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和铁在浓硝酸和浓硫酸中钝化具体是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铝和铁具有还原性,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冷酸的情况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但是热酸不会 其实就是这两种强酸与金属反应生成了氧化物防止继续腐蚀
3Fe+4H₂SO₄(浓)=Fe₃O₄+4SO₂+4H₂O
2Al+3H₂SO₄(浓)=3H₂O+3SO₂+Al₂O₃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却可以剧烈燃烧。
铁是变价元素,0价只有还原性,+6价只有氧化性,+2,+3价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在置换反应中一般显+2价,但有少数显+3价,如溴化亚铁和过量氯气反应:
扩展资料:
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厚约50埃(1埃=0.1纳米)的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相应的金属;铝是两性的,极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与酸反应
2Al +6HCl ==== 2AlCl₃+ 3H₂↑
2Al + 3H₂SO₄(稀)==== Al₂(SO₄)₃+ 3H₂↑
Al + 6HNO₃(浓)==Δ==Al(NO₃)₃+ 3NO₂↑+ 3H₂O
Al + 4HNO₃(稀)==== Al(NO₃)₃+ NO↑+ 2H₂O
8Al + 30HNO₃(较稀)====8Al(NO₃)₃+ 3N₂O↑+ 15H₂O
8Al + 30HNO₃(极稀)====8Al(NO₃)₃+ 3NH₄NO₃+ 9H₂O
6CH₃COOH+2Al=2Al(CH₃COO)₃+3H₂↑
一般情况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有气泡产生。实际情况下则较复杂。但铁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会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主要成分Fe3O4)故可用铁器装运浓硫酸和浓硝酸。
铁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硫酸、硫、硫酸铜溶液等反应时失去两个电子,成为+2价;与硝酸反应时要看物质的量之比和硝酸的浓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铝
反应方程式:3Fe+4H₂SO₄(浓)=Fe₃O₄+4SO₂+4H₂O
2Al+3H₂SO₄(浓)=3H₂O+3SO₂+Al₂O₃
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物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 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化金属的化合物。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形成钝态达到防腐蚀的作用。
扩展资料:
金属表面的钝化膜结构理论:
1、成相膜理论
当铝合金等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复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形成独立的相,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
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快)而有所积累;另一方面,界面层中的氢离子也要向阴极迁移,溶液中的负离子(包括OH-)向阳极迁移。
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面的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溶度积较小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某种盐类就要沉积在铝合金等金属表面并形成一层不溶性膜,这膜往往很疏松,它还不足以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溶解。
但电极表面被它覆盖了,溶液和金属的接触面积大为缩小。于是,就要增大电极的电流密度,电极的电位会变得更正。这就有可能引起OH-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其产物又和电极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反应而生成钝化膜。
2、吸附理论
金属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膜才钝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也就足以引起钝化了。这吸附层虽只有单分子层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改变了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结构,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升高,金属表面反应能力下降而钝化。
此理论主要实验依据是测量界面电容和使某些金属钝化所需电量,实验结果表明,不需形成成相膜也可使一些金属钝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钝化
钝化其实是氧化膜阻止酸继续进入,就保护了内部的金属
不过,加热下铁铝及其氧化膜将溶解.
3Fe+4H2SO4(浓)=Fe3O4+4SO2+4H2O
2Al+3H2SO4(浓)=3H2O+3SO2+Al2O3
铁和浓硝酸、浓硫酸反应,被氧化生成Fe3O4,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还原产物是NO2以及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