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是什么意思?在平时说话中,或者作品中该如何运用

 我来答
创作者hWecaOoIUH
高粉答主

2019-04-1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570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215万
展开全部

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扩展资料

《存在与时间》

在得到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多重意义》后,海德格尔说:“我开始了在哲学上第一次笨拙的尝试。”第一次开启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莱布尼茨曾感叹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海德格尔显然也被哲学的发问震撼到了,并坚持着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追问。

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密切,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

在大学时期由于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很大影响,并称这本书有着非凡的魅力,虽然阅读时困难重重,但此书始终不离手。1912年在《为天主教德国的文学展望》上发表《逻辑新探》,此文把已被胡塞尔克服的心里主义问题选择为主题,可见胡塞尔对其影响之深。在施耐德指导的《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成功取得“最优秀”的成绩后,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1915年,一战爆发取得教师资格,并写出了资格论文《邓司各脱范畴和意义学说》。海德格尔在论文中对各种对象领域、构成 “各种现实性的形式”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进行考察这个意义上借用了司各脱的语言,对“范畴”进行了讨论。

在做无俸讲师时,邂逅了胡塞尔。后者相当赞叹海的才华,并称其为“现象学神童”,于此之前胡塞尔年长的朋友,马堡大学的那托普交友曾有意聘请海德格尔来自己这边讲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

20年曾计划招聘海德格尔为编外教授,四月初在胡塞尔的生日聚会上结识了雅斯贝斯,马堡大学在22年2月正式打算招聘时,结果还是没有实现,九月在海德堡雅斯贝斯的私宅中与雅斯贝斯进行了一周的讨论,十月中旬编写成了《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即《那托普手稿》)并送往马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些发展非常重要,标志着《存在与时间》方法上的准备。

在1923年在托特瑙堡修建了山中小屋,并作为主要的写作场所,在24年发表了《时间概念》之后的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第一部分问世,从此海德格尔名声大噪,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德国哲学界的第一号人物。

《存在与时间》成型时并不真正成熟,如果没有外部压力,海德格尔或许会推迟此书的出版,书中亦有不少草率,性急之处。

这里集中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过程的许多问题,其中包括 “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逻辑与判断”“真理构成”“先于理论认识的经验”“事实性生命”“此在的存在方式”“时间性问题”等

海德格尔开篇便重申对“存在意义”发问的必要性,从“存在”本身便是超越一切种属关系的,最普遍的概念,它似乎谁都懂得,但其意义确隐藏在晦暗中。从柏拉图开始,便把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海德格尔则认为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

书中详细讨论了此在与世界,时间的问题,书中概括来说分为此在与世界,此在与时间,此在展开部分。

书中准备性叙述中,则规划了人类学与心理学还有生物学,进行了生存论的准备工作。

并提出了Dasein(此在)的基本问题,“此在总是我的存在”Dasein指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为了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占优和人的对象化(笛卡尔式思考)而选用此词。

之后便马上提出此在总是“IN-der-welt-sein”(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且详细讨论了世界与世界的各个环节。世界并不是物的单纯聚集,它并不是可以供我们直接观察的对象,我们总是属于世界。并讨论了笛卡尔的存在论,提出了用具和世内存在者,详细了讨论了人们对于物的用具性把握。

此在的展开样式则分为:情绪,言谈,领会。此在被抛之于世界,并总是非本真的沉沦与世界,在沉沦中与他人共在,依此海德格尔提出了众人的概念,我们总与其他人一起存在,并且在这种一起中参与大众的一切,然后丢失自己,被抛地筹划自身,接着就是沉沦的样式:闲言.好奇.两可。

尽管此在总是非本真的存在,但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

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的终极——死。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

在书中最后一部分则讨论时间问题,批判了传统流俗的计数时间,结合时间性来讨论此在的生存状态,得出让人迷惑的概念“人即时间”这主要体现在领会.沉沦等时间性的讨论,在这里,也引导出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念。

总的来说此书用人的在场来探索存在的种种意义,此后分析的种种结论则导出了存在的“疏明之地”,在这里存在者正题被把握,这光影纵横的存在场就是存在本身,使得物与此在的缘在发生,物与此在是其所是的回归于自身。不过存在本身的探索并没有就此结束。

此书的第二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或许出于思想的触礁,海德格尔决定不再写下去。后期的思索基本都是对《存在与时间的》补充,主要见于《形而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时间与存在》《根据的本质》《真理的本质》等

在科学方面海德格尔有着很高的修养,可以和海森堡进行高层次的科学对话 后期也对科学技术提出自己的批判:《世界图像时代》《技术的追问》。等海德格尔后期也宣称了哲学终结,这是自然也是出于他对哲学史的深刻研究,后来他的全集已经出了80多卷了,无疑是思想界的瑰宝,他用他的思想证明了他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向死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丁·海德格尔

元宝中
推荐于2019-09-12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在平时的说话或者运用于写作中,举例如下:

1、向死而生的智慧,对人类永远是有启发的。

2、面对困境,他以向死而生态度努力走出一片新天地。

3、在这精彩绝伦的世界里,当百折不屈,向死而生,荆棘前进。

向:

拼音:xiàng

基本解释:

1.朝北的窗户

2.朝着,面对

引:对待,看待

3.方向,趋向

又:朝着某一方向行进,前往

4.归向,仰慕

又:迎合

5.爱,偏爱

引:偏袒

6.临近,将近

又:大约

7.介词

(1)表动作的地点,方向

(2)表动作的对象

(3)表动作的时间

8.往昔,从前

又:刚才

9.春秋时国名

10.古地名

(1)周邑

(2)春秋郑地

死:

