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
展开全部
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便于检测.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不能超标,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军神》这一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悦、微微颤抖、勉强一笑等词语.
3、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词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能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要合理地划分课时任务.
《军神》一课,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教3课时.怎样切分课时任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长句子要能不丢字、不添字、不加字,要顺畅自然.在读的过程中,识好字,学好词.通过读,要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还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感,有所悟,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自己初步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作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选准适当的切入口,深入文本,披文入境入情,体验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是第一个回合.然后,返顾全文,揣摩、领悟作者在本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即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第二个回合.(这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所谓的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和人物对话,并布置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早年的革命经历,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第三课时,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可先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资料,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进行书写指导,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增加语言积累;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实现目标要求
1、落实字词教学目标
中年级的字词教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军神》一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是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10个.怎样去落实识字目标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数.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圈画出这些生字,一一地认读,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字音,教师出示相关词组检查学生读书学习生字情况;再读时,放手让学生凭借个人的学力,运用已经学得的识字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理解这些生字及词语,着力解决字义;在练习时,再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字形,写好要求学会的生字,着力解决字形.这样分步实施,有序,有度,有效,有利于打牢学生语文的基本功.当然,这种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在介绍刘伯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准生字承(chénɡ)的同时,观察承的笔画组成,中间的了字上是三横,不能写成两横,左边是横撇,右边是一撇一捺,不是撇折.
词语教学又该如何实施呢?过去我们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今天,我们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直观的图文、声像资料,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感悟、体验.比如军神这个词语,它是指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这是它的基本义.这一词语是出现在沃克医生手术结束后称赞刘伯承的话语中,联系这一语境,我们不难理解文中的军神其实指的就是刘伯承,这是它的语境义.沃克,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他阅人无数,已习惯了病人与生死的艰难较量,严肃而冷峻,但面对刘伯承这样一个主动不用麻药,坚持做完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军人,他被极大地震撼了,以至于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男子汉钢板到军神这几个称谓的变化,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沃克的内心情感在急剧升温;透过军神一词,我们不难体会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崇敬之情.军神是对刘伯承将军的称颂,更是对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的礼赞,这就是词语内在的情感义.这样从三个层次来感悟,学生就能由表及里深刻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从而为以后的运用作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准备.
2、锁定重难点,品军神内涵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中我是这样突破教学难点的:
首先要选准精读感悟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能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情绪,减少阅读头绪,优化阅读过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不妨采取直奔中心的策略,将本文的中心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进而辐射全文.
其次根据切入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说说军神是出自谁的口,是谁称赞谁时说的?找出他说的话,认真地读读.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如: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他要以军神来称赞刘伯承?导致沃克医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刘伯承和钢板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等等,再一一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而后,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研读文本,尝试从文中获取答案.如果选择的问题相同,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结成小组,共同研读、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应付的仆人.这样自主学习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落脚点,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在学生充分地研读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和评议.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有准确的预见,开始阶段,他们说出来的体会可能是肤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零乱的,这是真实的学习状况.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事先要精心地预设:当学生说的体会肤浅时,怎么启发诱导,以使学生的认识经历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当学生说的答案不完整时,怎么指导帮助,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完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零乱时,怎么引导提示,以使学生理清思路,有序作答.本课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感悟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一方面是从刘伯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表现中来体会.手术前,他是异常地镇定,坚决不用麻醉药,对手术可能带来的痛苦,心理上有充分地准备;手术中,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手术结束后,还说出刀数七十二刀.这是正面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刘伯承超常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是从沃克医生手术前后的态度变化中来体会.手术前,沃克医生是冷冷地有些不悦,不相信眼前的这位青年能经受得住这么巨大的手术痛苦;手术中,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因为作为医生的他,深知不用麻药摘除坏死的眼球和新生的息肉带给病人的那份锥心刺骨般的痛楚;手术后,面对这位超常镇定的青年,他被极大地震撼了,这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失声喊起来.这是侧面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手术的氛围,表现了手术的艰难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成功地烘托出了刘伯承的刚毅与伟大,展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为了更好地理解刘伯承的坚强,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日划破手指、碰破身体表皮等遭受创伤的经历,真切地感受,悉心地体验,将生活经验和理解感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深入文本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
3、落实读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可以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朗读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味其妙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本课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指导学生朗读本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人物对话.本课人物对话语言简单,但朗读时要把握好语调.刘伯承的话可用舒坦、平静的语气来读,以示作为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沉着、坚毅;而朗读沃克医生的话要结合他神态、情绪的变化加以灵活处理,如开始他的话用冷冷的、不悦的、疑惑的语气读;手术时他对病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用关切的语气读;手术后,他的话用充满敬佩的语气读,以示对刘伯承的赞扬.二是课文中描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要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处理呢?有些教师在理解课文之后,请几个学生分一下角色,将课文读一遍,就算完成了.这是应付,是敷衍.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一项练习,更是一项教学要求,切不可草率事之.分角色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是一种重要的角色体验,也是学生深入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落实好,必须要层层渗透,步步推进.初读时,要让学生圈画出人物对话,反复朗读;精读时,则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细心地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进人物的内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每一处的人物对话.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创设一定的氛围,先自读自练;然后分小组进行,组内互换角色,互听互议,互学互评;最后选择读得好的上讲台表演,展示朗读成果,共享学习收获.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吃透课标,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有效达成目标.
