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聪明吗?

在我们的观念里,刘禅是一个笨拙、无能的皇帝,其中乐不思蜀便是由此而来。然而历史也有其片面性(当然我不是怀疑和指责历史),我想了好久,觉得刘阿斗可能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至少... 在我们的观念里,刘禅是一个笨拙、无能的皇帝,其中乐不思蜀便是由此而来。然而历史也有其片面性(当然我不是怀疑和指责历史),我想了好久,觉得刘阿斗可能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至少不是像现在所认为的如此庸劣不堪,原因有三:一、作为亡国之君,被俘虏了之后怎样才可保全性命呢?唯有装笨装傻;二、作为刘备之子,即使遗传一半的基因,也不会笨至如此;三、多年来民间的传说,引导着刘禅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仅是自家之言,想征求列位的意见。 展开
 我来答
堪何以卿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9万
展开全部
他在位时间223——264 ,长达41年
你说笨蛋能做到吗

大智若愚的刘禅

刘禅的千古骂名是在洛阳落下的。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不打算返回蜀地复国了,于是历史说他是傻瓜;如果他说“我要复国,东山再起”,历史恐怕又会骂他不识时务。其实刘禅很明智,他知道自己必须在司马昭面前装傻。他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



历史,有时是以调侃的形式再现的,而有些历史人物干脆被画成了漫画。请看历史对刘禅的评价:“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这首七绝诗的作者只用了28个字,就武断地概括了一代君王的一生。而他的依据,不过是刘禅说了“此间乐,不思蜀”6个字,历史便根据这6个字,给了他一个千古骂名……

话说刘禅亡国之后,司马昭把他虏到洛阳,与刘禅同行的还有一些蜀国旧臣。喜欢作秀的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童婢百人”。这当然是给天下人看的,并非他真的要优待刘禅。一次,司马昭大宴蜀国君臣,特意令人奏起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

那音乐当然是哀歌,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往伤口上撒盐,蜀国旧臣听了,脸上无不现出悲戚之色,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表情毫无痛苦可言,活脱脱一个缺心少肺、苟且偷安的大傻瓜。他的旧臣■正,字令先,偃师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提醒刘禅一起上卫生间,然后悄悄对刘禅说:“晋公如再问及此事,您应悲痛地说:先帝宗庙,俱在蜀地,焉能不思?”

这其实是个错误的主意。刘禅很清醒,他明白此时既不能得罪新主,也不能得罪旧臣。于是他对旧臣点点头。尿了一泡尿之后,他轻轻松松地回到席间。这时司马昭又过来问及此事,刘禅便把■正的话背诵了一遍。司马昭听了,笑道:“这怎么像■正的话呢?”刘禅听了,傻傻地回答:“是啊,是他的话,是他刚刚教我这么说的,您怎么知道?”他故意显出愚蠢的模样,说罢,又有滋有味地听起音乐来了。

其实,此时真正的傻瓜是司马昭,他竟没有看出来刘禅是在装傻,反而在心里骂道:“真是个傻瓜!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顿时心中释然,说:“我无忧矣!”于是对刘禅不再设防。刘禅放的这个烟雾弹恰到好处,瞒住了司马昭,也误导了后人,后人由此认为他很愚蠢。试想,当时的刘禅,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剥夺,只要他稍稍表现出一点“骨气”,司马昭能饶过他吗?只有存在,才能作为;生命不存,一切免谈——在这一点上,他和他老爸都很明白,也都很狡猾。

想当年,他的老爸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老曹问刘备:“谁是当今英雄?”刘备明明知道对方想让自己说“曹刘”是英雄,但他就是不说,故意说别人是英雄。最后还是老曹沉不住气了,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惊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时曹操夸他等于要杀他,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老曹怎能容得刘备和他争山头?

于是刘备赶紧掩饰自己,借助一声惊雷,故意把筷子掉到地上,胆小如妇人,呈相若小儿。曹操一看:哈!连雷声都害怕,这哪是什么英雄?也就没有杀掉他。

刘禅继承了他爸爸这一优点,关键时刻大冒傻气,堪称上上之策。你也许会说,刘禅在魏军来侵时不抵抗反投降,而且率领群臣出城迎接邓艾大军,这不证明他很平庸吗?若说起这个,我们还得从当时的情势说起,那刘禅实在是迫不得已!



当时魏国大将邓艾率军突袭成功,犹如神兵天降,蜀国亡与不亡,已经由不得刘禅了。试想,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意北伐,经年累月,蜀军死伤无数,连他自己也知道这是鸡蛋碰石头,根本不可能成功。那时蜀汉的大将关羽、张飞早已不在了,小小蜀国地狭国弱,怎能与占据中原且兵多将广的魏国相比?

唉,历史交给刘禅的,只有这个小小的蜀国,而此时他最明智的选择也只有投降。投降了,君臣难免受屈辱,但老百姓能免遭涂炭。刘禅每逢大事从不糊涂,他懂得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把君主之位放在第二位。你能说他的这种取舍有错吗?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惜那些封建帝王,读了多少圣贤书,却没几个人记住这一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每遇社稷存亡时,帝王的观念都是“君为贵,民为轻”。为保住君王的帝位和尊严,他们往往让民众去做无谓的牺牲。更可笑的是那些民众,受了传统观念的左右,反过来嘲笑刘禅式的自我牺牲,这真是一种悲哀。

