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的人物经历
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1994年开始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先后以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身份,多次到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暨南大学等境外大学任教或从事研究。
刘志伟教授的研究涉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多个领域,已发表论著包括明清时期的财政赋税、乡村社会结构、社会动乱、商业与市场、对外贸易、手工业、宗族与家庭、妇女、族群与民俗等课题,特别在探讨明清户籍赋税制度和传统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方面着力尤多。从80年代中期以后,他长期与海内外的人类学家与历史学家合作,深入到乡村社会中,把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结合起来,探索社会经济史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对话的新方向,拓宽和深化了研究的领域。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美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发表,四次被邀请在美国亚洲学会年会上宣读研究论文, 在海内外中国有相当的影响。主要的论著包括1997年出版的专著《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役制度研究》,以及在美国发表的“Lineage on the Sand:The Case of Shawan”和“Lineage, Market, Pirate, and Dan: Ethnicity in the Pearl River Aelta of South China”,在《历史研究》发表的《地域社会的结构过程: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对话》、《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丛乡豪的历史到士人的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在《清史研究》上发表的《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等论文。其中《女性形象的重塑:“姑嫂坟”及其传说》一文被收入由钟敬文先生担任学术总监的《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明清史文献》、《明清史专题》等课程。他主持的“历史教学网络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