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侵略者为什么要强占台湾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来,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主义者,带着开拓殖民地的野心和掠夺黄金及财富的贪欲先后来到东方。开始了对我国沿海的骚扰和侵略,荷兰侵略者正是在这一契机下强占台湾。
1620年左右,荷兰人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雅加达)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基地,还占据了日本的长崎作为据点,但是雅加达和长崎相距遥远。
中国是当时西方人对东方贸易的主要对象,荷兰人必须在中国附近找到一个基地。他们先尝试占有澎湖,但中国的明朝舰队已经在此驻守,澎湖驻军长官沈有容告知荷兰人,不必打澎湖的注意,还不如尝试在别处发展。
荷兰人于是想到了澳门,澳门作为长崎和雅加达的中转站再好不过了,可是澳门已经被葡萄牙人占领了,占领澳门意味着和葡萄牙人展开一场战争,葡萄牙舰队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为了占据澳门,而和葡萄牙人发生战争,荷兰人觉得不划算。
1624年从事海上活动的华人指引荷兰人驶入大员(今天的台南安平)海域,开始在台湾建立基地。不久,荷兰人建筑堡垒据守,并从台南开始扩张势力,远达南方的廊峤(屏东)。
扩展资料: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四月十九日,郑成功再次大举进攻南京,七月,克镇江,围困南京。但中了清总督郎廷佐缓兵之计,两个月后遭清军突然袭击,兵败。
于九月七日退回厦门。后感到困守金门、厦门不是长久之计,很难与清对抗,就决心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筑赤嵌城和台湾城(二城相距不远,都在今台南安平)。
1626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也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台湾基隆)和淡水,后经长达15年的争夺,荷兰人打败西班牙人,于1641年独占台湾。荷兰人强迫台湾人纳重税,还把台湾人卖到爪哇当奴隶。
1661年,郑成功命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三月二十三日,亲率战舰350余艘,将士2500多人,从厦门、金门出发,横渡海峡。四月初一,在台湾赤嵌城附近的鹿耳门外登陆。
郑成功掌握了四月初一黎明正当大潮的潮流规律,从澎湖出发时全程航行时间的计算十分准确。当大批战船抵鹿耳门时,正值高潮,立即趁潮顺利进港,约一小时完成登陆。台湾人民热烈欢迎郑成功大军的到来并给予热情支持。
郑成功大军进驻赤嵌街(今台南赤嵌楼)。赤嵌城荷军只300人,只得困守。荷兰守将猫难实丁写信派人到台湾城(荷兰人名为热兰遮)去求援。荷兰总督揆一得信后,派战将拨鬼仔率鸟枪兵数百来援,被郑成功部将陈泽打败。
击沉荷舰一艘,其余三艘受重伤狼狈逃至海外。郑成功水师控制了台湾海面并切断了两城间及其对外联系。四月初,赤嵌城投降。郑成功派猫难实丁到台湾城去招降揆一。揆一写信给郑成功,愿送白银10万两,请求郑军退出台湾。
郑成功复信义正辞严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台湾通史·开辟纪》)。四月,包围台湾城,八月上旬,从爪哇来的荷军以战舰10艘来援。
陈泽率水师迎击,将其击败。十二月下旬在长达八个月的围困中,荷军死1600多人,城内仅余600人,能战斗者仅300人。在粮断援绝,突围无望之绝境中,荷兰侵略者只得于1662年2月1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向郑成功投降。
荷兰总督揆一及其残兵败将被逐出台湾。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病死,时年39岁。康熙皇帝曾写一挽联,对这位收复台湾的名将给予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荷兰侵占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提起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战国时代称为“岛夷”
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
隋、唐以后称“流求”
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一直到今天
史书正式记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情况始于公元230年。《三国志》载:是年吴主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远征夷州,俘虏数千人而还。从此开始了我国对台澎的经营。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一为607年《隋大业三年》,派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到台湾“宽慰抚之”;二为608年派朱宽“慰谕”台湾;第三次是610年,炀帝令虎贲中郎将陈棱、朝靖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人自义安(今广东省潮州)出海至琉球(即台湾),“进至其都”。连横认为中国经略台澎始于隋。他提出:“若其(中国)经略台湾,则详见于隋书琉球传也”;隋朝“尝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是为中国经略澎湖之始”。
南宋乾道7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军民屯住澎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著《诸番志》记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1291年(至元28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宣抚使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招谕”台湾,1297年(元贞三年),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率军至台湾,1335?1340年间,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其庶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元史》文苑传中说:“陈信惠,晋江人,曾任澎湖巡检”。
明代,朝廷为了守土抗倭的需要,加强了台澎一线的国防防卫。1563年(嘉靖42年),明政府恢复了一度废止的澎湖巡检司,万历25年,元廷决定增设澎湖游兵,春冬汛守。1602年,明军在福建都司沈有容率领下,主动出击,大败侵台日军,并将其逐出台湾。记述这次战争的《平东蕃记》称:沈有容率军从澎湖抵台湾,倭寇“望见我军,出舟迎敌,将军率诸将士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贼大败;尽出辎重,投之于海,令我军拾而姑少缓师;我军无一人取其秋毫,战益力,斩馘火攻,须臾而尽。东蕃夷酋(台湾高山族酋长),扶老携幼,竞以壶浆、生鹿犒王师,咸以手加额,德我军以扫荡安缉也”。1617年(明万历45年),明政府下令戍澎湖。明朝末期政府在正式公文上开始使用“台湾”之名。在此期间,明军分别于1604年和1624年,将侵入澎湖的荷兰军队驱逐出去,保卫了国家疆土的完整统一。
