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个秦朝的时间轴!急!详细完整,重要事件都得有,我历史课需要!急!各位大神救命哦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楚都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原封建割据的国家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首先改“王”为“皇帝”。
第二,加强中央政权组织。
第三,调整地方政权组织。
第四,以“五德终始说”为加强统治的思想武器。
第五,颁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律令【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
第六,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第七,修驰道堕壁垒。【公元前220年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修一条由咸阳直向北伸的“直道”,仅用2年多的时间即告完成。】
第八, 蒙恬北伐匈奴【秦王政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
第九,修筑万里长城
第十,南平百越 统一岭南
(
~
)
(
八年):周
,史称
。秦受封为诸侯,始立国。
公元前762年(
四年):迁至汧、渭之会,筑城邑。
公元前753年(文公十三年):初设
记事。
(文公十六年):伐戎,地至岐。
(宪公二年):徙平阳,伐荡社。
(出
):
弗忌等立出子。
(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建县。
(武公二十年):武公死,用六十六人
。
(德
):徙都于雍。
(宣公四年);与晋大战河阳,获胜。
(成
):粱伯、芮伯朝秦。
(穆公元年):伐茅津戎,获胜。
(穆公五年):伐晋,战
。
(穆公九年):送晋公子
归国,晋许秦河西八城。
(穆公十年):晋背约,不给秦
。
(穆公十三年):晋发生
.向秦借粮,
“
”。
(穆公十四年):
,向晋借粮,晋拒绝。
(穆公十五年);与晋战于韩.虏
.晋献
。
(穆公十六年):在河东置官司。
(穆公二十年):灭梁、芮。
(穆公二十二年):迁陆浑之戎于
。
(穆公二十三年):迎
公子
于楚。
(穆公二十四年);送晋公于
归晋,立为
。
(穆公三十年):秦助晋攻郑,
单独撤兵。
(穆公三十二年):秦发兵越晋攻郑.
(穆公三十三年),秦攻郑未成,灭滑,晋于肴大败
,虏秦三将。
公元前625年(穆公三十五年):秦伐晋,战彭衙,不利,归。
(穆公三十六年),秦伐晋大胜,取
及鄗,封肴尸而还。
(穆公三十七年):晋伐秦围邧;秦伐
大胜,“开地千里”,天子使
贺以
。
(穆公三十八年):秦取鄀。
(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卒,以一百七十七人为殉。
(康公元年);秦送公子雍归晋,晋败秦师于
。
(康公二年):秦伐晋,取
。
公元前617年(康公四年):晋伐秦,取少梁。
(康公六年):秦伐晋,取羁马.并败
于
。
(共公元年):晋侵宋,求成于秦,秦弗许。
(共公二年):伐晋围焦。
(桓公三年):晋伐秦,杀秦谍。
公元前594年(桓公十年):秦伐晋,战于辅次。
(桓公
):与楚、宋、陈人盟于齐。
(恒公二十二年):与白狄伐晋。
公元前580年(桓公二十四年):与晋夹河而盟,归而背盟,与翟谋攻晋。
公元前578年(桓公二十六年);晋率各国兵伐秦.
败走,至于麻燧。
公元前564年(景公十三年):秦伐晋。
公元前563年(最公十四年):晋伐秦。
公元前562年(景公十五年):使庶长鲍伐晋救郑,败晋于栎。
公元前561年(景公十六年):与楚伐宋。
(景公十八年):晋会请侯伐秦,败秦师于棫林,
公元前550年(景公二十七年):至晋
,旋即背盟。
(景公三十六年),
针逃至晋,后又归秦。
公元前506年(衰公三
):楚国
至秦求兵伐吴。
(哀公三十二年):秦发兵五百乘救楚,大败吴师。
(厉公一年);蜀人来赂。
(厉公六年):
来赂。
(厉公七年);义渠戎来赂,緜诸乞援。
(厉公十年):庶长将兵拨魏城。
(厉公十四年);晋人、
来赂。
(厉公十六年):伐
.取王城。
(厉公二十年):厉公率兵与緜诸战。
(厉公二十六年);
攻南郑。
(厉公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
(躁公二年):南郑反。
(躁公十三年):义渠戎攻秦,至
。
(怀公四年):庶长鼂与大臣围怀公迫其自杀,立孙灵公。
(灵公七年):与魏战少梁。
公元前417年(灵公八年):修城于河频。
(灵公十年):城籍姑.补庞城。
(简公二年);与魏战,败于郑下。
(简公三年);魏围秦繁庞。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魏伐秦,筑临晋元里。
(简公七年):初租禾。魏伐秦至郑而还。
(简公十四年):伐魏,至阳狐。
(惠公五年):伐緜诸。
(惠公七年):魏败秦于汪。
(惠公九年):伐韩
,取六邑。
(惠公十年);与魏战
。
(惠公
):攻魏之阴晋。
(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郑。
(出子二年);秦庶长迎献公于河西而立之。
(献公元年):止人殉。
(献公二年):徒都
。
(献公七年):初行市。
(献公十年);设户籍相伍。
(献公十四年):与赵战
,败绩。
(献公十九年):战败韩、魏于洛阳。
(献公二十一年):胜魏于石门。
(献公二十二年):攻魏少粱。
(献公二十三年);胜魏,虏其将公孙痤。
(孝公元年):韩、魏伐秦。
入秦。
、伐
,斩戎之獠王。
(孝公三年):用
。
(孝公四年):败韩师于西山。
(孝公六年):以
为
。
(孝公七年):与魏
社平。
(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
(孝公十年):以
为
,将兵围魏
。
(孝公十一年):城商塞。商鞅围魏
.降之。
(孝公十二年):徙都咸阳。初聚小邑为县。开
。
(孝公十三年);初在县设秩史。
(孝公十四年);初为赋。
(孝公十九年):城
。
(孝公二十二年):商鞅伐魏.虏公于卬。鞅封于商。
(孝公二十三年):与魏战岸门,虏魏错。
