我们的股市有着浓厚的博弈色彩却是事实。在股市的这场博弈中,人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资金换取别人的筹码,再用自己的筹码换取别人的资金,于是乎就赚了别人的钱。所以对任何一个炒股的人,理解和运用筹码及筹码分布是极其重要的。
或许“筹码分布”和“CYQ”的称谓,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但这个说法大家已经用了几年,成了一种习惯,想改也比较麻烦,所以就约定俗成,暂且如此称谓吧。
“筹码分布”的市场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数量。如果光凭文字来叙述“筹码分布”可能要颇费周章,为方便起见,我们建立并分析了一个微型的筹码分布模型,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
一.筹码分布及计算原理
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假设:
某公司有16股股票,这16股被3个不同的投资者持有。股东A曾在10元价位上买过3股,而后又在11元价位上买了6股;而股东B则在12元的持仓成本上买进了4股;股东C,在13元上买了1股,在14元上持有2股。把这3位股民的股票加起来,正好是16股。
我们来做一张图。
在这张图上,我们就把股票换成像麻将牌一样的筹码,在图的右边,我们先把价位标清楚,从10元一直标到14元,共5个价位,然后我们把这些筹码按照当时股东们买它的成本堆放到它相应的价位上,于是就形成了图1—1的样子:
图1-1:一个简单的筹码分布模型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只股票在11元价位上,投资者的筹码比较重一些,12元至10元次之,13元以上筹码量就不多了。此外,除了上面所说的股东A、B、C以外,曾经还有一位投资者D,在9元左右买过这只股票,后来又以11元转卖给了股东A,于是D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9元钱的历史交易怎么没有在这张筹码分布图上得到反映?”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讲清楚,大家注意到图上的筹码总共只有16股,而这只股票的流通盘也是16股,筹码分布只去表现这一天所有在册股东的建仓成本,由于D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筹码在筹码分布上就看不见了。这是筹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它反映一只股票的全体投资者在全部流通盘上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它所表明的是盘面上最真实的仓位状况。
随着交易的继续,筹码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因而筹码分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定随后发生了一个交易:股东B把他的12元价位建仓的4股股票卖掉了3股,成交价是14元,由股东D承接,于是筹码分布就成为了图1—2的那个样子:
图1—2:筹码在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
事实上,筹码分布并不关心盘面中的筹码到底是属于股东A的还是股东B的,上面的两张模拟图之所以标注股东的持股状态,仅仅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果换成真正的上市公司,那么一个公司的流通盘最少也有1000万股,其价位分布是相当广阔的。图1—3是一张真正的筹码分布图,它被放在K线图的右边,在价位上它和K线图使用同一个坐标系。当大量的筹码堆积在一起的时候,筹码分布看上去像一个侧置的群山图案。这些山峰实际上是由一条条自右向左的线堆积而成,每个价位区间拥有一条代表持仓量的横线。持仓量越大则线越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齐的山峰状态,也就形成了筹码分布的形态。
从图1—3中可以看出,2000年5月15日的深宝安A有两个不同的建仓密集区。换句话说,在筹码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密集峰:一个位于4块多钱的价位附近,另一个位于6块多钱的价位区间。
图1—3:深宝安A 2000.05.15日的筹码分布
由于证券交易所不向公众提供投资者的帐目信息,所以各类软件中的筹码分布状况均是通过历史交易计算出来的近似值。假定筹码的抛出概率与浮动盈利及持股时间有关,可以在一定数量的投资群体中进行抽样检测,以获得这个抛出概率的函数,然后再根据这个抛出概率,认定每日交易中哪些原先的老筹码被冲销,并由现在的新筹码来代替。
我们把问题说得再简单一点:根据相当多的投资者的获利了结的习惯,尤其就散户而言,在获利10%至20%之间最容易把股票卖掉;而对主力而言,很难在盈利30%以下时卖出他的大部分仓位。那么,获利15%的获利盘对当日成交的贡献就比获利25%要大一些。这是较为精确的计算筹码分布的方法,有时候出于计算量的考虑,也可以用相等的抛出概率来代替真实的抛出概率统计,这样会引发一定的误差,不过这个误差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在实际的投资分析中,某个价位的筹码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在“指南针”的CYQ推出后,几乎所有的国内软件厂家都模仿了一个筹码分布图,有一些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有一些算法误差过大,建议这些软件厂商予以修改。这类不准确的算法是把历史成交,按时间加权,时间越久占筹码分布的比重越低,这样做表面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像筹码分布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不能用的。因为各股的活跃程度差异很大,人为的确定历史筹码的挥发速度很难反映这个差异。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指南针”筹码分布的算法暂时还不能予以公开,这里也仅仅可以讲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还望广大读者朋友们见谅。
二、筹码的转换过程研究与分析股票价格的涨跌变化从表面上看仿佛只是股价的变化,但是其内在的本质却是市场中持股者手中筹码的转换变化。一轮行情的上涨与下跌均是由于市场中个股筹码在不同价位进行不断转换造成的。要对市场中个股涨跌变化的本质进入深入了解就必须要对筹码转换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筹码的转换过程”指的就是市场中持仓筹码由一个价位向另一个价位转换搬运的过程,筹码转换不仅仅描述的是筹码在价格上的变化过程而且筹码数量的转换。在市场中能够造成个股筹码不断转换主要的力量是来自市场中个股背后主家的行为。市场主力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股票筹码在不同的价格区域内的转换过程。如果将筹码转换的过程简单的比喻为“筹码搬家”,那么市场主力就是“搬运工”,它们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在筹码由低到高的搬运过程中显现利润。主力完成一轮行情的炒作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吸筹阶段、洗盘阶段、拉升阶段、派发阶段。吸筹阶段:此时股票筹码的价格处于相对低位,主力的主要任务是在该区间进行大量的收集廉价筹码。市场主力在该区域所完成建仓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其将来拉升股票高度能力的大小。收集的筹码越多,控盘度越高,市场中的筹码就越少,拉升时的抛压就越轻,最后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大。反之,收集的筹码越少,控盘度越轻,市场中的筹码就越多,拉升时的抛压就越重,最后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小。这也就造成了市场主力控盘度的大小与日后股票拉升时的累计涨幅成正比,这就造成了市场中跟庄的散户投资者为什么总是利用各种方法在挖掘具备“低位高控盘庄股”条件的个股。洗盘阶段:吸筹完毕后市场主力为了将盘面中的中线套牢或着短线跟风的浮动筹码给洗出来必须进行必要的洗盘阶段。洗盘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日后拉升过程中的获利抛压及自己显现拉升后的利润最大化。其实,主力在吸筹阶段及洗盘阶段的整个过程就属于一个筹码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以市场主力买入,散户卖出为筹码转换的主要转移方向。当主力将这两个过程完成之后在市场条件成熟之后将发动拉升行情,此后筹码转移的方向将相反。通常主力在吸筹及洗盘阶段时股票的价格总是很疲软使得投资者心态焦躁而抛出,而当主力进入拉升及派发阶段时股价往往呈现价增量涨以吸引市场投资者跟风派发的目的。拉升阶段:筹码不断滚动,但是只要是以前累积收集的低位筹码没有向高位移动,那就可以判断主力并没有出货!如果大家发现低位的筹码不断减少,而高位不断出现筹码的累积现象,那就是主力在偷偷排发出货了!这时大家就需要警惕、小心了!派发阶段:低位筹码向高位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