明郑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澎的治理,到清朝将台湾划为一省,对它的经营治理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624年,荷兰军队入侵台湾,在今台南市建立城堡,并将其势力向北部、东部扩张。1662年2月1日(农历12月13日)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并建立政权,台湾进入明郑时期。郑成功将荷兰统治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罗民遮城即赤嵌城,改称东都明京,根据中国的郡县制度,在台湾设一府两县。府为承天府,以赤嵌城为府治,县一为万年,一为天兴。两县在各自治地查验田园册籍,征纳税银,开展地方行政工作。同时,在澎湖设安抚司,派重兵戍守。郑成功虽奉明为正朔,但他承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连横认为是“台湾复为中国有矣”,称赞其“伟人之功大矣哉!”多少年来广大台湾同胞视之为保护神,直到近年有的民众在参加环保等社会运动时,还高举着郑成功的塑像,祈求其保佑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大航海时代3-小小荷兰为什么入侵台湾
提起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战国时代称为“岛夷”
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
隋、唐以后称“流求”
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一直到今天
史书正式记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情况始于公元230年。《三国志》载:是年吴主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远征夷州,俘虏数千人而还。从此开始了我国对台澎的经营。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一为607年《隋大业三年》,派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到台湾“宽慰抚之”;二为608年派朱宽“慰谕”台湾;第三次是610年,炀帝令虎贲中郎将陈棱、朝靖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人自义安(今广东省潮州)出海至琉球(即台湾),“进至其都”。连横认为中国经略台澎始于隋。他提出:“若其(中国)经略台湾,则详见于隋书琉球传也”;隋朝“尝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是为中国经略澎湖之始”。
南宋乾道7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军民屯住澎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著《诸番志》记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1291年(至元28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宣抚使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招谕”台湾,1297年(元贞三年),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率军至台湾,1335?1340年间,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其庶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元史》文苑传中说:“陈信惠,晋江人,曾任澎湖巡检”。
明代,朝廷为了守土抗倭的需要,加强了台澎一线的国防防卫。1563年(嘉靖42年),明政府恢复了一度废止的澎湖巡检司,万历25年,元廷决定增设澎湖游兵,春冬汛守。1602年,明军在福建都司沈有容率领下,主动出击,大败侵台日军,并将其逐出台湾。记述这次战争的《平东蕃记》称:沈有容率军从澎湖抵台湾,倭寇“望见我军,出舟迎敌,将军率诸将士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贼大败;尽出辎重,投之于海,令我军拾而姑少缓师;我军无一人取其秋毫,战益力,斩馘火攻,须臾而尽。东蕃夷酋(台湾高山族酋长),扶老携幼,竞以壶浆、生鹿犒王师,咸以手加额,德我军以扫荡安缉也”。1617年(明万历45年),明政府下令戍澎湖。明朝末期政府在正式公文上开始使用“台湾”之名。在此期间,明军分别于1604年和1624年,将侵入澎湖的荷兰军队驱逐出去,保卫了国家疆土的完整统一。
明郑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澎的治理,到清朝将台湾划为一省,对它的经营治理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624年,荷兰军队入侵台湾,在今台南市建立城堡,并将其势力向北部、东部扩张。1662年2月1日(农历12月13日)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并建立政权,台湾进入明郑时期。郑成功将荷兰统治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罗民遮城即赤嵌城,改称东都明京,根据中国的郡县制度,在台湾设一府两县。府为承天府,以赤嵌城为府治,县一为万年,一为天兴。两县在各自治地查验田园册籍,征纳税银,开展地方行政工作。同时,在澎湖设安抚司,派重兵戍守。郑成功虽奉明为正朔,但他承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连横认为是“台湾复为中国有矣”,称赞其“伟人之功大矣哉!”多少年来广大台湾同胞视之为保护神,直到近年有的民众在参加环保等社会运动时,还高举着郑成功的塑像,祈求其保佑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1683年(清康熙22年),清廷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人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投降,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统一管辖之下。清政府在统一台湾之初,采纳施琅的意见:“台湾虽一岛,实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遂提出:“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从而决意下大力气经营台湾。1684年,康熙帝下诏:废除明郑时期台湾的行政体制,按清制重设郡县,将台湾置于福建省之下,与厦门同属分巡台夏兵备道。于台湾设置一府,称台湾府,府下管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在军事上,设陆海官军十营,共一万人;置总兵一员,正二品,归福建水师提督管辖,驻守府城,另设小师副将两员,驻防澎湖、安平;参将两员,驻防南北两路。1714年(清康熙53年),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年(清康熙60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使”,改“分巡台夏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1723年(清雍政元年),于诸罗县内增设彰光县、淡水厅。雍政五年,又把“分巡台厦道”改为“分巡台湾道”,把澎湖从台湾县化出,单独成为一厅,定“台湾”为台湾岛的官方统一名称。后来在1809年(清嘉庆17年)、1875年(清光绪元年)又增设厅、县,台湾有了二府、八县、四厅。1887年(清光绪13年),清政府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台湾、台南、台北三府,领11县五厅,外加台东直隶州,并将省会从台南迁往台北。
1895年台湾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按有关国际条约,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台湾仍被划作中国诸行省中的一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