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婚娶制度是怎样的?
古人的婚姻用八个字来概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论先秦,基本如此。俗话说“无媒不婚”结婚必须要有媒人牵线,而且由父母做主。父母即使让你嫁给一个傻子,你也必须嫁过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先秦时期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这种思想知道晚清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才慢慢消除,其实到现在民间很多地方也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就是结婚必须要一个媒人。
也许有人会问,我结婚的时候,不需要父母同意,不要媒人,自由恋爱不行吗?根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婚姻必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如果不听,父母之命,媒人的话,偷偷私会,翻墙在一起,那么父母会被国人骂,会被别人看不起。
其实,古人的婚姻也分三六九等,大概分为三种,平民(无任何背景),富人(文人、土豪、乡绅、士族等),贵族(王公贵族),但是这三种人都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先秦时期王公贵族的女儿都是政治联姻的工具,父母一般把女儿嫁给国王的儿子或者手下的王公贵族,这就是所谓的政治联姻。
士族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基本都是指腹为婚,也就是所谓的“娃娃亲”。在富人当中指腹为婚非常盛行,《隋唐演义》里面就有描述,古装电视剧里面也能看到。
而普通百姓,想结婚那么就全靠媒人了,只有平民才真正做到了,无媒不婚。可以说,古代几乎没有自由恋爱,女性从出生都很少抛头露面。尤其在唐朝以后,女性裹脚盛行,女子基本呆在自己的闺房,称作“闺女”,想要谈一场自由恋爱,几乎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