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我来答
小溪趣谈电子数码
高粉答主

2021-01-21 · 专注解答各类电子数码疑问
小溪趣谈电子数码
采纳数:2103 获赞数:58480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构建社会扮哗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也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橘烂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扩展资料: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厅伍行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肉丸说车
高粉答主

2021-01-19 · 专注于汽车方面的知识,做你的汽车助手。
肉丸说车
采纳数:546 获赞数:799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扩展资料:

十六届四中全会运顷提出构建棚丛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以《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为题分析了2004年的社会发展状况和2005年若干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旁和陆的总体目标。

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远宏014
2021-01-19 · TA获得超过99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肆慎档法学得到有效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

指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和实现。

3、诚实友爱

就是全社会相互帮助,诚实守信,人人平等友爱,和谐相处。

4、充满活力

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性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性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性能够得到裂乱发挥,创造性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

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得到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丰富、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以把握和体现。

扩展资料: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是: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5、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能力。

6、走共同富裕之路。

7、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孝誉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帅气又敏锐灬好汉s
2007-01-11 · TA获得超过805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良性运转的综合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类行为规律。

一、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环境。“和谐”从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行角度讲,就是要实现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的和衷共济、顺和协调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表现就是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全的社会组织机制,社会公民和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规范,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照章办事、依法办事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形成民主团结、生活活泼、安定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2.社会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具体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总体讲就是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无限的,追求满足这些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和谐的社会应该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局面。一切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进行的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每一个为国富民强贡献力量的人,对他们的创业愿望都要尊重,对他们的创业活动都要支持,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3.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不仅包括社会不同阶层及其组织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从经济利益看,其对财富的权属是均衡的,不是绝对的富有和绝对的贫困,而是绝对的富有和相对的富有,是社会比较普遍认知和承受的贫富差距。从政治利益上看,其对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的信息获得和参与要求是均衡的,不是少数人政治和多数人旁落,而是广泛的参与和公民充分的权利,是家事、国事、天下事能比较普遍关注和积极表达意识的政治局面。从社会利益看,其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享用是均衡的,不是某一阶层的领地和低地位群体的禁区,而是惠及社会和因宜选择的社会基础财富。
4.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又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多彩的人类行为个性。人际关系的协调就社会公民对正确处世哲学的认知和践行,就是平衡的转化和处理人际矛盾。人际关系顺和,矛盾关系合理、有序化解,社会就会出现和谐的局面,从而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诚实守信、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辩证认识和谐社会内含的两种关系

1.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现在我们有一种认识,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忽视了社会的和谐,似乎社会不和谐是由于提高经济效率,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体制进行改革造成的。应该承认,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打破了社会原有的和谐状态,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诸如强行征地拆迁、收入差距过大大昌厅、“三农”问题突出、部分群体就业难等不和谐之处,但这种不和谐是更高层次上的不和谐,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和人们生存与发展条件大幅度改善基础上的不迅尺和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发展经济、不把蛋糕做大,就会思想涣散、矛盾重生、事业衰竭。所以,经济快速、平稳、持续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保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生活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突破历史的局限和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能用纯伦理的眼光看问题,要把具体的经济道德和宽泛的道德哲学结合起来看问题,从社会进滚隐步的客观需要出发,在发展中解决新问题,在更高起点和层次上构建和谐社会。
2.和谐过程和和谐目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更加坚实。但是,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不断转化的过程,最终达到比较稳定的和谐社会目标。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握其历史进程和阶段性,把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相结合,使其体现历史时期和当代特点。

三、加强三个基础和一个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1.加强生活资源保障基础建设。获取吃、穿、住、用、行等生活资料,是人心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很多矛盾是由于基本生活资源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然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加快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步伐,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贫困人口尽快迈向初步小康平台。
2.加强道德基础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赖于社会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道德素质的提升,这样人们才能自觉地按照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有序地从事各种活动。中华民族有着良好地道德传统,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利益面前,传统的道德观不但没有很好地被扬弃,而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道德、政治道德、社会道德体系又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甚至有人感叹“人情冷漠,世风日下”。拿“破窗理论”来说,由于缺乏道德约束机制,非道德行为“有利可图”,造成了消极的“反示范”效应,良好的道德规范不断被扭曲、侵蚀。越轨、无序、伤天害理等行为对社会和谐运转产生了极大危害。因此,没有良好的、自觉的道德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就会缺少精神和心灵的支撑。
3.加强法治基础建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人们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人们共同信守的契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当法律成为信仰,社会才能在一个共同规则中和谐运转。目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无序现象,有很多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的,法律的权威性得到漠视。现在有人讲,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人情化的市场经济,某些公共权力“商业化”,办事范式“关系化”,公事私办、私事公办成为默认的“潜规则”。所以,如何依法办事,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4.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社会是由不同单元、不同要素、不同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整合社会系统和资源的责任,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在社会领域比如公共产品的供给、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市场会失灵,而且实现利益均衡,政府必须发挥再分配的主导作用。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政府往往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而对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做得不到位,有很多矛盾,通过政府的“定位”“到位”就可以化解矛盾,有和谐的政府(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实守信、规范有序),才会有和谐的社会。现在社会有些不和谐之处,应该说与“政府的失灵”,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有关。因此,政府要紧抓与社会和公众利益有关联的事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其廉洁、有序、高效运行。要扶持社会低层和弱势群体,取消公共品资源配置的价格歧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援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雀耀E4
2007-01-12 · TA获得超过10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4万
展开全部
楼上复制的太多了。
咱们就芹嫌像谈话似的会好枯迅些
简单的说,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最基本的条件是解决温饱问题。
其次是教育,从小开始做起。这需要时间,甚至嫌败手很长时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