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夕肖有哪几个?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子(鼠)(午夜23时至1时):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丑(牛)(凌晨1时至3时):丑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寅(虎)(凌晨3时至5时):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虎。卯(兔)(清晨5时至7时):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辰(龙)(清晨7时至9时):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巳(蛇)(上午9时至11时):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午(马)(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要来临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猪。
望采纳。。。。。。。。。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1]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1]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即“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中国古代有十二辰之说,将周天等分为十二分,用十二支来表示,而十二支又有生肖属配,有人认为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6] 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以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所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是十二生肖的起源。[6]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的句式,也体现十二生肖作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6] 但该说难免有附会,因为二十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1]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1]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即“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中国古代有十二辰之说,将周天等分为十二分,用十二支来表示,而十二支又有生肖属配,有人认为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6] 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以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所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是十二生肖的起源。[6]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的句式,也体现十二生肖作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6] 但该说难免有附会,因为二十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