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 我来答
百度网友82d74d4
2017-12-28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4055万
展开全部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 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先利用图片与课件把今昔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此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放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这时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怎样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在学生了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后,通过放映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三、巧设疑难,自主创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可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布鲁诺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电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所学知识里的奥妙。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影视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将许多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尤其多媒体的加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非浅,久久难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和田的维吾尔》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课文条理清楚内容简单易懂,主要是生动而又形象地从维吾尔人乐观、豪气,热爱土地,爱美爱花,以及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等几方面描绘了和田维吾尔族奇特的民风, 所以本课的学习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整理、筛选各类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设疑难,以寻求学生的帮助为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通过图书、音像、电脑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相关的新疆少数民族资料,资料可以是文章、图片、照片、手工艺品、服饰、食品、录象、音乐、乐器、日常用语等。有余力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强强合作,在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再制作有关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课件,并把活动的成果进行全班共享,宣传我们新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生动形象的画面,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了学生和文章的距离,而且通过展示自己自制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成果,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孩子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特有民风民俗的喜爱之情。
可见,电教媒体本身不仅是外显的内容,而且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既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它可以集声、形、色、动于一体,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把静止的事物动起来,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可以同时接受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四、利用优势,提高效率
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结构时会出现思维的堵塞,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疑云缭绕,这时就希望能够找到合理的引导,以求得茅舍顿开。此时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设疑引导,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的思路,就能够起到架设思维的桥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则,运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悲伤的音乐,一边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境况,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得以诱发,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而且,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在课堂上讲啊、记啊、练啊,这样学生会感到很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恶劣情绪。我们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语文认知教学溶于多媒体教学之中,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学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恰当处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改变。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果能把这些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为学生所用,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条件下的学习方式。 但实际情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的条件并不能达到,所以对于一些相关的语文课外知识,一般都是由老师来搜集这些资源并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堂从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忽视老师主导作用,剥夺学生的个性思维。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学习。我们更不能一味依赖机器来操作课堂,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作展示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工具,用机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忽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馈。甚至师生的交流也依靠机器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体现。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入“盲区”, 造成学生兴趣迁移,分散注意力,甚至会对多媒体产生审美疲劳,产生厌烦,降低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优点就会变成了缺点。因此,教师在课件的运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当处理好学生、老师、信息技术运用三者关系,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点,与教同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等,就必须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契合点,使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始终为语文教学服务,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与文本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等同步;与语文教学目的同步;与文本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过多的信息资源,造成“喧宾夺主”, 华而不实,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的教学,一朵朵未开、待开、盛开的荷花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就是信息技术与文本的契合点。我在教学时通过课件描绘出一幅幅高洁美丽的荷花画面,并配极优美的乐曲的同时又展现重点段的内容,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大声朗读文本,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情绪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听一位老师教学此文时,她用多媒体呈现的是作者许多资料以及课文荷花的文本内容,造成课件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没有品读,就感悟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点,重建新型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教与学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好处颇多,在各科教学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是语文课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够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语文文本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处理好信息技术运用和老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这三者的关系,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优化教学,才能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乐正廷谦楼乙
2019-12-24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942万
展开全部
首先要明确
现代教育技术
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和手段。他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发挥独特的优势,也可以为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发挥作用。要想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教师的作用必不可少,教师作为教育者,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其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是离不开信息的传播的。
  我们知道,人的信息来源主要靠视觉,约占全部信息的
百分之九十
,所以如何提高可视信息的传播,尤为重要。
  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经常使用各种电教煤体,要想发挥计算机特有的作用,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求要有好的教学设计;(2)电教媒体的选择,要求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长处,从而达到优化组合应用;(3)软件的选择,在内容形式上要求很好的满足教学要求,且有较高的音像指标;(4)手段的使用方式,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使用技能,会把握使用的时机。
  其次,要在深入理解“语文”这两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语文课
中的很多知识不是看几张图片就能解决的,电教媒体的使用也许解决的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这没关系,因为你所选择的媒体能完成你想达到的某个目的就可。千万不要失了主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