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1个回答
2014-11-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浅谈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一年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很重要。一年级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达出题目中的各部分的关系而思维受到限制,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表述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难以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真正的学好了数学。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我的实践和理解,总结了如下几条:
。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已经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所肯定,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多动期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的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
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们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为学生营造“敢表达”的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等等。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的完整、简洁
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第28页两位数的《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提供情景图,让小朋友观察图,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反馈出两种答案:
生1:67-25+28=70 (人) 生2: 67+28-25=70(人)
师:“他们列的对吗?为什么生1是先减后加,而生2是先加后减,你们是怎样理解的,思考之后说给你的前后位听听。”讨论之后,让小朋友说67-25表示的什么意思,然后加上28又是什么意思。根据生2列的算式,再去理解为什么先用67+28,然后在减。最后得出这两种算式都是正确的,只是思考的思路不同。
通过给出的问题情景,讨论与交流,让小朋友先在自己的小组里说出对于算式的理解,合作之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可以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进行组织他们自己的思想。
教学上题时,我让学生叙述为:(1)原来有铅笔56支,卖出了30支,还剩多少支?(2)商店原来有一些卷笔机,卖出了20个,剩下18个,原来有多少个?(3)商店原来有橡皮46块,卖出一些后还剩5块,卖出了多少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训练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促进了思维的严密性。
四、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
有位儿童学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怎样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创设语言情境,借此提高学生说话的情趣。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无比奇妙。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中,让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让其他的小朋友猜猜。通过“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了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在在学习《5的组成》中,利用对口令的游戏掌握5的组成:
师:我拍一
生:我拍四
合:1和4组成了5。
依次类推,这样的游戏小朋友会乐此不疲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热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频频诱导善于启发,真正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同时,在语言表达日趋完善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开发.
您好,答案已经给出,请您浏览一遍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回复我!
如果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按钮
或者客户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评价点【满意】
您的采纳,
是我答题的动力
也同时给您带来知识和财富值
O(∩_∩)O谢谢您!!!
通过这一年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很重要。一年级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达出题目中的各部分的关系而思维受到限制,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表述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难以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真正的学好了数学。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我的实践和理解,总结了如下几条:
。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已经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所肯定,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多动期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的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
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们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为学生营造“敢表达”的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等等。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的完整、简洁
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第28页两位数的《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提供情景图,让小朋友观察图,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反馈出两种答案:
生1:67-25+28=70 (人) 生2: 67+28-25=70(人)
师:“他们列的对吗?为什么生1是先减后加,而生2是先加后减,你们是怎样理解的,思考之后说给你的前后位听听。”讨论之后,让小朋友说67-25表示的什么意思,然后加上28又是什么意思。根据生2列的算式,再去理解为什么先用67+28,然后在减。最后得出这两种算式都是正确的,只是思考的思路不同。
通过给出的问题情景,讨论与交流,让小朋友先在自己的小组里说出对于算式的理解,合作之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可以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进行组织他们自己的思想。
教学上题时,我让学生叙述为:(1)原来有铅笔56支,卖出了30支,还剩多少支?(2)商店原来有一些卷笔机,卖出了20个,剩下18个,原来有多少个?(3)商店原来有橡皮46块,卖出一些后还剩5块,卖出了多少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训练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促进了思维的严密性。
四、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
有位儿童学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怎样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创设语言情境,借此提高学生说话的情趣。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无比奇妙。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中,让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让其他的小朋友猜猜。通过“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了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在在学习《5的组成》中,利用对口令的游戏掌握5的组成:
师:我拍一
生:我拍四
合:1和4组成了5。
依次类推,这样的游戏小朋友会乐此不疲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热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频频诱导善于启发,真正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同时,在语言表达日趋完善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开发.
您好,答案已经给出,请您浏览一遍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回复我!
如果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按钮
或者客户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评价点【满意】
您的采纳,
是我答题的动力
也同时给您带来知识和财富值
O(∩_∩)O谢谢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