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 用生活体验作文的快乐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参加劳动时,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笔者安排了一篇写劳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帮助父母打扫家务,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达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加以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 优化作文训练,提升学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反复练习。所以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作文,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他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应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素描,你能说视唱练习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吗?但是,通过这些练习,将来,学生就自会唱歌,自会画画。作为练习的作文,同样如此。阅读中渗透写作,陶冶学生的人格。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激流宣泄出来。如在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笔者在“日记数量”后的“日记情怀”板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桢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随后的精读文本中,竺可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霎时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文字倾诉感情: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
3 要不断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次劳动》,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学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笔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祥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笔者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1 用生活体验作文的快乐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参加劳动时,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笔者安排了一篇写劳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帮助父母打扫家务,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达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加以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 优化作文训练,提升学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反复练习。所以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作文,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他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应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素描,你能说视唱练习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吗?但是,通过这些练习,将来,学生就自会唱歌,自会画画。作为练习的作文,同样如此。阅读中渗透写作,陶冶学生的人格。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激流宣泄出来。如在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笔者在“日记数量”后的“日记情怀”板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桢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随后的精读文本中,竺可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霎时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文字倾诉感情: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
3 要不断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次劳动》,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学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笔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祥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笔者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展开全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vCWgG-gnepPtznySWMmFg
通过童话、寓言、儿歌等内容,力图从孩子发展领域所涉及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方面为孩子将来学好语文打基础。
希望这份文件可以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1-16
展开全部
pioneering singer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