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的不同之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两首诗都是以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貌的田园诗。都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基调,都表现的是农民田间的劳动情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淳朴。
虽然两诗所咏题材相同,但两位诗人毕竟风格独立,所以我们在品味其共性之美的同时,还要咀嚼其个性独异之处。范成大的诗比较重于情趣的表现,诗思再现得曲折有致,耐人咀嚼。作者写的是夏日农忙,前两句从时间写,是白天辛苦,夜里劳碌,昼夜不停,突出了“忙”字;从内容写,时而除草,时而绩麻,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农活,也是一个“忙”字;从劳动者写,村庄儿女,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岗,各干各的事,也表现出“忙”。从诗歌表意的角度看,这两句已经多角度地将农忙的气氛渲染尽了,将农忙的情景表现足了,再往下写,就很难了。怎么办呢?诗人毕竟匠心独运,后两句,他一下子不承上面的话题,撇开了能“耘田”、“绩麻”的村庄儿女,别具慧眼地将镜头对准不懂事的“童孙”,即那些孩子们。照理,孩子们是不懂什么的,大人再忙,他们只会自顾玩耍。然而,不懂事的孩童却又表现得非常懂事,“学种瓜”之举正因他们对大人的体贴和受农忙热烈气氛的感染。而小孩尚且如此,大人的忙碌程度就表现得更为充分。诗人正是从这一角度措意,把农忙的气氛表现得更热烈,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更有情趣。而且这样布局,避免了平直、呆板的毛病,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翁卷的诗写农忙景象,不只局限于就农忙写农忙,而是善于勾划农村优美风光,写景如画,使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完整地融合为一体,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的前两句写景,用“绿遍”来写“山原”,用“白满”来写“川”,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山川壮阔而又秀美的图画,而“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将夏初富有个性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梅雨不停,子规不歇,从侧面烘托出农忙季节的到来。这样的景象非常优美,农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其忙碌也就别有一番兴味。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读者感受到的只有清新,只有淳朴,只有诗情画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两首诗都是以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貌的田园诗。都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基调,都表现的是农民田间的劳动情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淳朴。
虽然两诗所咏题材相同,但两位诗人毕竟风格独立,所以我们在品味其共性之美的同时,还要咀嚼其个性独异之处。范成大的诗比较重于情趣的表现,诗思再现得曲折有致,耐人咀嚼。作者写的是夏日农忙,前两句从时间写,是白天辛苦,夜里劳碌,昼夜不停,突出了“忙”字;从内容写,时而除草,时而绩麻,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农活,也是一个“忙”字;从劳动者写,村庄儿女,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岗,各干各的事,也表现出“忙”。从诗歌表意的角度看,这两句已经多角度地将农忙的气氛渲染尽了,将农忙的情景表现足了,再往下写,就很难了。怎么办呢?诗人毕竟匠心独运,后两句,他一下子不承上面的话题,撇开了能“耘田”、“绩麻”的村庄儿女,别具慧眼地将镜头对准不懂事的“童孙”,即那些孩子们。照理,孩子们是不懂什么的,大人再忙,他们只会自顾玩耍。然而,不懂事的孩童却又表现得非常懂事,“学种瓜”之举正因他们对大人的体贴和受农忙热烈气氛的感染。而小孩尚且如此,大人的忙碌程度就表现得更为充分。诗人正是从这一角度措意,把农忙的气氛表现得更热烈,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更有情趣。而且这样布局,避免了平直、呆板的毛病,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翁卷的诗写农忙景象,不只局限于就农忙写农忙,而是善于勾划农村优美风光,写景如画,使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完整地融合为一体,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的前两句写景,用“绿遍”来写“山原”,用“白满”来写“川”,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山川壮阔而又秀美的图画,而“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将夏初富有个性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梅雨不停,子规不歇,从侧面烘托出农忙季节的到来。这样的景象非常优美,农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其忙碌也就别有一番兴味。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读者感受到的只有清新,只有淳朴,只有诗情画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