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蒙蒙的脑子不清醒记忆力减退,怎么回事

 我来答
大道至简阅读
2016-11-15 · TA获得超过12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43
采纳率:14%
帮助的人:415万
展开全部
  人的记忆能力,实质上就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人的大脑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作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个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跟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叫做“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并且接受许许多多其它的神经元的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每个神经元上有多少个突触呢?有人估计,在人们大脑皮层每个神经元上平均有三万个突触。那么,人脑有多少神经元呢?大约有140亿个。这140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的,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表达。这样的结构特点,就使大脑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当今英特网还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十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说明:我们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有很大的记忆能力。
  一、引发记忆力衰退的因素:
  (1)年龄增大,整体素质下降;
  (2)痴呆病的早期症状;
  (3)脑力劳动过度;
  (4)贫血;
  (5)先天发育不良;
  (6)脑外伤后遗症。
  二、记忆衰退的其它影响:
  (1)精神不振;
  (2)易疲劳;
  (3)免疫功能低;
  (4)性功能减退;
  (5)生活兴趣不高;
  (6)关节或肌肉痛;
  (7)怕冷、怕风、怕热、怕事、怕烦;
  (8)孤避;
  (9)固执。
  三、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在预防记忆力下降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强记忆力,下面给出增强记忆力的基本技巧的方法:
  1.观察。了解并实践记忆训练法,你就会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是怎样通过五种感觉接收信息的。
  2.洞察力。由于你的观察技巧已得到改善,你对周围环境会更警觉,提高辨识和拼凑线索的能力。
  3.分析。我们天生就不能记住每一件事。你的心灵会自动确定吸收到的信息的相关性、重要性和利弊。改善记忆能让你的比较、摄取、关联、评估和区分的能力得到提高。
  4.理解。受过高度训练的记忆可以让你用更好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不仅可以改善你理解所见所闻的能力,也能提高你清楚地向别人阐释某些事物的能力。
  5.解决问题。向传统的思维和记忆方式提出了挑战,引导和重建思考程序,找到有创意的解决方法。
  6.系统化。你会记住自己从没想过能记住的大量信息,还能有组织地把它们储存起来,方便提取。你将学到协调和开发程序的思维方法,并让自己的效率和思维速度一样快。
  7.管理。大脑很有效率。开发记忆力教你怎样效仿大脑管理信息、资源、技巧、能力和才华能力。
  8.决策。你能了解记忆保留信息的方式,并运用那种能力使选择过程更容易。
  9.教导。改善了的记忆力可以增加你的知识基础,培养研究和学习技巧,帮助你变得更聪明。然后,你就可以帮助其他人在生活中和事业上成长了。
  10.创新。完善的记忆力可以为你设计和发明一些乍看似乎有点奇怪的策略,你会有勇气真正 “打破框框”去思考,不囿于传统了。
  11.想象力。完善的记忆就是一种得到发展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一种促进形象化和概念化的才能。
  12.综合。高度训练的记忆可以结合观念、窍门和其他信息,让人生更丰富。
  13.聆听。你将学会如何筛选听到的信息,并通过运用更好的思维组织能力、集中能力和浓缩能力去捕捉它的价值。
  14.演讲。你建立起思维组织工具,这可以让你在讲话时不用参考笔记,即使遇到听众发问或者别人说话的干扰,你也不会离题。
  15.勤用脑:看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16.常动手: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益智健脑、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17.多转换:即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不过分疲劳,从而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
  18.重参与: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和集体、体育活动,可使精神愉快,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19.调饮食:营养合理,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20.听音乐: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1.善练习:可运用精英特的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进行练习,对预防记忆力衰退有辅助性作用。
  26、保持活跃。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曾说:“身体不运则病,精神不运则愚”。大脑就象肌肉,常锻炼能促进大脑发育。学一种新语言、一种乐器,参加速读记忆训练也会有一定的提高。或者玩玩智力游戏都是保持大脑活跃的好办法。
  27、每天锻炼。有氧锻炼对身体的各部分,包括大脑都有好处。
  28、减轻压力。持续、突发性的压力对大脑有损害。放松,练练气功或者与人交谈来排解压力。
  29、吃好吃对。常吃菠菜、深色绿叶菜、三文鱼、葡萄汁或葡萄酒、热可可、全麦制品和糙米、杏仁和核桃、橄榄油、大蒜、蓝莓果、鸡蛋、牛奶或酸奶、核桃、黄豆和沙丁鱼、海带、南瓜、青椒、花菜、胡萝卜、瘦猪肉这20种食品可提高记忆力。另外,每日多餐少食也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滴度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30、善于观察。很多时候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差,是因为看的不仔细。头天见到的新人,第二天再碰见就想不起来了,多半是因为没有专门去记。训练观察力可以用一张自己不熟悉的画面,看几秒钟后翻过去,尝试叙述画中的内容。每次做这个练习的时候都找一张自己没见过的画,多加训练就可练就过目难忘。
  31、不断重复。重复得越多,记得越牢。可以心里默念,也可以写下来,找各种方法重复需要记住的内容。
不懂先生leslieacd
2019-07-18 · TA获得超过1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6128万
展开全部
需要记忆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间隔重复记忆法
平时学习中,自己辛苦地记下内容,但记忆却无法清楚地维持到考试之时,事后才懊悔地想着,如果反复多念个几次就好了。这样的经验,大家多少都曾有过吧。
我们在学习活动当中,把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留住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只需要不断地排演、重复就可以做到。比较难的是将工作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也有简单易行的办法,那就是间隔重复。研究表明短时间多重复几次比一次长时间记忆效果更好。熟练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间隔重复,这种方法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我们每个月要组织月考,其实也是学校在帮助学生进行间隔重复记忆。
所以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学会时不时的来重复记忆和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至于重复的频率,可以根据知识的难度和重要程度来设置。

