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任何一门课程,其前言、绪言中都有修练心法。要是那些东西不管用,大约得解决自己的定力了,呵呵。
也可以理解成这样一我句话: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也念。
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认真组织学习。
《统计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陈嗣成、冯虹主编的《新编统计学原理》。总体上看,大多数学员都认为该门课程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二是有些内容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三是该门课程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体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从学科性质上看,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它既包括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统计方法,如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等;也包括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统计方法,如指数分析方法等,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对照课程教材可以看出,第一章统计绪论,在介绍了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之后,从总体上描述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和统计的职能,使学员对统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章阐述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本任务与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和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步骤,会阅读、运用和制作统计表。第三章介绍统计整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分组和次数分布。统计分组是统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之一,次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结果。通过学习,学员要能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对统计总体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对次数分布进行正确的描述。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三大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标志变异指标。对各类综合指标的特点,运用场合及其计算方法要求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我们学习第一、二、三、四章后,对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四章学习要求理解的内容多,概念性较强,而计算题量不多,计算方法较简单,学员往往容易忽视。须知这正是掌握统计学科的基础。建议在学习时,联系经济实际加深理解。
教材第六章抽样估计,第七章相关和回归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第十章平衡分析是在统计调查和整理以后,对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和综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求学员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由于第六、七、八、九、十章涉及的数学计算较多,公式难记,有的学员由于经济数学基础不牢,害怕计算,往往这几章都听不懂,做题困难。建议在学习时,以理解运用方法为主,不要去追求公式的推导,以掌握教材例题和计算程序为主,不要把经济统计课理解成为数学课。第六章抽样推断,要求掌握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的数量特征,计算抽样误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指标和成数指标。第七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和联系方式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要理解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相关系数和配合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第六、七章与经济数学基础数理统计部分联系密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参阅经济数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增强对这些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第八章指数分析,要求了解指数的意义,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掌握各种指数的计算,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表,运用指数体系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介绍了时间数列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要求熟练掌握时间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化过程。以上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讲授了统计分析、估计及各类指数体系制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统计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分别介绍统计综合分析、统计体制和法制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都以理解记忆为主。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提出几点看法,供学员们参考。
1.从整体、局部到知识点。
在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及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每一章时,应先了解该章在全书中的地位,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弄清本章的内容组成,各节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去掌握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2.先理解、后记忆。
学习《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怎样才能将统计学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恰当运用到社会经济现象中去,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记住计算公式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内涵的理解。有些习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其中却绕了不少的弯子,只有经过仔细剖析,真正理解其涵义,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公式。下面举 一例题说明。
某企业工业总值和职工人数资料
问:一季度人均产值是多少?
乍一看,这道题很简单,但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还需要有分析能力加细心才行。因为像这类题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不审清题意,错误地计算成了一季度的每月人均产值。
第二,分不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不注意计算所需资料的时期与所给资料时期的界限,错误地将四月份的工业总产值当作一季度的产值加在一起计算。
下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例子:首先,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指标,习题要求是计算一季度的人均产值;因此,我们需先计算出一季度的工业总产值:
∑a=4910+4974+5116=15000(万元)
这里,四月份的产值不能加起来,因为习题中要求计算的是一季度的人均产值;
其次,月初人数是时点指标,且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在每个月的月初,可见,这是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因而可用“首末折半法”公式进行计算(这里四月份的人数实际上可看成是三月末的人数),则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在一个季度之内,只能计算它的平均数,而不能将各月人数简单加总得到一季度的人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计算一季度人均产值:
即平均每个工人在一季度中共创产值15万元。从该例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涵义、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是统计计算的关键所在。
3.多做习题,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和内容。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给定的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
要是有条件,到万方数据去看下面的文献,或者直接找印刷版杂志看看。
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念--如何学好《统计学原理》
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by Catching the Main Idea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
林丽碧
"抽象"和"难学"是初学<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的共同感受.如何使初学者尽快入门和渐入佳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位统计教师,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学习该门课的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学好该门课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统计学原理 , 主要线索 , 基本概念 , 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理解成这样一我句话: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也念。
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认真组织学习。
