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帮助解一道历史选择题
《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400余,服国800”。《荀子》说:周立国71,姬姓独居53。而〈春秋〉又说有170余国。这种情况表明:A对西周封国数量存在分歧B对西周封国的历...
《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400余,服国800”。《荀子》说:周立国71,姬姓独居53。而〈春秋〉又说有170余国。这种情况表明:
A 对西周封国数量存在分歧
B 对西周封国的历史研究缺乏史实依据.......
这道选择是A还是B?
或者说是不是该命题的提问不当? 展开
A 对西周封国数量存在分歧
B 对西周封国的历史研究缺乏史实依据.......
这道选择是A还是B?
或者说是不是该命题的提问不当? 展开
展开全部
其实这个主要看古籍写出的时间及写作背景的,因为自从立国之后,周王朝及其以后的战国七雄之类的是都有分封的,也就是说,诸侯也并不是一口气就分完了的
《春秋》就不必说了,成书于春秋晚期或者更晚一点,也就是说孔子那个时代时,周朝通过封建制度分封了170余国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他是李斯的老师,在《荀子》一书中,所指的周立国73是指一直到成王时所确定分封的那几个诸侯,共计73国,这个数据时比较可信的,因为当时楚国都只能算是蛮夷,并未被承认是华夏的一员
《吕氏春秋》中所指则是到了战国末年秦初之际,周王朝及各自的诸侯国共封建的数目,因为封建制度就是上一级领导觉得地方太大,管不过来,分给下面去做,周所封建叫做诸侯,诸侯所封建,就叫做士大夫,例如晋国曾是姬姓诸国中最强的一国,到了战国分为了智、赵、魏、韩,只不过后来智国被灭,只有赵魏韩了
所以,这道题目是出得有问题的,各种史料,存在即为合理,很多正史都是被篡改过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阅读大量其他资料或野史来还原历史的真面目
额,差不多就是这样,好久没做历史了的说,希望能帮到你
《春秋》就不必说了,成书于春秋晚期或者更晚一点,也就是说孔子那个时代时,周朝通过封建制度分封了170余国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他是李斯的老师,在《荀子》一书中,所指的周立国73是指一直到成王时所确定分封的那几个诸侯,共计73国,这个数据时比较可信的,因为当时楚国都只能算是蛮夷,并未被承认是华夏的一员
《吕氏春秋》中所指则是到了战国末年秦初之际,周王朝及各自的诸侯国共封建的数目,因为封建制度就是上一级领导觉得地方太大,管不过来,分给下面去做,周所封建叫做诸侯,诸侯所封建,就叫做士大夫,例如晋国曾是姬姓诸国中最强的一国,到了战国分为了智、赵、魏、韩,只不过后来智国被灭,只有赵魏韩了
所以,这道题目是出得有问题的,各种史料,存在即为合理,很多正史都是被篡改过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阅读大量其他资料或野史来还原历史的真面目
额,差不多就是这样,好久没做历史了的说,希望能帮到你
展开全部
如果是多选题,AB当然都是对的;
但现在高考出的基本都是单选题,那么这道题应该选B
思路:这是比较型选择题,要求选出的是哪个选项更能说明实质,很明显的是,A只是对材料进行描述,而B是对材料产生的影响(或者原因)进行了说明。
但现在高考出的基本都是单选题,那么这道题应该选B
思路:这是比较型选择题,要求选出的是哪个选项更能说明实质,很明显的是,A只是对材料进行描述,而B是对材料产生的影响(或者原因)进行了说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如果真要做那A、B都行
因为这3本书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写的
距离周朝分封这段历史最近。所以AB都行吧
这个题目最好是开放式题目。不要固定的用选择题来做。
建议改正论述题
因为这3本书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写的
距离周朝分封这段历史最近。所以AB都行吧
这个题目最好是开放式题目。不要固定的用选择题来做。
建议改正论述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B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