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学生课本大幅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 1 老师如何看这件事 2 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现状】
小学课本诗词约60首
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拿到的语文新课本中,还有多少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昨天记者特地找来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一一进行了统计。
合肥市小学教材是“苏教版”的。记者发现,现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散文一般有三种呈现形式。一种就是纯粹的古诗词,作为一课的内容;另一种就是“文包诗”,在现代文中放进古诗词;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放在课后练习题中,让学生在课后学习。
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只有3个地方涉及到古诗词。这些诗歌都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其中一首就是数字诗歌《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学二年级课本也只有3首诗歌,分别是《静夜思》、《长歌行》(节选)、《登鹳雀楼》,也都是比较简单的。
三年级课本中的诗歌相对多一些,一共有6首,分别是《枫桥夜泊》、《春雨》、《山行》、《夜书所见》、《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年级课本中出现的诗歌最多,也相对难度大一些,共有8首,包括《元日》、《江雪》、《望洞庭》等,还有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这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宋词。
五年级课本中有5首诗词,包括《寻隐者不遇》、《所见》、《题秋江独钓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村居》。六年级课本中出现的诗歌也是5首,分别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大风歌》、《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的诗词一共有30首”,包河苑小学语文老师许道平说,下学期课本上的诗词基本上也是这么多,小学12个学期课本上的诗词加起来大约有60首。
【要求】
一二年级就要会50篇诗文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2012年开始启用的新课标,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明确,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到每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能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从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即使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掌握50篇(段)优秀诗文,而从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即使算上少数现代诗歌,也远远达不到50篇的标准。课本上提供的诗歌有限,学生们该从何处去学?这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必须要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补一补,否则连课标中的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了。
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目的,新课标也进行了明确,可不是为了考试。“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探索】
经典诵读多年前已开始
将诗词与教材融合起来
合肥市包河苑小学从去年开始开设了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列入到课表之中,每周一节,雷打不动。
不过由于开展的时间不长,所以现在老师们还都处于摸索阶段,不断总结好做法。已经做了29年语文教师的许道平,在这方面很有一手,“除经典诵读课之外,我把古诗词经典篇目跟教材结合起来,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
许道平现在跟班带二年级语文,她翻开课本举了个例子:在第一课识字部分,有“烟波、水乡、荷塘、渔歌、归舟、枫叶、灯火”等词语,这些富有诗意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描写江南水乡的那些诗词。许道平就在课堂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都有哪些相关诗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和延伸。学生们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就把古诗词顺手也学会了。
这个办法还真的特别有效。许道平从去年开始给一年级的学生尝试这个办法,一年过去了,现在班上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一两百首唐诗。“一般都是在上新内容前,把相应的古诗教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再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般两三天学生们就能学会一首诗。一年下来,有些聪明的孩子就能背诵200多首诗了。”
现在学生们进入了二年级,许道平又给学生们准备了宋词,她已经根据教材,将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宋词都挑出来了。“计划利用二年级这一年时间,教学生们了解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宋词,让他们从小就对古诗词有一个大致了解。”
部分学校有系统教材与课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新学期开始后,每天早晨,路小学又开始传出了经典诵读的悦耳声音。这是所有学生每天的必修课:正式上课前诵读10分钟的古文经典。除此之外,所有班级每周还有一节经典诵读课。
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这样的经典诵读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在2002年,就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这些年一直在不断摸索。“一开始也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读些古文经典,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负责人介绍说,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12个学期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校本教材都齐全了,而且还有专门的课程纲要,老师上课也有了准则。
传统文化经典固然非常好,但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些古文可不容易。为此很多学校都想了不少办法,在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学校开始组织各类朗诵比赛活动,还把经典诗词与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就在前不久的中秋节上,我们还组织了朗诵会,让学生们把跟月亮、跟中秋相关的古诗词找出来,进行朗诵比赛”,屯小负责人表示,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避免了单纯枯燥的学习,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删古诗词无关“减负”
今年上海市一年级课本中删去了所有的古诗文,按照相关的说法,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此很多人都觉得难以认同。
许道平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学经验说,在课本中穿插少量的诗歌,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非但不会加重学习负担,反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毕竟对新鲜的东西会更感兴趣一些。
倒是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背诵要求,其中很多都是现代文,而且篇幅都很长,比一首诗可长多了。“为什么要让学生背诵这些文章?如果真想减负的话,就把这些背诵文章的要求给撤销,而不是删去古诗词。”许道平分析说,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如果全部删除了,会带来很不好的导向。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哲理
大规模开展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传统古诗文,究竟有没有效果?有哪些可以看得见的作用?