一、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便于检测.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不能超标,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军神》这一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悦、微微颤抖、勉强一笑等词语.
3、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词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能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要合理地划分课时任务.
《军神》一课,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教3课时.怎样切分课时任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长句子要能不丢字、不添字、不加字,要顺畅自然.在读的过程中,识好字,学好词.通过读,要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还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感,有所悟,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自己初步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作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选准适当的切入口,深入文本,披文入境入情,体验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是第一个回合.然后,返顾全文,揣摩、领悟作者在本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即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第二个回合.(这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所谓的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和人物对话,并布置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早年的革命经历,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第三课时,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可先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资料,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进行书写指导,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增加语言积累;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实现目标要求
1、落实字词教学目标
中年级的字词教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军神》一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是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10个.怎样去落实识字目标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数.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圈画出这些生字,一一地认读,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字音,教师出示相关词组检查学生读书学习生字情况;再读时,放手让学生凭借个人的学力,运用已经学得的识字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理解这些生字及词语,着力解决字义;在练习时,再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字形,写好要求学会的生字,着力解决字形.这样分步实施,有序,有度,有效,有利于打牢学生语文的基本功.当然,这种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在介绍刘伯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准生字承(chénɡ)的同时,观察承的笔画组成,中间的了字上是三横,不能写成两横,左边是横撇,右边是一撇一捺,不是撇折.
词语教学又该如何实施呢?过去我们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今天,我们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直观的图文、声像资料,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感悟、体验.比如军神这个词语,它是指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这是它的基本义.这一词语是出现在沃克医生手术结束后称赞刘伯承的话语中,联系这一语境,我们不难理解文中的军神其实指的就是刘伯承,这是它的语境义.沃克,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他阅人无数,已习惯了病人与生死的艰难较量,严肃而冷峻,但面对刘伯承这样一个主动不用麻药,坚持做完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军人,他被极大地震撼了,以至于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男子汉钢板到军神这几个称谓的变化,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沃克的内心情感在急剧升温;透过军神一词,我们不难体会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崇敬之情.军神是对刘伯承将军的称颂,更是对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的礼赞,这就是词语内在的情感义.这样从三个层次来感悟,学生就能由表及里深刻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从而为以后的运用作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准备.
2、锁定重难点,品军神内涵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中我是这样突破教学难点的:
首先要选准精读感悟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能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情绪,减少阅读头绪,优化阅读过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不妨采取直奔中心的策略,将本文的中心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进而辐射全文.
其次根据切入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说说军神是出自谁的口,是谁称赞谁时说的?找出他说的话,认真地读读.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如: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他要以军神来称赞刘伯承?导致沃克医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刘伯承和钢板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等等,再一一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而后,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研读文本,尝试从文中获取答案.如果选择的问题相同,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结成小组,共同研读、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应付的仆人.这样自主学习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落脚点,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在学生充分地研读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和评议.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有准确的预见,开始阶段,他们说出来的体会可能是肤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零乱的,这是真实的学习状况.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事先要精心地预设:当学生说的体会肤浅时,怎么启发诱导,以使学生的认识经历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当学生说的答案不完整时,怎么指导帮助,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完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零乱时,怎么引导提示,以使学生理清思路,有序作答.本课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感悟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一方面是从刘伯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表现中来体会.手术前,他是异常地镇定,坚决不用麻醉药,对手术可能带来的痛苦,心理上有充分地准备;手术中,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手术结束后,还说出刀数七十二刀.这是正面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刘伯承超常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是从沃克医生手术前后的态度变化中来体会.手术前,沃克医生是冷冷地有些不悦,不相信眼前的这位青年能经受得住这么巨大的手术痛苦;手术中,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因为作为医生的他,深知不用麻药摘除坏死的眼球和新生的息肉带给病人的那份锥心刺骨般的痛楚;手术后,面对这位超常镇定的青年,他被极大地震撼了,这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失声喊起来.这是侧面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手术的氛围,表现了手术的艰难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成功地烘托出了刘伯承的刚毅与伟大,展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为了更好地理解刘伯承的坚强,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日划破手指、碰破身体表皮等遭受创伤的经历,真切地感受,悉心地体验,将生活经验和理解感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深入文本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
3、落实读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可以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朗读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味其妙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本课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指导学生朗读本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人物对话.本课人物对话语言简单,但朗读时要把握好语调.刘伯承的话可用舒坦、平静的语气来读,以示作为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沉着、坚毅;而朗读沃克医生的话要结合他神态、情绪的变化加以灵活处理,如开始他的话用冷冷的、不悦的、疑惑的语气读;手术时他对病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用关切的语气读;手术后,他的话用充满敬佩的语气读,以示对刘伯承的赞扬.二是课文中描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要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处理呢?有些教师在理解课文之后,请几个学生分一下角色,将课文读一遍,就算完成了.这是应付,是敷衍.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一项练习,更是一项教学要求,切不可草率事之.分角色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是一种重要的角色体验,也是学生深入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落实好,必须要层层渗透,步步推进.初读时,要让学生圈画出人物对话,反复朗读;精读时,则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细心地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进人物的内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每一处的人物对话.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创设一定的氛围,先自读自练;然后分小组进行,组内互换角色,互听互议,互学互评;最后选择读得好的上讲台表演,展示朗读成果,共享学习收获.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吃透课标,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有效达成目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