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朱婷作文素材运用
展开全部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队,是近代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曾在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的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和2004年两度夺冠,共七度成为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队伍以顽强拼搏为国人熟知,女排精神已深入人心。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12日,在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队面对东道主意大利,激战四局后以3-1胜出,继1998年后再次打进决赛。
1981流行记录:女排夺冠让国人扬眉吐气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开始,中国队对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中国女排以3:2艰难获胜。最后一个球落地,姑娘们喜极而泣。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一些中国人激动起来,一些北京居民、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第二天,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都在渲染女排夺冠。《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其中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此事意义就此上升到激励民族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的高度——不是中国女队赢了,而是中国赢了;这样下去,之后必有大赢和全赢。
比赛颁奖典礼未毕,国家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已到球队。贺电转达了高层将授予女排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标兵”光荣称号的决定;一举成为“民族英雄”的女排从日本回国,国家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一个运动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获得如此荣誉和待遇,那种分量在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
《人民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人民日报》还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女排队员的形象上邮票、上日历,还出了纪念币、纪念章。于是神奇之事接连见诸媒体:“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班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之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
郎平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描述那时的情形:“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这段话前半部分完全属实,后半部分虽说言过其实,但也能从中看出中国女排以及“女排精神”在当时的确无比风光。
90年代下滑:中国女排自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开始青黄不接,早一辈的名将如郎平和梁艳等早已相继退役,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中败于该届盟主苏联女排,最后只获得铜牌。中国女排在1989年的第5届世界杯和1990年的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均卫冕失败,决赛分别负于古巴和苏联而获得亚军。
1995年,名将郎平被中国排协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率领中国女排走出历史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但她始终未能带领球队重夺得世界冠军,故她于1998年宣布辞职。
在90年代,中国女排虽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球员,如副攻的赖亚文、主攻的许新、接应二传的邱爱华等,却只曾在1990-1998年期间的四次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中屈居亚军,那年代正值古巴女排创造八连冠的超强王朝。
2000年在教练胡进带领下的,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在止步八强,中国女排兵败后,中国排协便委任在中国女排队中曾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先生担任主教练。
2001年,陈忠和决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将,更提拔了不少潜质新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结果,中国女排在陈忠和教练领导下,在日本夺得世界大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十多年来夺得的世界级正式大赛冠军。 不过由于世界大冠军杯属洲际杯性质,传统地位难与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相提并论,故在国内没有造成太大回响。
中国女排:站上复兴起点2014-10-15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时间10月13日凌晨,中国队在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中1∶3负于美国队,时隔16年再次获得世锦赛亚军。而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逆转俄罗斯夺得金牌以来,中国女排已有10年没有出现在世界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决赛的舞台。
对中国女排而言,这是一个久违的亚军,也是一个恰逢其时、恰到好处的亚军。经历了“世界二流”的苦楚和新老交替的阵痛,中国女排已经站上了复兴的起点。
新老交替悄然完成
