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的抗菌药物出现,总是伴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虽然刚开始使用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相当低,对常见病原菌的敏感率相当高,但碳青霉烯类与其他β-内酰胺类一样,在临床应用后即出现耐药菌株。亚胺培南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对其耐药的菌株有:黄单孢菌、粪肠球菌和耐甲氧青霉素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绿脓杆菌对美罗培南仍敏感。
眼下临床主要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很少见,耐药机制主要有:1.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力下降,主要见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某些肠球菌;2.Ⅰ型β-内酰胺酶水解碳青霉烯类的微弱活性加上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通透性下降致耐药性产生,主要见于一些肠杆菌及绿脓杆菌;3.菌株产生含锌β-内酰胺酶水解碳青霉烯类,这些菌株大多为临床非常见的病原菌。
赫普菲乐
2024-07-23 广告
2024-07-23 广告
炔二醇表面活性剂主要有C10链炔二醇表面活性剂,单炔醇表面活性剂、十二碳炔二醇表面活性剂,这些产品具体型号较多,比如涂易乐FS-204,FS-61,DF-80D等;炔二醇表面活性剂的显著特点是有效控制动态表面张力,无泡或者低泡性,同时不含A...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赫普菲乐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