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 我来答
手机用户66956
2016-06-01 · 超过5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4万
展开全部

青岛六十三中的前身是崂山县李村镇大村庄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更好的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李村镇教委办按照片区,把北片涉及11个自然村,在石沟、大村庄、下王埠、上王埠、佛尔崖和候家庄学校就读的初中学生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大村庄中学,归李村镇教委办管理。成立时有8个教学班,教师28人,学生365人,当时的学校占地9.8亩,校舍仅有42间,这些建筑一半是解放前的旧建筑,一部分建于70年代,雨天漏雨,雪天飘雪,基本属于危房。
基于这种情况,时任校长王正佐通过多次反映,争取修缮资金6000元,对部分校舍进行了维修,为了节约资金,利用暑假,男教师全部参加,只聘请了两个瓦工做指导,更换了三个教室的屋顶,四个教室的地面,对其它漏雨的教室更换了瓦片和部分断梁,消除了安全隐患。因当时条件所限,学校没有图书室,藏书几乎为零,理化实验公用一室,仪器很少,物理仪器大部分是教师自制的。教学环境较差,全体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办公条件比较艰苦,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生源不断增加,1989年班数增加到11个班,已达到学校容纳力的极限。学校四周全是民房,想在原址扩建已经不可能,此处的环境也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1989年李村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决定选址重建新校。当年分管教育的副镇长牛锡传、教委办主任毕元金、校长王正佐会同镇党委书记王海舰、镇长陈德利多次实地考察,考虑学生上学路程近,交通比较便利,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等因素,选中了地处下王埠村西、奶牛场前、省建以东一处空地,应该说是下王埠的一块黄金地角作为新校校址。时任下王埠村书记方明春、村长王哲君非常支持教育事业,在村少收入几十万元的情况下,忍痛割爱,很快签订了征地协议,出让土地39.8亩,征用土地费用仅30万元。
由于镇政府财力不足,凡本学区11个自然村年满18-60岁的村民每人集资10元,11个自然村是桃园、李家庵、上王埠、东王埠、下王埠、麦坡、佛尔崖、东大村、西大村、石沟、文昌阁。学区村民都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纷纷响应,很快完成了集资任务。
1990年4月21日,在新校址举行了开工典礼,镇党委书记致词,区府和区教育局领导参加奠基仪式,崂山建筑设计院完成了设计任务,下王埠建筑公司承担了建设任务,经过七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新校于12月27日竣工,并举行了落成典礼,区镇村各级领导参加了落成仪式,学校更名为崂山区李村镇王埠中学,原校师生也于12月27日前,告别了简陋昏暗的旧教室,兴高采烈的乔迁到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学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期,1990年教学班达到12个,教师增加到35人。
新学期、新环境也交给了学校新的使命。学校领导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聘请专业人员对校院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了搞好绿化,王正佐校长亲自带领后勤人员,几乎跑遍了崂山所有的园林单位,购置树木花草,为了节约资金,亲自带领全体教师整地挖空,当年种植树木200余株、花草500余株、植草皮1000余平方米,下王埠建筑公司无偿提供运输车辆和装卸人员,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绿化当年形成规模,并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要求,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办学规模扩大为18个教学班,教育教学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1993年学校接受了国家教委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于淑玲陪同国家教育司的有关领导,认真听取学校的汇报,召开座谈会,按照标准进行了认真评议,对学校的义务教育工作作了充分肯定,给予了高度好评。
自1993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周边小区开发已形成规模,学校的生源也越来越多,2000年教学班已达到21个,原本设计规模为18个班的教学楼已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只好把原有的功能室全部改成了教室。2001年有8个班在青岛市财经学校就读。2001年市教育局投资226万元,新建教学实验楼,2002年竣工,配套实施齐全,达国家一类配套标准,在财经学校就读的8个班迁回学校。
2003年在王建国校长的努力下,市教育局投资200余万元重新整修了学校操场,铺设了人造草皮和橡塑跑道,把原250米跑道的田径场扩建到300米,更新了全部体育设施,对教学楼进行了内外装饰和装修,更新了课桌椅,添置了40余万元的图书,进一步改造和调整了绿化区布局,整个校院焕然一新。
2007年李沧区政府和市教育局共同投资1200万元建设新教学楼和师生食堂,2008年8月落成,新学期伊始,学生全部迁入新楼。
李村地区的教育1983年前小学和初中合办,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麻烦和师资浪费,李村镇政府把原在各村学校的初中部统一划片集中,成立了大村庄中学,原来的小学迁入北山小学。学校成立时,第一任校长是孙玉芝。1984年,镇教委办委派尹兆海任校长。1987年调入王正佐任校长,尹兆海、孙玉芝同时调离。1990年12月27 日举行新校落成典礼,学校地处下王埠村,学校更名为崂山区李村镇王埠中学,归李村镇教委办管理。1991年至1994年,王正佐任校长,严敬礼、王淑凤为副校长。1994年6月,王正佐内退,王淑凤退养,严敬礼任校长,徐淑欣、孙建国任副校长至2000年8月。1999年成立工会,孙永林任工会主席至2007年。1994年原崂山区李村镇所辖区域与沧口区合并为新区——李沧区,学校更名为李沧区第三中学,归李沧区教委管理。1996年李村镇教委办撤销(此前学校人员工资、经费和人事归镇教委办),1997年1月1日起学校经费由李沧区教体局负担,各类管理归李沧区教体局。1997年7月1日起学校划归青岛市教育局管理,人事、经费由青岛市教育局负责,学校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2000年8月份,校长严敬礼因病改任书记,市局委派付希恭担任校长职务。2001年2月严敬礼病逝,副校长徐淑欣退休,韩同欣、孙建国为副校长。2003年1月,付希恭调离,市局委派王建国任校长,孙文洁为副书记。2005年孙建国退养,孙文洁任副书记副校长,2007年工会主席孙永林退养,2008年调入袁著璀任工会主席。2007年王明强任校长助理,2008年调离。2006年7月学校由市局管理下放到李沧区教体局管理,青岛市教育局负担工资经费3年,阳光工资负担50%。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