所以,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写《潼关怀古》时就说:“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个张养浩把问题看透了,而这个刘禅则把事情做得很磊落。他知道自己当不当这个蜀汉皇帝,蜀汉的老百姓该咋过还是咋过,所以他就把自己看轻了,所以周寿昌在《三国志集解》中评价刘禅时才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意思是说,历史在盖棺论定刘禅昏庸时,恐怕是失实了,那些传闻传得走样了,刘禅投降是为了保全他的百姓,这是难能可贵的。

再说刘禅当政时,一直笼罩在诸葛亮的耀眼光环之下,他的皇袍,远没有诸葛亮的鹅毛扇有光彩;羽扇纶巾的诸葛亮,要比刘禅潇洒飘逸得多。请看他的爹爹刘备临终时是怎样交代刘禅的:“汝与丞相(诸葛亮)从事,事之如父。”他竟让即将登上帝位的刘禅,像服从父亲一样服从诸葛亮。

这句话,不过是刘家父子的悄悄话,但诸葛亮在后来辅佐刘禅时,真的便以“太上皇”的形象出现了。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处理,大包大揽,俨然国家元首。最要命的是在北伐前夕,刘禅已经22岁了,诸葛亮还把人家当成小孩子,写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刘禅的种种不满,像对待小孩一样对其耳提面命,教育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发布了那么多让后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居高临下的命令,直令后来有见解的读书人纳闷:诸葛亮啊诸葛亮,你怎能对一个国家元首大加训斥呢?好像你自己是皇帝,而刘禅却是你的臣子似的。

而年轻的天子刘禅,这期间却能从大局出发,处处委曲求全。可是后来,诸葛亮竟违背了先主让他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率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而刘禅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克制自己。诸葛亮用人失误之后感到内疚,后主却安慰他:“胜负兵家常事。”诸葛亮自贬三级后不久,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刘禅及时恢复了诸葛亮的职务。

刘禅顾全大局、明智沉稳。他知道国家的处境,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他放手让诸葛亮去北伐,去折腾,尽管他知道那是徒劳的。他尊重诸葛亮,不过是尊重父亲的在天之灵罢了;他对诸葛亮怀有亲情,那是因为诸葛亮身上有父亲的灵魂负载,诸葛亮代表着父亲的那个时代!当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诸葛亮的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可是刘禅也只能把这样的文章写到第二段,写到第三段他便改变主题了。第一,对于诸葛亮身后的荣辱,对于诸葛亮的光辉事迹的宣传,他的意见是适可而止。他反对为诸葛亮立庙,但在众人的一再要求下,他没有固执己见,他深深知道诸葛亮的影响,所以他是明智的。第二,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他马上废除了丞相制,因为诸葛亮这个丞相的权力太大了。刘禅设立了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让这三个职位权力制衡,将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他“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

他制定的这一国策,比诸葛亮一味地北伐更符合蜀汉国情。请看历史是怎样记述刘禅治国的。



史料记载,刘禅在位41年间,蜀汉没有发生任何内乱,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已属少见。曹魏大将当中,常有叛国投敌的,但我们很难在蜀汉文武官员中找到叛国者,也未见蜀汉百姓因饥荒而暴动。而后人对刘禅的不恭,除了他的“乐不思蜀”之外,还来自一句俗语“扶不起来的阿斗”。

一个成语,一句俗语,就把刘禅绑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这种在讥笑中臧否人物的做法,丧失了最起码的评判准则,对先人和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是有失公允的。

《三国志》记载刘禅知人善任,颇有乃父遗风。在接到魏延谋反的报告时,刘禅马上质问道:“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他虽然没去前线,但他有判断力。魏延死后,他坚持实事求是,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也许刘禅不像诸葛亮那样料事如神,但他更看重事实,绝不会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那样,说“魏延有反骨,此后必反”。

而万千读者仍愿意相信诸葛亮,相信他是万能的神,相信他早已看出魏延有反骨,却从来不思考一下:一个大将的生理特征,怎能决定他的政治归属?而那个可怜的刘禅,虽是三国当中实力最弱的一国的君主,却在勉力治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对文臣武将,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展其才,是一位很讲民主的国家领导人。所以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这样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至于后来刘禅被俘洛阳,乐不思蜀,大冒傻气,不过是他逢场作戏而已。也许用莎士比亚的一段名言最能解读刘禅。莎翁说:“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过。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刘禅,就是这样的智者,他能在突发的语言环境中,不露声色地糊弄对手,击败强敌,成为未被提名的最佳辩手,成为能化险为夷的高级外交家。如果他也像那个爱在曹操面前卖弄小聪明的杨修那样,在司马昭面前大显聪明的话,他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大智若愚的刘禅,于公元271年死于洛阳,享年65岁
尼日尔问道
2010-09-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个不好说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09-08
展开全部
【1】、国都亡了,保个命就算聪明了??司马昭懒得杀他才是正经,在司马公的地盘(魏地),经过两代三人经营,刘禅还能上天不成?!!

【2】、司马炎他儿司马衷怎么没有遗传他祖先的基因(简直就是负指数),可见虎父不一定无犬子。在位长的原因主要是,在蜀国诸葛亮去世之后,有{蒋琬、费祎、董允、姜维}这些忠臣相继帮衬着,再有魏国还要应付东吴、辽东及魏国本土的反叛,司马氏还须大力“经营”,稳固朝政,那会儿还没工夫理蜀国;

【3】、《三国志》是蜀国的逆臣陈寿写的,也没见把他说成“聪明之主”。。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puuuuh
2010-09-08 · 超过3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万
展开全部
一、如果不是无能,怎么能做亡国之君呢,二、伟人的儿子不一定就是伟人!所以刘禅不聪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