“根据我们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潜移默化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屯溪路小学老师张炎总结说,一些学生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确实很难理解《三字经》、《弟子规》中那些词句的含义,所以一开始的诵读真的只是“诵读”,先让学生们把这些经典都读出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让经典先在他们心底扎根。还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含义。
我们希望通过经典古诗文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们体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其中的人生哲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觉悟,在生活和学习上改善自己的行为。
开展全市经典诵读大赛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更好地引导学校重视并推广经典古诗文,现在各个学校申报“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时,都必须提供经典诵读方面的材料,这已经成了其中的一条硬杠杠。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仅创建市级示范校需要这样的材料,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校时,都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学校要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广经典古诗文就是题中之义;哪怕不是为了申报这个称号,也应该如此。”
该负责人表示,学校需要提供的具体材料很多,比如有没有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有没有纳入课程设置;有没有经常开展诵读活动;学生们通过经典诵读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提高;这些都是检验学校推广活动的重要内容。
为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合肥市还开展了多次经典诵读方面的比赛和展演。现在从学校、县(市、区)到全市,各级都有很多这样的比赛。2006年,合肥市就举办了首届“广玉兰”杯中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目前已经开展了四届赛事。参赛的队伍分教师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多个组别;节目形式也很多样,精彩纷呈,将经典诵读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在一起。诵读表演不仅发音准确、和谐,还注重意境及音色的表现,通过诵读音调起伏和节奏长短的处理显现诗文韵味。
在诵读比赛的基础上,合肥市还组织全市的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该负责人表示,此举也是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继承、弘扬中华经典,传承千年文明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师生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各校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小学课本诗词约60首
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拿到的语文新课本中,还有多少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昨天记者特地找来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一一进行了统计。
合肥市小学教材是“苏教版”的。记者发现,现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散文一般有三种呈现形式。一种就是纯粹的古诗词,作为一课的内容;另一种就是“文包诗”,在现代文中放进古诗词;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放在课后练习题中,让学生在课后学习。
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只有3个地方涉及到古诗词。这些诗歌都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其中一首就是数字诗歌《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学二年级课本也只有3首诗歌,分别是《静夜思》、《长歌行》(节选)、《登鹳雀楼》,也都是比较简单的。
三年级课本中的诗歌相对多一些,一共有6首,分别是《枫桥夜泊》、《春雨》、《山行》、《夜书所见》、《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年级课本中出现的诗歌最多,也相对难度大一些,共有8首,包括《元日》、《江雪》、《望洞庭》等,还有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这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宋词。
五年级课本中有5首诗词,包括《寻隐者不遇》、《所见》、《题秋江独钓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村居》。六年级课本中出现的诗歌也是5首,分别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大风歌》、《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的诗词一共有30首”,包河苑小学语文老师许道平说,下学期课本上的诗词基本上也是这么多,小学12个学期课本上的诗词加起来大约有60首。
【要求】
一二年级就要会50篇诗文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2012年开始启用的新课标,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明确,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到每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能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从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即使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掌握50篇(段)优秀诗文,而从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即使算上少数现代诗歌,也远远达不到50篇的标准。课本上提供的诗歌有限,学生们该从何处去学?这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必须要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补一补,否则连课标中的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了。
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目的,新课标也进行了明确,可不是为了考试。“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探索】
经典诵读多年前已开始
将诗词与教材融合起来
合肥市包河苑小学从去年开始开设了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列入到课表之中,每周一节,雷打不动。
不过由于开展的时间不长,所以现在老师们还都处于摸索阶段,不断总结好做法。已经做了29年语文教师的许道平,在这方面很有一手,“除经典诵读课之外,我把古诗词经典篇目跟教材结合起来,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
