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的老师给了我们这个小组这个题目让我们小组的形式上课讲课。在写稿之前想在网上收集一下对这个很熟悉的人的看法和指导。我们都对讲这个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和主题,所以我主... 外国文学史的老师给了我们这个小组这个题目让我们小组的形式上课讲课。在写稿之前想在网上收集一下对这个很熟悉的人的看法和指导。我们都对讲这个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和主题,所以我主要想知道一下如何理解,然后主要写哪方面。毕竟讲课的时间有限。我们想讲一些精华和代表。希望大家踊跃帮忙。 展开
 我来答
xxyddzx
推荐于2017-10-06 · TA获得超过10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0万
展开全部
  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解放运动即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其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和农奴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反专制和农奴制,因此被视为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并回答解放运动最关心的问题。如“谁之罪”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通过文学形象给予了揭示和回答。
  1895年之前,俄国还没有组织严密的进步政党,领导解放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肩上,进步的作家和批评家实际上担当了解放运动领导者的重任,也给十九世纪俄国的进步文学与批评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3.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其中,“多余人”的形象系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高。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其后有比乔林,别里托夫,罗亭,拉夫列茨基,奥勃洛莫夫,而奥勃洛莫夫是最后一个多余人。通过多余人形象系列,反映了贵族知识分子革命性的丧失,提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批判了造成多余人的封建制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不同的人物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各具性格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4.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属于探索型的人物,他们或致力于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归宿,表现出颇具宗教意味的虔诚性。
  与法国文学相比,俄国文学更具道德感和宗教感,人物往往似肩负着十字架的圣徒,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和负罪感,在精神领域艰难地跋涉。这就出现了拉赫美托夫式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德烈、彼尔、列文和忏悔式贵族聂赫留道夫等形象。在他们的身上还表现出明显的禁欲倾向。

  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
  (一)贵族革命时期:
  政治论争:斯拉夫派,西欧派,民主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前的文学: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卫国战争和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以及普希金。
  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诸条件:现实的反农奴制的斗争;十八世纪讽刺作家拉季谢夫对现实的批判,感伤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成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中反压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普希金的后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1841)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比乔林的形象。
  自然派: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派。其形成背景是,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发表之后,一批青年作家纷纷仿效之,形成了所谓“果戈理派作家”,而反动文人由诬蔑他们是自然派。别林斯基接过这一称呼,勇敢地捍卫自然派,并指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自然派遂成为文坛的主流,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如赫尔岑,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平民知识分子时期:
  1.斗争激烈,创作繁荣:
  农奴制改革之前资产阶级自由派与革命民主主义派之间“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之间的斗争。自由派赞美改革,民主派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各派都通过文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创作空前活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1859)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186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 )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谢德林 《外省散记》(1856)
  奥斯特罗夫斯基 《大雷雨》(1860)
  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
  美学方面的成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博士论文《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是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在这里,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作出了唯物的、民主的阐释。
  2.多余人已去,新人辈出: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
  英沙罗夫是新人的先驱,但他是保加利亚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反抗异族压迫,而当时俄国平民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国内的阶级压迫,因此杜勃罗留波夫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既对《前夜》中英沙罗夫身上的新人特征予以肯定,又呼唤俄国的英沙罗夫的出现,从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导致屠格涅夫与革命民主派的决裂。
  巴扎罗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他出身平民,埋头实干,性格坚强,能言善辩;反对农奴制,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社会;思想激进,崇尚民主;重实验,尚实用科学,讲唯物。
  通过巴扎罗夫与贵族自由派巴威尔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种政治倾向之间的斗争,客观地表现了巴扎罗夫在精神上压倒了他周围的贵族,显示了“民主主义对贵族的胜利”。
  作者由于其贵族自由主义立场,过分强调了巴扎罗夫身上的缺点和内心的矛盾(漠视社会问题,怀疑论,对妇女和艺术的错误看法),称其为“虚无主义者”,并为他安排了一个早亡的结局。
  对巴扎罗夫这一形象,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都不满意,前者不满巴扎罗夫精神上的胜利,后者不满作者的贵族立场,以对造成对革命民主派的歪曲。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别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国应当怎么办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与不抱任何幻想的坚决斗争)。
  格里沙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农奴制改革的欺骗性,反映了农民的觉醒,并通过新人形象告诉人们只有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才是最快乐的。
  3.对黑暗王国的诅咒: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对儿媳卡杰琳娜的迫害,表现了她的反抗。杜勃罗留波夫称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对迫害安娜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控诉,《复活》对整个俄国专制社会的控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谢德林的《戈罗夫略夫老爷们》展示了地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必然灭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表现了对旧制度的抗议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揭露专制社会的丑恶也是契诃夫小说的重要内容。
  (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此时的俄国文坛是三分天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颓废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
  绥拉菲莫维奇,魏烈萨耶夫,安德烈耶夫,库普林
  此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仍是批判旧俄国,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沙皇政府的残暴。1905年革命后,批判现实主义阵营的分化公开化。安德烈耶夫倒向反动阵营,同颓废派合流;库普林倾向于自然主义;绥拉菲莫维奇转向无产阶级;阿托尔斯泰仍站在民主主义立场。
  颓废文学: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内容颓废,但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有意义。
  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
匿名用户
2010-09-08
展开全部
批判主义