(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诛商鞅。
(二)
(
~
)
(惠文
):楚、韩、赵、蜀朝秦。
(惠
二年):初行圆钱。
(惠
三年):攻取韩之
。
(惠文
年):犀首为
,
为客卿。
(惠
六年):魏献阴晋,更名宁秦。
(惠文王七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
(惠文
年):与魏战,虏龙贾,斩首八万。魏献
。
(惠文王九年):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围焦降之。
(惠文王十年):始置丞相。
为相。魏献上郡十五县予秦。
(惠文王十一年):义渠君称臣。更名少梁为
。归还给魏焦、
等地。
(惠文王十二年):初腊。与楚、燕、齐、魏等参加
葬仪。
(惠文王十三年):惠
称王。
(惠文王更
年):
率兵攻魏。
(惠文王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相会于啮桑。
(惠文王更元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免相。
(惠文王更元六年):攻取韩之鄢地。
(惠文王更元七年):
为相。韩、赵、魏等五国攻秦,不胜而回。
(惠文王更元九年):
灭蜀。取赵中都、
(
)。
(惠文王更元十年):取韩之石章,败赵将泥(一作英)。
(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义渠,得二十五城。
(惠文王更元十二年):
攻赵,虏赵将
,攻取蔺。
(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长
击楚
阳,虏其将屈□。又攻
中,置
。楚攻
至蓝田。
(惠文王更元十四年):伐楚取召陵。
(陈)庄
侯来降。
助魏伐卫。
(武
):与
会临晋。伐义渠、丹、犁。诛
庄。张仪至魏。
(武王二年):
、甘茂为左
。张仪死于魏。
(武王三年):与
会临晋外。甘茂、庶长封伐
。
(武王四年):始置将军。
为将军。拔韩宜阳。渡河在武遂筑城。魏太子来朝。八月,武王
死,族盂说。
(昭襄
):归韩以武遂。
(昭襄王二年):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为逆皆诛。
(昭襄王三年):与楚在黄棘
。王加冠。
(昭襄王四年):攻
遂,晋之蒲阪、
、封陵。齐、魏、韩共伐楚,秦救楚,三国引
去。
(昭襄
年):
、太
入秦朝见。复与魏蒲阪。
(昭襄王六年):蜀侯□反,
定蜀。庶长奂伐楚。
质于齐。
(昭襄王七年):攻克楚新城,
将景缺。樗里疾卒。
(昭襄
年):齐盂尝君
入秦为相。
被骗入秦。
(昭襄王九年):盂尝君归齐。
楼缓为秦相。齐、韩、魏联军攻秦至
。秦攻楚,大败楚军。
(昭襄王十年):齐、韩、
国继续攻秦。
还魏河外及封陵。
(昭襄王十二年):免楼缓,用
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昭襄王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
攻新城。
吕礼奔魏。
(昭襄王十四年):
大胜韩、魏联军于
,拔五城,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
。
(昭襄王十五年):
攻魏拔垣,复又放弃,攻韩。
(昭襄王十六年):攻韩取宛,封公子市(
)于宛,封
(
)于邓。
(昭襄王十七年):复占垣。
(昭襄王十八年):伐魏取六十一城。魏献河东地四百里,韩献武遂地二百里。
(昭襄王十九年):十月,秦与齐同时称“帝”。后复去。
(昭襄王二十年):
约赵、齐、楚、韩、魏五国攻秦,无功而散。
(昭襄王二十一年):攻韩夏山,攻魏
。魏献
。
(昭襄王二十二年):与赵、楚
。
率兵伐齐,得
,设九县。
(昭襄王二十三年);秦与燕、赵、韩、魏攻齐。
(昭襄王二十四年):攻
,取陶。昭襄王与
相会。攻魏取林,军逼大粱。
(昭襄王二十五年):与韩、魏盟。
(昭襄王二十六年):攻赵
。
(昭襄王二十七年):攻楚取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攻赵,取代、光狼。
(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赵会盟
。白起率兵攻楚取鄢。
(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
,拔楚都郢,焚
,取
,至洞庭。楚
于陈。
公元前277年(昭襄王三十年):攻楚黔中、巫郡。
(昭襄王三十一年):楚夺回十
。秦攻取魏二城。
公元前275年(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占
。
公元前274年(昭襄王三十三年):攻取魏蔡、
等四城。
(昭襄王三十四年):战赵、魏于韩之
,赵、魏败,秦占
。魏献南阳。
(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
。助楚、韩、魏伐燕。
(昭襄王三十七年):客卿灶攻齐,取寿、刚,予穰侯。秦中更胡伤攻赵之阏与,赵将
大破
。
(昭襄王三十九年):
绾收取魏之怀。
(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攻魏邢丘。用
为相。
(昭襄王四十二年):攻取赵三城及韩之少曲、
。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
(昭襄王四十四年):攻太行之南阳,断韩本土与
之路。
(昭襄王四十五年):攻韩,取野王等十城。大战赵
。
(昭襄王四十六年):续战
。攻取韩缑氏、纶。
(昭襄王四十七年):大胜
,白起坑降卒四十万。
(昭襄王四十八年):取赵之
、太原,并攻邯郸。
生于邯郸,初名
。
(昭襄王四十九年):续攻邯郸。任
为河东守,
为将军。
(昭襄
十年):魏、楚救赵。
降赵。白起罪迁阴密。
(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周王赧卒,周嗣绝,
(昭襄王五十二年):
、
死。
(昭襄王五十三年):攻魏河东。
攻取秦之陶。
(
年):昭襄王卒。十月,
王即位,:三日即卒。
(庄襄
年):
为相。灭
。攻
。
(庄襄王二年):攻魏高都、波,攻取
、新城等三十七城。
(庄襄王三年):全占韩之
。平定