许道平现在跟班带二年级语文,她翻开课本举了个例子:在第一课识字部分,有“烟波、水乡、荷塘、渔歌、归舟、枫叶、灯火”等词语,这些富有诗意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描写江南水乡的那些诗词。许道平就在课堂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都有哪些相关诗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和延伸。学生们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就把古诗词顺手也学会了。
这个办法还真的特别有效。许道平从去年开始给一年级的学生尝试这个办法,一年过去了,现在班上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一两百首唐诗。“一般都是在上新内容前,把相应的古诗教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再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般两三天学生们就能学会一首诗。一年下来,有些聪明的孩子就能背诵200多首诗了。”
现在学生们进入了二年级,许道平又给学生们准备了宋词,她已经根据教材,将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宋词都挑出来了。“计划利用二年级这一年时间,教学生们了解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宋词,让他们从小就对古诗词有一个大致了解。”
部分学校有系统教材与课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新学期开始后,每天早晨,路小学又开始传出了经典诵读的悦耳声音。这是所有学生每天的必修课:正式上课前诵读10分钟的古文经典。除此之外,所有班级每周还有一节经典诵读课。
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这样的经典诵读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在2002年,就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这些年一直在不断摸索。“一开始也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读些古文经典,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负责人介绍说,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12个学期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校本教材都齐全了,而且还有专门的课程纲要,老师上课也有了准则。
传统文化经典固然非常好,但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些古文可不容易。为此很多学校都想了不少办法,在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学校开始组织各类朗诵比赛活动,还把经典诗词与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就在前不久的中秋节上,我们还组织了朗诵会,让学生们把跟月亮、跟中秋相关的古诗词找出来,进行朗诵比赛”,屯小负责人表示,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避免了单纯枯燥的学习,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删古诗词无关“减负”
今年上海市一年级课本中删去了所有的古诗文,按照相关的说法,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此很多人都觉得难以认同。
许道平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学经验说,在课本中穿插少量的诗歌,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非但不会加重学习负担,反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毕竟对新鲜的东西会更感兴趣一些。
倒是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背诵要求,其中很多都是现代文,而且篇幅都很长,比一首诗可长多了。“为什么要让学生背诵这些文章?如果真想减负的话,就把这些背诵文章的要求给撤销,而不是删去古诗词。”许道平分析说,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如果全部删除了,会带来很不好的导向。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哲理
大规模开展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传统古诗文,究竟有没有效果?有哪些可以看得见的作用?
“根据我们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潜移默化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屯溪路小学老师张炎总结说,一些学生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确实很难理解《三字经》、《弟子规》中那些词句的含义,所以一开始的诵读真的只是“诵读”,先让学生们把这些经典都读出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让经典先在他们心底扎根。还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含义。
我们希望通过经典古诗文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们体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其中的人生哲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觉悟,在生活和学习上改善自己的行为。
开展全市经典诵读大赛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更好地引导学校重视并推广经典古诗文,现在各个学校申报“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时,都必须提供经典诵读方面的材料,这已经成了其中的一条硬杠杠。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仅创建市级示范校需要这样的材料,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校时,都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学校要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广经典古诗文就是题中之义;哪怕不是为了申报这个称号,也应该如此。”
该负责人表示,学校需要提供的具体材料很多,比如有没有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有没有纳入课程设置;有没有经常开展诵读活动;学生们通过经典诵读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提高;这些都是检验学校推广活动的重要内容。
为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合肥市还开展了多次经典诵读方面的比赛和展演。现在从学校、县(市、区)到全市,各级都有很多这样的比赛。2006年,合肥市就举办了首届“广玉兰”杯中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目前已经开展了四届赛事。参赛的队伍分教师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多个组别;节目形式也很多样,精彩纷呈,将经典诵读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在一起。诵读表演不仅发音准确、和谐,还注重意境及音色的表现,通过诵读音调起伏和节奏长短的处理显现诗文韵味。
在诵读比赛的基础上,合肥市还组织全市的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该负责人表示,此举也是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继承、弘扬中华经典,传承千年文明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师生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各校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