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由于此人是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后来成为第二帝国的代言人,马克思曾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过他,他的名声不好,因此他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提法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曾经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高尔基称它为"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整个时代作家辈出,巨著丛生,文坛盛况,蔚为壮观。在英国,狄更斯和萨克雷也代表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罪恶与腐败,作了揭露和批判。狄更斯的小说有《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和《双城记》等,萨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场》。此外,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也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加入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马克思称他们是属"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指出: "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流派标志着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转移到俄国。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可夫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十九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了人类文明。

写实主义
依据自己的评价,将自己的时代风俗,思想,外观加以描绘,亦即正确的,忠实的描写出当下活生生的社会环境。
写实是抽象,理想化的反义。写实主义一般解释为依据自己的评价,将自己的思想,外观,社会环境,时代风俗正确,忠实的描写出来。它也泛指自贫困阶层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描写低收入者的时候或凡夫俗子的活动。写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发展出来的。在1830年代,由于产业革命,当时的时候,经济情绪是新兴市民阶层掌握实质主导权的时代。美术世界的鉴赏者,亦即作品的购买者从宫廷贵族扩展到一般的市民,而提高画作的画家,自1833年以后,人数急剧增加,沙龙展上的展出件数也从两千件增加到三千件不等,在许多情形下甚至接近五千件。画家对题材的选择完全将目光投向周遭的日常现实这一点上,反映了社会上市民阶级这样的新资助者,并不具备传统于古典的涵养,而是对现实的食物较感兴趣。

现代派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
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 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
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
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
杜尚:《干燥的便盆》
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
雷斯:《法国式的场景》
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
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其影响甚广,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均有影响。其创作以诗歌为主,波及散文、小说、戏剧,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1880-1918)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它比超自然主义这个词更好。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在扁中还找不到,它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方面。安德烈·布洛东觉得这一术语最能表达这个文艺流派的宗旨,因而得名。

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告崩溃后,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布洛东又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实现主义的第三个宣言。这样,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蝗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唯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儿童和疯子的言行,则是不受任何控制的真正自由的范例。因此,在诗歌创作中,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在绘画中,用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在戏剧中,主张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粗鲁的舞蹈,并用自行车的铃铛,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

超现实主义的创作采用的是"F我意识的书写"和"自动写作"的方法。他们主张写作要绝对真实,是纯粹的无意识的活动过程,不通有艺术加工和任何逻辑思维的形式。诗人在写作时,只要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东西快速地记录下来,词与词之间,全靠一种偶然的结合;如果一时没有现存的词汇表达,甚至可以随意用某个字母、符号来代替。反逻辑性是其创作方法的一大特征。这类作用,大多数艰涩难懂,不符合语法结构和逻辑思维的法则,有的变成文字游戏。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

说行天下 朋友推荐的小说网站大全,好东西要一起分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