1998年女排世锦赛决赛,中国队输给了如日中天的古巴队,当时的主教练正是郎平。与今天的这支女排不同,当年的中国女排在几年的时间内已先后拿到世界杯和奥运会亚军,主力赖亚文、孙玥等球员也正值当打之年。而如今的中国女排却是“小鬼当家”,参赛的14名选手中有9人是“90后”,在世锦赛16强中平均年龄最小。
就是这样一支青年军,硬是顽强地打进了决赛。不到20岁的主攻朱婷一战成名,入选世锦赛最佳阵容;年仅17岁的袁心玥在队友受伤的情况下独挑大梁;队长惠若琪、魏秋月、徐云丽等“老将”已成为球队的中坚力量—中国女排未来几年的主力阵容已经成形。
2013年郎平接手中国女排后,提出“大国家队”概念,通过扩大集训阵容,使更多的年轻队员进入到国家队,但新老交替的转型阵痛难以避免—去年9月的亚锦赛,中国队先后败给泰国、韩国,仅获第四;女排大奖赛两负日本,总决赛派遣替补出战—这使郎平和中国女排遭遇了种种质疑。
这一次,中国女排终于证明了自己。
赛后接受采访时,郎平说:“现在的排球更要求体能力量和快速,而且赛季这么长,六七个人肯定不行。我们要加强替补的培养。”尽管一个亚军并不足以消弭所有争议,但年轻小将通过大赛积累了经验,让人们对中国女排的未来有了乐观的期待。两大赛成绩值得期待:21天,13场比赛,女排姑娘靠着顽强的意志一场一场地拼下来,这个亚军来得实实在在。尤其是在与巴西、美国、意大利三强的四度对话以及同多米尼加的两场鏖战中,中国女排看到了差距,收获了信心。
2015年女排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未来2年,年轻的中国女排还面临着两项大考。通过本次世锦赛,郎平说:“我看到了更多强队。包括一些二流球队,进步非常快,没有哪个队你随便就能打打的,真的很少。”
从此次世锦赛的表现来看,中国女排与美国队和巴西队尚有一定差距,但和意大利队旗鼓相当。而与日俄和其他欧洲球队相比,中国女排仍有对抗能力,若临场发挥正常,获胜的希望很大。
从年龄上分析,巴西队和意大利队新老交替并不顺利,明后年的两大赛仍需老将支撑;美国队同中国队一样以年轻球员为主,上升势头明显。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这3支球队仍将是中国女排的最大对手,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排已进入了重回巅峰的“机遇期”。不过,志在复兴的中国女排尚需解决在一传、发球、防守等方面的短板,年轻球员在稳定性和比赛经验上仍需磨砺。正如郎平所言:“如果两年以后我们还这样,就是不进则退了。一定要看到自己不足,要加快进步的脚步。现在强队太多了,将来就要看谁进步更快。”
三大球这里风景独好
刚刚结束的仁川亚运会上,中国军团无缘三大球金牌,但考虑到中国女排是二线队作战,外界依然对有着辉煌传统的女排抱有信心。世锦赛的出色表现,也巩固了女排在三大球中首屈一指的优势地位。
在低谷中决不放弃,在拼搏中重振雄风。正是一代代的女排姑娘们传承着“女排精神”,才让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新老交替、格局变迁的过程中始终稳居强国行列,也把“女排情结”传递给了新生代的球迷。但为了避免因新老交替带来的周期性起伏,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球员的选拔机制,更是排球发展的生态。从2004年奥运后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优秀的教练可以在一段时间里通过集训等方式提高队伍的水平,但不可能解决整个系统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后备人才,再好的教练也难以成功,三大球的发展现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回到老生常谈的三大球发展规律的话题上,借助出色成绩带来的效应,提高国内女排联赛的水平,使更多的年轻球员通过青训体系得到培养和选拔,从而向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球员,才是女排和三大球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而中国女排作为振兴三大球的“样板”,潜心发展,责无旁贷。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12日,在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队面对东道主意大利,激战四局后以3-1胜出,继1998年后再次打进决赛。
1981流行记录:女排夺冠让国人扬眉吐气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开始,中国队对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中国女排以3:2艰难获胜。最后一个球落地,姑娘们喜极而泣。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一些中国人激动起来,一些北京居民、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第二天,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都在渲染女排夺冠。《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其中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此事意义就此上升到激励民族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的高度——不是中国女队赢了,而是中国赢了;这样下去,之后必有大赢和全赢。
比赛颁奖典礼未毕,国家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已到球队。贺电转达了高层将授予女排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标兵”光荣称号的决定;一举成为“民族英雄”的女排从日本回国,国家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一个运动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获得如此荣誉和待遇,那种分量在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
《人民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人民日报》还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女排队员的形象上邮票、上日历,还出了纪念币、纪念章。于是神奇之事接连见诸媒体:“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班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之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
郎平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描述那时的情形:“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这段话前半部分完全属实,后半部分虽说言过其实,但也能从中看出中国女排以及“女排精神”在当时的确无比风光。