之乱,重建
。
会五国兵攻秦。五月,庄襄王卒。
(三)
(
~
)
(
元年):
即位,年十三岁。尊
为仲父。
(
二年):攻魏取卷。
公元前244年(
三年):蒙骜攻
城,攻魏的畴、有诡。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
,天下疫。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公元前242年(秦始皇五年):蒙骛攻魏之
等二十城。建
。
(秦始皇六年):攻魏取
。将
迁到野王。赵、楚、魏、燕、韩五国攻秦至蕞。
公元前240年(秦始皇七年):攻取
、孤、庆都,魏之汲。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
攻赵,后反叛;秦王派兵讨伐,
死。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
行
。
叛乱,即平。攻魏首垣、
、衍氏。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
免相。大索,逐客,
涑,止逐客。
用事。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攻赵取阏与等
。
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十二年):助魏攻楚。吕不韦自杀。
公元前
(秦始皇十三年):攻
阳、武城,杀赵将扈辄。
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赵将
大败秦将桓齮于肥。
入秦,被逼自杀。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攻赵,为
所败。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魏献丽邑,韩献南阳,秦派
为南阳假守。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
攻韩,俘
,建立
。
公元前
(秦始皇十八年):
、
率兵攻邯郸。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大破
,俘
,赵公
逃代,自立为王。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
、辛胜在
西败燕、代联军。
派荆柯入秦刺秦王。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攻克
蓟,迫燕杀
。
。
攻楚。秦之
叛。
徙郢。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
攻
,决河水灌大粱城,
出降。设
、
、
。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设上谷、
。
、
攻楚,为
所败。
公元前
(秦始皇二十四年):
攻楚大胜,攻入
,俘
。又攻江南,设
。
公元前
(秦始皇二十五年):
攻
,俘燕
。又攻代,虏代
。
(秦始皇二十六年):王贲攻齐,俘
。至此六国皆亡。
建立,
称
。
公元前
(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巡游,巡行
北地。开始修驰道。
公元前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派徐市入海求仙。南征
,修凿
。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
在
击始皇未中。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微行咸阳,兰池遇盗,武士击杀之。大索二十日。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第四次巡行。
率兵三十万伐匈奴,并开始修建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
,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遂匈奴,设三十四县。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发五十万罪徒戌
。秦始皇下令“
”。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秦始皇下令“坑儒”。
进谏,被斥至上郡
。建造
并
皇陵。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迁三万户至北河、
。
落
,上刻“
死而地分”。有人传言:“今年
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卒于
。时年五十岁。
矫诏
。
公元前209年(
一年):
继位为二世皇帝。七月,
、
在
。项羽、刘邦等奋起响应。
公元前208年(
二年):七月,项羽大败
于
。十二月,“
大战”。
公元前
(
三年):七月,
向项羽投降。
向刘邦投降,秦亡。
谢谢你的回答
没有采纳对不起了
不过写得很好
秦:郡县制
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并存
汉武帝后:推恩令,封国越份越小
唐:节度使
宋:收地方兵权,派文官为地方长官,设置通判负责监督,管理地方赋税
元:行省制。西藏设宣政院辖地
总体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官制
秦:三公九卿
汉:设三公,事归銮阁
唐: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
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总体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我还需要时间
具体来说是重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
不好意思让您白写了,但是您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