2、比起死背,理解才是记忆的捷径
记忆力的增进,主要在于是否能正确理解事物,这一点可说是不变的大原则。
有位心理学者巴塞特,曾经以“本质层面的理解可以强固记忆”为主题,对历史课的学生们做实验的结果显示,有充分理解历史事实与意义的学生,比起理解程度较低、只知背诵史实的学生,其记忆情况是明显地更为优秀。这个实验也可以作为“理解有助于长期记忆”这一说法的佐证。
数学或物理学的公式也一样,如果能够自己推导证明出毕达哥拉斯定理,那一定可以确实地记住这个数学式。
觉得自己生来记性就差而想放弃之前,请再一次确认是不是真的都理解了。努力地理解内容,看起来像是在绕远路,事实上却是通往记忆真正的“捷径”。

3、让记忆材料生动起来,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比如图像记忆、谐音记忆等。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能够帮助你把看似乏味的概念进行压缩简化。而且图像记忆相较于传统记忆,不过分受遗忘记忆曲线的制约,也就是说即便是不经常去复习,记忆保存的时间也会较长一些。
图像记忆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通过联想、编码等的方式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进行记忆。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图像记忆的主要难度在于编码,即如何把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印象深刻的图像,之后还需要对图像进行联想等,把图像转为影像记忆。刚开始接触图像记忆法的人由于没有这种习惯,因此入门难度会大些,只能对特定的一些内容进行图像记忆。不过经过经常性的训练以后,大脑得到活化,想像和联想速度会明显加快。《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就有详细的编码记忆的原理、方法和练习,感兴趣的可以参考学习学习。
如果单纯使用图像来记忆,工作量会非常庞大。因此在记忆的时候,需要结合各种方法来统筹规划,灵活的运用,这样才可以实现轻松记忆。

4、“容易记的”先开始,心情、效率最好
记忆也是一样,满满的材料堆在眼前,只怕连想去记的心情都难以产生。无论哪一个学科,一定有些看起来会比较容易记得住的内容。以数学来说,像是之前做过相似的题型,或是英文单字里音节较少的单字,找出这类容易掌握的素材,从这些先开始记忆。记住这些容易记的材料,之后顺势就能简单地突破其他障碍。
另外,即使只是从众多材料里选出好记的材料,在不知不觉间也会记下相当多的数量。到一定程度后回头看看,发现“已经记这么多了啊!”就会有种负担减轻的感觉,更能继续努力下去。抱着“还有这么多要记啊!”或“已经记这么多了啊!”的心情来记忆,两者间的效率肯定有很大差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