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区别

 我来答
田若灵0HI
高粉答主

2018-10-0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区别如下:

1、起源地毕业于: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2、形成和盛行的时间不一样:形式教育论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实质教育论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

3、主要代表人物不一样:形式教育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4、主要观点不一样:形式教育论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5、理论基础不一样:实质教育是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参考资料:

实质教育-百度百科

形式教育-百度百科

百度网友d08ced5
高粉答主

2018-10-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万
展开全部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区别: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1、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论相反,实质教育论维护和提倡18世纪初开始兴起的实科教育方向。英国教育家H.斯宾塞在实证论的基础上,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知识的比较价值问题。他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他比赫尔巴特学派更直接地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同资产阶级发展工业的需要联系起来。19世纪中期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实质教育对欧、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曾起过很大的影响。

2、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教学论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者对教学内容问题的一些方面都做过一定的研究和论证。但在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两方面各执一端,都有其片面性(见形式教育)。

扩展资料

形式教育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哲人的一些思想。如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一种官能,当它被蒙蔽或毁坏后,可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或重新点燃它。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与。 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忆安颜11
高粉答主

2018-10-1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1、形式教育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实质教育要晚得多,在夸美纽斯之后,基本上是大工业革命之后慢慢形成的。

2、形式教育的主要思想,他们认为教学主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形式教育形成对立,实质教育反对提高学生能力,主张教学就要教知识,而且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的科学知识。

3、归结起来说: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扩展资料

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

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理论,认为:

①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②教育应以实质为目标。 构建心灵的原材料是各种观念。 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具有主要地位。 因此,教育不着重于课程和教材的培训作用,或者知识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相反,它注重课程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

③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方法教育论认为,影响学生今后生活的教学内容无以数计,所以,从内容上来确定教育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方法教育论着眼于学生的教育过程,掌握思维的方法、感情、价值标准。简言之,就是着眼于学生通过教育掌握各种方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接受一系列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质教育    百度百科——形势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88111c
高粉答主

2018-10-1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832
展开全部

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1.形式教育:

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哲人的一些思想。

如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一种官能,当它被蒙蔽或毁坏后,可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或重新点燃它。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

2.实质教育:

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与。 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形式教育强调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实质教育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扩展资料

形式教育的理论基础:

①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

②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

③学习的迁移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理论:

①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

②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

③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式教育 百度百科-实质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18-07-09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75万
展开全部
归结起来说: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形式教育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形式教育的主要思想,他们认为教学主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他之后不断有人坚持这种主张,并且发扬光大,形成理论,慢慢形成学派。
实质教育要晚得多,在夸美纽斯之后,基本上是大工业革命之后慢慢形成的。和形式教育形成对立,反对提高学生能力,主张教学就要教知识,而且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的科学知识。

拓展资料:
形式教育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实质教育”相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哲人的一些思想。如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一种官能,当它被蒙蔽或毁坏后,可用算学、几何学、天文学等学习来澄清或重新点燃它。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

理论基础
①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
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展起来。除了练习或训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发展官能。
人们的一切能力,都是从练习而来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想象力由想象而长进,推理力以推理而提高,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练习,就会减退、变弱。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种官能的心智练习。
②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
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
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如果他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所以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就是学习的东西被遗忘了,却仍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们的训练作用。沃尔夫和其他官能心理学家,原来是反对学习古典课程的。然而,当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良的工具时,形式教育与古典课程就相互提携起来。
③学习的迁移
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
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与。 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与形式教育论相反,实质教育论维护和提倡18世纪初开始兴起的实科教育方向。英国教育家H.斯宾塞在实证论的基础上,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知识的比较价值问题。他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他比赫尔巴特学派更直接地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同资产阶级发展工业的需要联系起来。19世纪中期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实质教育对欧、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曾起过很大的影响。
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教学论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者对教学内容问题的一些方面都做过一定的研究和论证。但在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两方面各执一端,都有其片面性(见形式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