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煜(937年―978年)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1],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2],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范成大 (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诗人。他的后半生创作了大量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于写绝句,诗风清新、秀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张籍(768-830?)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李绅(772-846)
字公垂,今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他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但他对普通百姓还是很有同情心,在不少诗歌中流露出对百姓穷困生活的关心之情,这在封建社会当官者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兰花和竹子。他主张作诗面向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反对因循守旧,重复古人。所作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朴素自然。著有《板桥全集》。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著有《范文正公集》。
高启(1336-1373)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王世贞(1526年-1590年)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1],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2],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范成大 (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诗人。他的后半生创作了大量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于写绝句,诗风清新、秀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张籍(768-830?)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李绅(772-846)
字公垂,今江苏无锡人。唐朝诗人。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他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但他对普通百姓还是很有同情心,在不少诗歌中流露出对百姓穷困生活的关心之情,这在封建社会当官者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兴化人。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兰花和竹子。他主张作诗面向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反对因循守旧,重复古人。所作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朴素自然。著有《板桥全集》。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著有《范文正公集》。
高启(1336-1373)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王世贞(1526年-1590年)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