拼音:sǐ

基本字义: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人。~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

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

3.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

4. 无知觉:睡得~。

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

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

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

8. 极,甚:乐~人。 

9.姓。唯一一家在台湾(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主讲的百家姓有提到)。

10.表达厌恶,希望对方消失:~苍蝇。~变态。

而:

读音:ér或者néng

基本意思: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出自《说文》:“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

生:

拼音:shēng

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我们因为父母爱的力量、父母的欲望,而合成了我们这块肉。我们典籍《礼运》中有记载:人以纵生,贵於横生。我们“人”这块肉肉,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竖式分娩;不包括手术型的剖腹产),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

“……按禽、兽、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已具备灵性、具备高等意识的明显特征,是为人的“性”。

本为动词,后当作虚词。《诗经·小雅·常棣》:“不如友生”,此“生”不作“生长”、“生活”解。唐李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句,生做虚词是唐人语,明代也有“作么生”、“可怜生”之语,都作虚词。若作如今的学生或先生解,不通(明吴震亨《唐音癸蕺》卷二十四《诂笺九》)。“生”在反义词中,当作它反面熟义字,又当别论。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形容勇气和一种不惧生死直面挫折的精神。

扩展资料:

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社会评价

海德格尔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海德格尔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最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

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链接:向死而生-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韩琴1009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1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5万
展开全部

一,“向死而生”最直接的理解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它是指一种不畏生死,积极向上,勇敢面对生活的状态。

在平时的说话或者运用于写作中,向死而生可以形容勇气和一种不惧生死直面挫折的精神,也可以形容已经看透生死,举例如下:

①向死而生,百折不屈,这常常称为武士的精神。

②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③拉萨之旅,之于我的意义。就好像,你以为自己再不会爱的时候,竟又有人出现,将你领向光明。就好像,你以为精疲力竭行将破碎之时,忽又见到赤色野花,于是,你知道,要爬起来,拍拍灰尘,走下去,向死而生。

④这时就体现出他身上最珍贵的专注品质来,永不放弃,向死而生的精神才是超越任何资质的成功真谛。

⑤在这精彩绝伦的世界里,当百折不屈,向死而生,荆棘前进。

二,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 —“向死而生”。

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海德格尔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海德格尔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

正如汉语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最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

扩展资料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你要把死亡看做是可能性。人生毫无疑问是一步一步在走向死亡,假如你把它看做是一个从存在到不存在的一个过程,你要面向可能性筹划选择自己的人生。他提倡“提前到死中去”,“向死而在”。

“提前到死中去”不是叫你去自杀,它恰恰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叫做“置之死的而后生”。人都要面临终有一死,有什么事情你不能去做呢?有什么事情你不能去尝试,去实现你自己去呢?正因为我们真切地认识到了死,我们才会更好地把握当下,为明天的一切可能性有所作为,不再选择庸庸碌碌,也不会迷失在那些看似重要实则次要的事情中无法自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向死而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朝华秋梵祎
高粉答主

2019-04-0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53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向死而生的意思是:人只要还没有死,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在平时说话或者运用于写作中,举例如下:

1、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2、向死而生,才能死而后生。

3、有一种生活叫向死而生。

4、向死而生,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5、向死而生,一名绝症病人的住院日记。

扩展资料:

心理学的存在主义传达出这样一种观点:

在了解了人类的限制性后,更要去发掘生命中的可能性。

死亡,正是造成人类限制性的一大原因,同时也是促使人在有限生命中去探索可能性的源动力。它就像一个不知到底何时截止的ddl,给生命带来“第一生产力”。 

死亡的恐惧促使我们反思与觉察,并意识到:想活出无悔的自我,就要承担起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态度,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

同时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此过程中获得进步,这样才能坚定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甚至通过与他人的连结来实现更宏大的目标。

而在此过程中,人必然会感到焦虑,它没有那么可怕。个体时常在焦虑中才会积极求变,并进一步思考自己生存的意义。最后,人终究要归于尘土,直面死亡,会让人愈发珍惜当下,并更好地活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pee__
2019-04-07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在平时的说话或者运用于写作中,向死而生可以形容勇气和一种不惧生死直面挫折的精神,也可以形容已经看透生死,举例如下:

①向死而生,百折不屈,这常常称为武士的精神。

②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③拉萨之旅,之于我的意义。就好像,你以为自己再不会爱的时候,竟又有人出现,将你领向光明。就好像,你以为精疲力竭行将破碎之时,忽又见到赤色野花,于是,你知道,要爬起来,拍拍灰尘,走下去,向死而生。

④这时就体现出他身上最珍贵的专注品质来,永不放弃,向死而生的精神才是超越任何资质的成功真谛。

⑤在这精彩绝伦的世界里,当百折不屈,向死而生,荆棘前进。

扩展资料

向死而生的运用技巧: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形容勇气和一种不惧生死直面挫折的精神。

《向死而生》是一部由身兼导演与摄影师于一身的王一男制作的纪录片,6个月的旅途中,他驱车4万公里,在加拿大全境找到了100名受访者,询问他们同一组关于人生的问题。

该片入围2017温哥华金熊猫国际电影节,对于纪录片市场来说,在中国仍属小众,但一部素材充实的纪录影片,有时却可以带给人们更多思考。80后纪录片导演王一男,日前就带着自己的作品《向死而生》与观众见面,一起探讨了对于生命的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向死而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