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夏至是日落最早/最晚的一天吗?
冬至日(12月22日)天津市区7:27日出,下午4:52日落;夏至日(6月21日)天津市区4:45日出,傍晚7:41日落。
春秋分这两个昼夜平分之日,其日出日落时间都不同。春分日(3月20日)天津市区6:15日出,18:23日落;秋分日(9月23日)天津市区6:00日出,18:07日落。春分日白昼比秋分日整体推迟了15分钟!
求教:冬至/夏至是日落最早/最晚的一天吗?为什么春秋分日出日落时间会完全不同?决定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因素又是什么?谁能给出一个精确得出日出日落时间的算法? 展开
不是。
在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在北极圈内,甚至还会出现极昼的现象。但是夏至这一天不是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日出最早的一天大概是6月14日左右,日落最晚的日子大概是6月28日左右。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一天是以太阳作为标志物的,所以“天”这个时间单位自然就定义成了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一圈的时间。这个根据太阳定义的时间我们就叫做真太阳时,这样定义的一天就叫真太阳日。
在六月的时候,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时差正好从快几分钟变成慢几分钟。于是在夏至前平太阳时是比真太阳时快几分钟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用的时间比真太阳时快,于是日出就感觉早了一点。然后夏至之后平太阳时迅速变成了比真太阳时慢,于是夏至之后的日落还会感觉变得越来越晚,于是夏至日就不是平太阳时日落最晚的一天。
扩展资料: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这四省区是我国境域内太阳在天空位置最当中的地区,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冬至标示着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虽然冬至还是白天最短的那天,但是因为正午可能不在12点,所以日出日落的时间不是一年最晚和最早的日子。
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一圈,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所以我们自然以地球作为参照物,于是感觉太阳东升西落就是一天。但是对于地球来说,每天还在绕太阳公转,因此每天太阳在天上的位置会因为地球公转有少许的变化。
但是因为我们习惯性也地球作为参照物,而且白天也看不到天上的星星,因此我们基本察觉不到地球公转对一天长度的影响。于是我们常说的一天是24小时,但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却是23小时56分04秒。这差出来的3分56秒,就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太阳位置变化。
推荐于2017-12-1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冬至/夏至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最短的一天吗?是的。
冬至/夏至是日落最早/最晚的一天吗?不是。
看起来很矛盾吧?没错,是挺矛盾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正午十二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倘若按照平日生活的要求,这一结论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要深究起来,其中的误差可还真不小。
“天”这一概念我们再熟悉不过,可是否想过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天”到底是到底是怎么来的?或许会答,看太阳不就成了么?没错,古人就是如此,不过我们的祖先在至迟战国时代,就发现太阳两次上中天(位于正南方)的时间差,其实并不是固定的。
这可不是在说笑话,我们所使用的时间叫做“平太阳时”,也就是假定一个在天赤道上匀速运行、和太阳同时过春分和秋分点的“平太阳”,按照平太阳的时角来确定时间的一种计量方法?为什么这么麻烦,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真实太阳所确定的时间——真太阳时,每天长度是不一定的。而我上面红字圈出的部分,也正是正太阳时长短不定的原因——黄赤交角、轨道偏心。
具体的作用机理我就不展开介绍了,至少需要费几百字的笔墨,而且还会挺抽象的,发一张图片给楼主一个直观的感受吧:
这是摄影师在每天固定时间拍摄太阳的位置,随后叠加起来得到的一张照片(多说一句,摄影师是有心之人,中间偏左“毛边”的太阳时日全食)。除了南北方向的摆动(黄赤交角),还能看到东西方向的摆动,天文爱好者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太阳八字舞”。
这也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地方时正午12点”并不是“太阳上中天(位于正南方)”的充分条件。同样也是楼主“为什么春秋分日出日落时间会完全不同”的答案。
决定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因素又是什么?
四个因素:
1.观测点经度(不解释了)
2.观测点纬度(和太阳赤纬共同作用)
3.太阳赤纬(和观测点纬度决定白昼时长)
4.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差异
谁能给出一个精确得出日出日落时间的算法?
给出精确解是非常非常麻烦的,我说一下大致的计算思路:
1.查表(也不是不能计算,只不过极其麻烦,黄赤交角还容易处理些,轨道偏心一定要用到为微积分,才能算出某一时刻太阳黄经)找出当日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的差异,确定太阳中天时的地方时。
2.利用球面三角公式,推算出太阳天顶距、时角、赤纬和观测度纬度的关系式(我能从工具书里找到,不过背不出,才疏学浅,见谅……)
3.如果只是考虑太阳天顶距为90°时的情况,公式还是比较简单的。可是在实际情况下,必须考虑蒙气差和太阳视角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41′时就已经可以看到太阳冉冉升起了。然后计算天体升落的时角。
4.通过天体视角和中天时的地方时,得到太阳升落时的地方时。最后再通过经度修正地方时和区时之间的差距。
大致是以上四步吧……可以想象,要推导出具体公式,一定是一大堆三角函数的排列组合,还要在套上一个反三角函数。如果没有特殊的需求(特殊需求是指天文系大学生专业课的习题),还是利用专门的软件或者模拟得到一个结果吧。
1)求2015、2016年金星的观测情况?据说明年金星非常容易观测,是真的吗?
2)想象一下,如果月球是绿色的,那么发生月全食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1)求2015、2016年金星的观测情况?据说明年金星非常容易观测,是真的吗?
金星亮度非常高,距离太阳也不算太近,所以是非常容易观测的。尽管这一轮金星西大距的条件不好,而且也已经走过了大半。不过只要有心早起,天气情况良好一定是可以从东北方天空找到它闪耀的身影的。等到今年隆冬到明年初夏,日落后西南方向最亮的一颗而且几乎不闪烁的行星那就是金星了。
2)想象一下,如果月球是绿色的,那么发生月全食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红+绿=黑,就不会有古铜色月亮出现了。回忆11年12月10日的月全食,常常写下:“伴随着一轮圆月,脸颊淌过古铜色的月光”就不恰当了。架空题,影响因素也太多,所以随便写点,凑凑字数吧。
PS 我个人不太喜欢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在回答一系列与原来问题无关的追问。如果楼主觉得还有更多的问题,请另开新问。
冬至/夏至不是日落最早/最晚的一天。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中旬。
日落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落的时间最早,日落最晚的时间在夏至时。
但是实际上,由于黄赤交角与地球椭圆轨道的影响,日落最早的时间不会落在冬至,而是在12月初;日落最晚的时间也不会落在夏至,而是在6月底。
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而这些变化可以用日行迹表达。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可以跟踪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
冬至/夏至是日落最早/最晚的一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按公历,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造成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这四省区是我国境域内太阳在天空位置最当中的地区,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即如古人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属最高的一天。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