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 我来答
海呐百川川
2015-02-11 · TA获得超过4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1万
展开全部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
分类:
汉族男子服饰
冠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色(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图画。裳画也用五彩丝绣出宗彝(礼器)、藻(水草)、火等图案。这些图画和图案的花样合称为12章纹。裳前有皮制的芾,朱色。上面绘龙、火、山三章,系于腰间革带,蔽之于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后系组绶(宽丝带做成的花样垂饰)。腰间还用大带系束。
发束于头顶,着冠(帽子),冠卷有纽,纽中贯以玉笄,扣紧冠与发。冠上加冕(一块宽0.8尺、长1.6、前圆后方的平板,又称冕延,板为木质,以玄布面上,赭布面里),冕延前后均匀地垂有12旒(用彩丝作绳,贯串五彩玉珠,称为旒),每旒12玉,前后共24旒,共用玉珠228颗,称为玉藻。冠冕旁悬玉,名“充耳”。足着赤舄(厚底鞋,以木复于履底做成,舄前头上,宽翘,宽而且高,足可以把垂地长裙的前裾缘挑起,以便向前迈步)。
后世衮冕都遵照先秦制度,略有变化。其他诸侯、公、卿、大夫之冕服,其冕旒数严格按等级规定依次减为9旒、7 旒、5旒、3旒有差,每旒用玉数也依次减为9玉、7玉、5玉、3玉不等,衣裳上的章纹也严格按等级递减,有9章、7章、5章、3章之别。冕服种类名称,有衮冕、山冕等数十种。
衣与裳相连的深衣袍服用途最广:可以作文武官员的次等朝服,也可以作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礼服,还可以作帝王不视朝时的便服。深衣又是庶人参加祭礼时的惟一可穿的礼服,在婚、丧、宾礼中也可以穿,而且不分男女都可以穿。
平民日常着襦裤,襦是短衣。以短衣长裤为常服,不在外面系裙。贫者着褶,即粗布长袄,颜色多为青、黑两色。丧服白色。
男子头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粱冠、笼冠、小冠、幞头、帻、帽等。其细别的各种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大帽、圆帽、鹅帽、唐巾、席帽等,可达数十种。也有戴各式头巾如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还有的地区农民戴笠帽。
汉族女子服饰
妇女服装,王后及贵妇的礼服多为深衣型,如《礼记》上列举先秦的揄狄、阙翟、鞠衣、展衣、素纱都属深衣类。揄狄、阙翟为祭礼服,上绘(绣或织)五色翟(锦鸡)形图画。鞠衣色黄,为告桑(祈祷先王保佑采桑养蚕顺利的仪式)之服;展衣白色,为宾礼服;素纱是穿在里面的衬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贵妇衣属深衣型,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楚木俑妇人也服深衣。
汉以后王后及贵妇礼服皆承袭先秦制度。但又发展出半臂(半截袖子的长衫)、披帛(肩背间披一幅长画帛)、霞帔(两条从双肩披下的宽幅有鸟禽绣文彩帛,宽约3寸余,前垂3尺余,左右合处下端有一玉坠,后垂2尺余,末端插入兜子内)、褙子(四开衩的长衫)、披风、围腰、抱腰(长围腰)、垂袖等服饰或服装附件。一般的妇女日常服装则多为上衣下裳分开的裙服,也有外穿上衣下裤不系裙的。这些衣服都是汉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
古代妇女头发都挽成髻,髻形有双髻、垂髻、偏髻、平髻、螺髻、高髻、飞天髻等类。具体名称则有数十种,如丛梳百叶髻、双环望仙髻、朝天髻、翻荷髻、宝髻、花髻等。发髻上的饰物则有梳、篦、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珠箍、珠冠、凤冠,以及金银珠玉精制的鸾凤、要翟、珠滴、珠牌等。鬓发两侧饰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族传统鞋履
男女足下均着履,其式样有履头上翘成笏头(长方牌形)、凤头的,也有一般的翘尖鞋,还有平头及圆头的。履又可细分为舄、屦、鞋。靴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式样。南方有木屐,取其简便凉爽,不分等级男女,闲居时都可穿用。雨天穿钉鞋,用牛皮缝制,鞋底有铁齿。南方渔民在船上多赤足。稻作区的农民有水田耕作,亦赤足,上坎则穿草鞋。
清代服饰
满州八旗统治者实行了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剃发易服”,禁止中国传统服装和强迫中国人改穿满族服装,从此汉服在满清时期消失了。
清时代和清末近代,中国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唐装,女子改穿满族的旗袍、旗装。清代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等。
旗装由满洲旗人设计制作,并作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统一的一种袍式服装,所以叫旗装,满语称“衣介”。“旗装”又叫“旗服”,分为单、夹、皮、棉四种。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脚着长筒白丝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装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服饰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
传统的男式旗人之袍一般称长袍、大褂、长衫。故而,旗装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而非汉族乃至所有民族
盖健魏河
2019-01-24 · TA获得超过364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64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421万
展开全部
特色: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式样、外形、结构、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审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来历: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户部巷虔诚的桔梗
2018-02-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61
展开全部
发呵呵会疯的呵呵我就发高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