90年代下滑:中国女排自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开始青黄不接,早一辈的名将如郎平和梁艳等早已相继退役,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中败于该届盟主苏联女排,最后只获得铜牌。中国女排在1989年的第5届世界杯和1990年的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均卫冕失败,决赛分别负于古巴和苏联而获得亚军。
1995年,名将郎平被中国排协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率领中国女排走出历史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但她始终未能带领球队重夺得世界冠军,故她于1998年宣布辞职。
在90年代,中国女排虽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球员,如副攻的赖亚文、主攻的许新、接应二传的邱爱华等,却只曾在1990-1998年期间的四次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中屈居亚军,那年代正值古巴女排创造八连冠的超强王朝。
2000年在教练胡进带领下的,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在止步八强,中国女排兵败后,中国排协便委任在中国女排队中曾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先生担任主教练。
2001年,陈忠和决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将,更提拔了不少潜质新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结果,中国女排在陈忠和教练领导下,在日本夺得世界大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十多年来夺得的世界级正式大赛冠军。 不过由于世界大冠军杯属洲际杯性质,传统地位难与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相提并论,故在国内没有造成太大回响。
中国女排:站上复兴起点2014-10-15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时间10月13日凌晨,中国队在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中1∶3负于美国队,时隔16年再次获得世锦赛亚军。而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逆转俄罗斯夺得金牌以来,中国女排已有10年没有出现在世界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决赛的舞台。
对中国女排而言,这是一个久违的亚军,也是一个恰逢其时、恰到好处的亚军。经历了“世界二流”的苦楚和新老交替的阵痛,中国女排已经站上了复兴的起点。
新老交替悄然完成
1998年女排世锦赛决赛,中国队输给了如日中天的古巴队,当时的主教练正是郎平。与今天的这支女排不同,当年的中国女排在几年的时间内已先后拿到世界杯和奥运会亚军,主力赖亚文、孙玥等球员也正值当打之年。而如今的中国女排却是“小鬼当家”,参赛的14名选手中有9人是“90后”,在世锦赛16强中平均年龄最小。
就是这样一支青年军,硬是顽强地打进了决赛。不到20岁的主攻朱婷一战成名,入选世锦赛最佳阵容;年仅17岁的袁心玥在队友受伤的情况下独挑大梁;队长惠若琪、魏秋月、徐云丽等“老将”已成为球队的中坚力量—中国女排未来几年的主力阵容已经成形。
2013年郎平接手中国女排后,提出“大国家队”概念,通过扩大集训阵容,使更多的年轻队员进入到国家队,但新老交替的转型阵痛难以避免—去年9月的亚锦赛,中国队先后败给泰国、韩国,仅获第四;女排大奖赛两负日本,总决赛派遣替补出战—这使郎平和中国女排遭遇了种种质疑。
这一次,中国女排终于证明了自己。
赛后接受采访时,郎平说:“现在的排球更要求体能力量和快速,而且赛季这么长,六七个人肯定不行。我们要加强替补的培养。”尽管一个亚军并不足以消弭所有争议,但年轻小将通过大赛积累了经验,让人们对中国女排的未来有了乐观的期待。两大赛成绩值得期待:21天,13场比赛,女排姑娘靠着顽强的意志一场一场地拼下来,这个亚军来得实实在在。尤其是在与巴西、美国、意大利三强的四度对话以及同多米尼加的两场鏖战中,中国女排看到了差距,收获了信心。
2015年女排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未来2年,年轻的中国女排还面临着两项大考。通过本次世锦赛,郎平说:“我看到了更多强队。包括一些二流球队,进步非常快,没有哪个队你随便就能打打的,真的很少。”
从此次世锦赛的表现来看,中国女排与美国队和巴西队尚有一定差距,但和意大利队旗鼓相当。而与日俄和其他欧洲球队相比,中国女排仍有对抗能力,若临场发挥正常,获胜的希望很大。
从年龄上分析,巴西队和意大利队新老交替并不顺利,明后年的两大赛仍需老将支撑;美国队同中国队一样以年轻球员为主,上升势头明显。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这3支球队仍将是中国女排的最大对手,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排已进入了重回巅峰的“机遇期”。不过,志在复兴的中国女排尚需解决在一传、发球、防守等方面的短板,年轻球员在稳定性和比赛经验上仍需磨砺。正如郎平所言:“如果两年以后我们还这样,就是不进则退了。一定要看到自己不足,要加快进步的脚步。现在强队太多了,将来就要看谁进步更快。”
三大球这里风景独好
刚刚结束的仁川亚运会上,中国军团无缘三大球金牌,但考虑到中国女排是二线队作战,外界依然对有着辉煌传统的女排抱有信心。世锦赛的出色表现,也巩固了女排在三大球中首屈一指的优势地位。
在低谷中决不放弃,在拼搏中重振雄风。正是一代代的女排姑娘们传承着“女排精神”,才让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新老交替、格局变迁的过程中始终稳居强国行列,也把“女排情结”传递给了新生代的球迷。但为了避免因新老交替带来的周期性起伏,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球员的选拔机制,更是排球发展的生态。从2004年奥运后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优秀的教练可以在一段时间里通过集训等方式提高队伍的水平,但不可能解决整个系统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后备人才,再好的教练也难以成功,三大球的发展现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回到老生常谈的三大球发展规律的话题上,借助出色成绩带来的效应,提高国内女排联赛的水平,使更多的年轻球员通过青训体系得到培养和选拔,从而向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球员,才是女排和三大球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而中国女排作为振兴三大球的“样板”,潜心发展,责无旁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