《统计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陈嗣成、冯虹主编的《新编统计学原理》。总体上看,大多数学员都认为该门课程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二是有些内容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三是该门课程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体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从学科性质上看,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它既包括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统计方法,如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等;也包括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统计方法,如指数分析方法等,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对照课程教材可以看出,第一章统计绪论,在介绍了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之后,从总体上描述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和统计的职能,使学员对统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章阐述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本任务与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和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步骤,会阅读、运用和制作统计表。第三章介绍统计整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分组和次数分布。统计分组是统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之一,次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结果。通过学习,学员要能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对统计总体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对次数分布进行正确的描述。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三大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标志变异指标。对各类综合指标的特点,运用场合及其计算方法要求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我们学习第一、二、三、四章后,对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四章学习要求理解的内容多,概念性较强,而计算题量不多,计算方法较简单,学员往往容易忽视。须知这正是掌握统计学科的基础。建议在学习时,联系经济实际加深理解。
教材第六章抽样估计,第七章相关和回归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第十章平衡分析是在统计调查和整理以后,对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和综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求学员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由于第六、七、八、九、十章涉及的数学计算较多,公式难记,有的学员由于经济数学基础不牢,害怕计算,往往这几章都听不懂,做题困难。建议在学习时,以理解运用方法为主,不要去追求公式的推导,以掌握教材例题和计算程序为主,不要把经济统计课理解成为数学课。第六章抽样推断,要求掌握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的数量特征,计算抽样误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指标和成数指标。第七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和联系方式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要理解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相关系数和配合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第六、七章与经济数学基础数理统计部分联系密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参阅经济数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增强对这些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第八章指数分析,要求了解指数的意义,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掌握各种指数的计算,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表,运用指数体系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介绍了时间数列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要求熟练掌握时间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化过程。以上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讲授了统计分析、估计及各类指数体系制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统计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分别介绍统计综合分析、统计体制和法制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都以理解记忆为主。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提出几点看法,供学员们参考。
1.从整体、局部到知识点。
在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及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每一章时,应先了解该章在全书中的地位,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弄清本章的内容组成,各节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去掌握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2.先理解、后记忆。
学习《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怎样才能将统计学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恰当运用到社会经济现象中去,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记住计算公式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内涵的理解。有些习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其中却绕了不少的弯子,只有经过仔细剖析,真正理解其涵义,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公式。下面举 一例题说明。
某企业工业总值和职工人数资料
问:一季度人均产值是多少?
乍一看,这道题很简单,但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还需要有分析能力加细心才行。因为像这类题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不审清题意,错误地计算成了一季度的每月人均产值。
第二,分不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不注意计算所需资料的时期与所给资料时期的界限,错误地将四月份的工业总产值当作一季度的产值加在一起计算。
下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例子:首先,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指标,习题要求是计算一季度的人均产值;因此,我们需先计算出一季度的工业总产值:
∑a=4910+4974+5116=15000(万元)
这里,四月份的产值不能加起来,因为习题中要求计算的是一季度的人均产值;
其次,月初人数是时点指标,且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在每个月的月初,可见,这是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因而可用“首末折半法”公式进行计算(这里四月份的人数实际上可看成是三月末的人数),则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在一个季度之内,只能计算它的平均数,而不能将各月人数简单加总得到一季度的人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计算一季度人均产值:
即平均每个工人在一季度中共创产值15万元。从该例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涵义、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是统计计算的关键所在。
3.多做习题,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和内容。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给定的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
要是有条件,到万方数据去看下面的文献,或者直接找印刷版杂志看看。
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念--如何学好《统计学原理》
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by Catching the Main Idea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
林丽碧
"抽象"和"难学"是初学<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的共同感受.如何使初学者尽快入门和渐入佳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位统计教师,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学习该门课的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学好该门课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统计学原理 , 主要线索 , 基本概念 , 理解和掌握
展开全部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基础课,很多讲的都是文字化的统计方法,个人觉得只有后面讲指数算法的那章有点难度,别的都很简单。楼主是学会计的,对文字性的东东肯定比较在行,我的经验是,学习这门课时在平时要把计算性问题的逻辑弄懂,文字性的东东在考前突击就ok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主要是记住集中检验方法,理论方面不用过分计较。 Z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都要熟练。。。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也是重点。其他的都没什么了。 这个就是记公式,多做做题就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重要的是看有没有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如果她能够给你号的启蒙那么一切就会简单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多听听名师讲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